2020-09-07“吃苦”与盼望

你真的会“吃苦”吗?

“吃苦”,我们听到很多了,从小家长就把能“吃苦”作为正面内容教育我们: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年轻就该多吃苦”;

——“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治家格言》)

……

其中台湾“大师”李敖的名言:“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经过超级网红罗永浩的加持,传播甚广。

01

那么,什么是“吃苦”?

一般的解释是:“吃苦”就是承受痛苦和苦难。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学会在不如意乃至逆境中逆势生存,逆风飞扬,几乎就是基本的生存技能。所以,人该不该“吃苦”就不去讨论了,不想吃苦,“苦”就躲着你了吗?大部分人只怕躲不过去。承受苦难,然后继续生活,

02

既然,“吃苦”是必修课,是生存的基本技能,那么就需要论一论,如何“吃苦”才是有效的。

人生五味,苦辣酸甜咸,未尝过“苦”,就无法体会甘甜的美好;

苦尽甘来,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检验苦吃得值不值的标准。假如,只有“苦”而没有“甘”不来,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种“苦”吃得是否值得。延迟满足,是很好的方式,但是,是“延迟”,存了一个希望,而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满足,没有可能满足,吃不尽的苦,那就是深渊。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用一把小锤子花了19年时间,挖出一条逃生之路,19年,忍受了各种屈辱和磨难,最终,安迪获得了自由。因为希望(“Hope is a good thing”),安迪等到了苦尽甘来的一天。

而同样坐了大半辈子牢的老布,获得假释,可以堂堂正正地享受自由的时候;但因为被“体制化”的缘故,难以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最后选择自杀。

安迪和老布都吃了同样的“苦”,牢狱之灾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结局却迥异?区别就在于:是否心存希望,心中是否还要盼望。有了盼望,再苦再难,也能挺得过去;没有盼望,吃再多的苦也失去了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03

最后,

“吃苦”是一种修行,一种成长,不是给别人看的作秀。如果特意地表现给别人——“看,我多能吃苦”,那么就辜负了的“吃苦”的本意。

吃苦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以前,能忍受生活的艰辛,物质生活的匮乏,是吃苦;现在,能在浮躁喧嚣的嘈杂环境中保持定力,心无旁骛,也是在吃苦;

能吃体力上的苦,越来越变得没有盼望,因为体力上的简单的重复劳动,越来越容易被机器、AI所取代,所以,多搬几块砖,多加几个小时的班,以为这就是“吃苦”,那就错了。这种“苦”是没有指望的。

能吃得精神的苦,心理的苦,情绪的苦,抵御低层次快感的苦,始终保持好奇心和开放心态(这就是一种盼望),克服人性的幽暗,保持一颗谦卑而温暖的心,终身学习,让自己不断地突破、不断地进化;能吃得了进化之苦的人,才能真正立得住。



好了,絮絮叨叨说了一堆话,无非是想说:既然吃苦不可避免,那么就应该吃那些值得吃的苦,心怀盼望和善意,笃定前行。这样的苦,才不白吃。

我是Kevin.Stewart,下次见。

Bye-bye

20200907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9-07“吃苦”与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