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经,情怀为纬,编织你的好故事——无戒2021年度课第二阶段第3课心得

无戒学堂年度日更营课程第二阶段第3课的主题是:怎样写出一篇爆款非虚构故事。

“非虚构故事”顾名思义就是不是虚构的故事,那就是真实故事。无戒老师对于非虚构故事的定义也是如此,必须是围绕“真实”二字展开的,是基于事实的。当然,为了故事的完整性、可读性,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改编。

无论是在无戒学堂还是在其他平台,非虚构类故事还是很受欢迎的。毕竟,干巴巴讲大道理没有人愿意看,但是将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观念通过故事这种形式展现出来却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而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更是容易打动我们。因为我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也许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也常常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对于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我们感同身受,对于主人公在事件中的遭遇、解决的方式,也可以给我们启发。即使这些故事发生事情我们没有遭遇过,但是也会让我们增广见闻或是给我们以提醒,甚至是警示。

在我看来,会写故事、会讲故事,拥有故事思维也可以是一种能力。非虚构故事不仅仅在新媒体平台受欢迎,如果掌握了写作非虚构故事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话,是会有不少助益的。无论是在演讲、展示工作、写宣传稿、写推广文案,还是在亲子沟通中,把日常观察到事件、闲话聊天听到的别人的逸闻趣事、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人的遭遇等等用听众、读者、谈话对象更能接受的方式讲出来、写出来、说出来,对于达到良好的展示、说服和沟通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而要怎样写好非虚构故事呢?在这节课上,无戒老师就从素材、步骤和方法这三个方面重点为大家讲解了怎样写出各类平台都欢迎的非虚构故事。

首先,关于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我们文笔再好、想象力再丰富,没有真实的故事作为原材料下锅,再好的大厨也炒不出好菜来。而故事的素材怎么来呢?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也就是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只是我们要把生活这个基础用艺术形式开发到什么程度而已。而非虚构故事正正是扎扎实实扎根与生活的。

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打动我们的、亲身经历的自然是首选材料。但我们自己的经历毕竟有限,有代表性、能引起某一群体人共鸣又戏剧性强的事件可能不多。那么,我们就要深入生活,要让我们搜寻故事的探头变得灵敏,从其他人的身上去找故事、听故事、搜集故事、征集故事、采访故事、交换故事。总之,要有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学研究方面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那种深入一线、深入生活、深入故事最多的地方去找故事。

所以,很多作家、艺术家都会深入到最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身边去采风。故事也一样,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得靠我们去发现、去搜集。

其次,关于步骤

有了素材,我们就可以着手写作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也要筹谋、规划。而不是把经历的事、听来的事,记流水账一样记录下来就完事儿了。毕竟,我们用文字把一个真实事件记录下来,不是拿来备忘的,而是藉由故事来表达我们想要传达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有所取舍,有所改编,为的是让故事为我们的主题服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也许一个故事可以反映很多个面向,可以衍生出多个主题。但在我们的一篇文章当中,我们只能选取一个重点、一个主题。而我们选择的主题不同,我们选取的故事本身的素材就会有所不同。与反映主题无关的旁枝末节,就要大胆舍弃。

在无戒老师的讲解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点就是在构思文章的时候,要留下“钩子”。用这个”钩子“来留下引发读者思考、讨论甚至转发的话题。我们必须时刻考虑,这个故事写出来,是自己无病呻吟、自嗨碎碎念,还是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读者在其中照见自己?能不能作为桥梁,联通原本可能不相关的两个人,引发我们对于生活在不同状态下的人的关注和思考,甚至是帮助?可不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启发读者去思考一些原本不曾想想过的问题,去推动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改变呢?

而带着这样的关于“钩子”的思考,也就引出了无戒老师讲解的第三个重点就是,关于方法

在这一部分的讲解中,无戒老师引述了多篇爆款非虚构故事作为范文,从标题、开头、代表性、共情和主题这5个方面,来分析这些爆款非虚构故事之所以成为爆款的原因。它们好在哪里?它们的成功之道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有什么是可以应用在我们自己的写作中的?

从无戒老师的分析中,我发现,吸引人的标题和3秒就能引发继续阅读甚至转发的开头是锦上添花的“花”,而代表性、共情和主题则是我们写作必须去努力编织的上好锦缎。

无戒老师在课程中反复强调,虽然那些关于离婚、出轨、小三、八卦的文章很受欢迎,阅读、转发和讨论很多。但一个优秀的作者不应该一味热衷于写这些所谓的”热点“。作为一个作者,特别无戒学堂的学员和作者,尤其是想成为作家的写作爱好者们,应该具有一种大情怀,应该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关注那些更加值得人们去关注、去帮助的群体和事件。

那些无法为自己发声的弱势群体,那些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普通人们,那些隐藏在隐秘的角落的幽微人性,那些普普通通但在各自的生活中、遭遇中、困难中依然不屈不挠、闪闪发光的人们,才应该是有话语权、有能力用文字发生的作者们应该去关注和书写。

而精彩的标题和开头这些被精湛记忆刺绣在锦缎上的花朵图案们,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流量和变现,而是为了好内容、好主题、好故事传播地更远、更广,发挥更有意义的价值。

“文章”一词,在古代还是一种服饰的名称,是古人绣绘在官服之上的花纹图案。所以,蒋勋在讲《红楼梦》时,也曾提到写文章就像是在编织。他说:“《红楼梦》的章法是编织,把很多线编在一起。通常一部小说读一次以后你不想再读,因为这部小说只有一条线,他没有编织。可是在《红楼梦》里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复杂的编织。”

而《红楼梦》的成功与不朽,不正是源于曹雪芹这位悲天悯人、心怀大爱的作者,在各种情节、人物、细节、故事的经线中,编织进了大情怀这一根根纬线吗?



无戒学堂日更第214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为经,情怀为纬,编织你的好故事——无戒2021年度课第二阶段第3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