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常见的3个误区

最近读情感式引导的书,很有收获,其中说到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几个误区,分享给你。

第一个误区:严格控制或放任不管

这种父母总是用命令式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一旦孩子不从,就大发雷霆,逼迫孩子就范。孩子表面上会顺从,其实他们内心很不屑。

孩子不是出于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而听话,而是出于对父母的权威和强势而屈从,这是一种被压抑的平衡,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就会报复性反弹。

影视剧里有些大户人家的少爷或千金小姐,从小被父亲严格管束,结果他们长大后,往往会做出出格的事,甚至放纵自己。

另一种极端就是放任不管,这种父母会说:孩子在餐厅大喊大叫,我也没办法啊,他还小,不懂事。

这样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关爱和引导,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的技巧,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像一片荒漠。

在家里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在外去寻求,比如和不良少年厮混、早恋等。

第二个误区:轻视或忽视孩子的感受

孩子疯跑时跌倒了,有的父母会说:这有什么的,站起来就行了,不要哭了。

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玩具,有的父母说:不就是一个玩具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就行了。

这种父母都是在用成人的视角对待孩子,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从小孩过来的,大人眼中不值一提的事,在小孩看来可能是天大的事

孩子被父母武断地否定感受,会陷入困惑,也不懂得如何界定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其实,第一种情况中,父母完全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摔倒了,很害怕,是吗,来,让妈妈抱抱,下次跑步时要看清脚下哦。

第二种情况,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小朋友抢走了你的玩具,你感到很生气,是吗,走,我们去问问怎么回事,或者我们先玩别的玩具,你看怎么样。

把孩子的感受明确说出来,让他明白此时此刻自己的情绪是害怕、生气,还是委屈、伤心,这非常重要,有助于孩子理清情绪和理解他人。

有的成年人遇到情绪事件时,都没有细分的情绪颗粒度,他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哪种感受,更加不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

所以,能用明确词汇形容自己感受的孩子,会更加成熟和稳定。

父母们,要重视孩子的感受,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或奖励,而是你全身心的关注,要用心感受孩子的感受。

第三个误区:过分依赖外部奖励

激励是领导力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对孩子也是。不恰当的激励,会给孩子带来误导。

比如,一个孩子本来挺喜欢弹钢琴,父母对孩子说:你如果每通过一级钢琴考试,就奖励你一个最喜欢的玩具。结果孩子的目标变成了获得玩具,而不再是享受弹钢琴本身的乐趣。

或者,一个小孩在图书馆吵闹,父母束手无策,就对孩子说:你安静一点,我等一下给你吃冰淇淋。奖励变成了“贿赂”,孩子以后会经常用这一招对付父母,通过吵闹讨要冰淇淋。

合理的做法是,孩子本应该完成的事,比如按时吃饭、洗澡、做作业等,不要给予物质奖励,适当口头表扬即可。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业上,要激发他的内驱力,为了兴趣和自己本身去努力,而不是为了外在的奖励。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做好这个老师,就要持续学习育儿知识,实践和反思,以身作则。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对待别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孩子常见的3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