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相关概念之3-愿景(2.0)

愿景是指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图景,包括自己努力想要成为的样子和自己努力想要做成的事情。

圣经里的一句话:“人将死于没有愿景(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

就像圣雄甘地说的,找到你的目标,方法就会随之而来。

什么是“愿景”?愿景就是你想成为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有愿景的人,你就会总要花点时间想想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自己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而如果你是一个公司,就是你常常会想到这家公司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公司。经常想想这种问题,就是懂了愿景分析,就是除了有小目标,还有大目标。

愿景,这件事,非常主观,所以,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比较虚,于是,很多人不太爱在这方面花心思。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也很努力,但总觉得不够满意。问题出在哪里?有时,可能就出在一个“愿景”上。

管理学家在梳理公司成功经验的时候,发现:很多伟大的公司都是有愿景的公司,英文叫“visionary company”。二十年前,有一本书非常流行,翻译成中文叫做《基业长青》。很多人以为这本书是讲百年老店、家族传承的。其实,这本书的副标题说得好,它就是要研究“有愿景的公司,是通过什么办法和习惯来让自己长命百岁”的。


人生长路漫漫,你会遇到挫折,你可能在不确定的现实森林里迷路……这个艰难的过程很像希腊神话里受惩罚的西西弗斯,他每天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等石头滚下来又推上去。

这时候,我们需要愿景,需要抬头仰望星空,找到指引方向的北极星。越伟大的企业和个人,越会强调愿景。

我们通常认为,愿景是一个很务虚的词。但是有愿景的人,才能够比平常人走得更远。能成功的人,需要1%的愿景和99%的行动,但这1%的愿景必不可少。

达利欧将这类人称为塑造者。他们既有伟大的愿景,看到大画面,又能关注小细节,非常现实主义。


愿景由两大要素组成,核心理念和未来蓝图。核心理念就是你努力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蓝图就是你努力要做成什么样的事。如果要形象地理解愿景,那么它是一种粗线条的强大算法。

企业家杰森·弗里德说,在他们需要头脑风暴的时候,会用尽量粗的笔。假如你用很细的笔,笔尖的分辨率太高,会促使你担心一些你不应该担心的事情,让你掉进细节里。如果是用又大又粗的笔呢?你就会关注大画面,从大局出发,聚焦于少数关键想法。

打个比方,你在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你有两个工具可以借助,一个是你手上的那幅地图,一个是天上的北极星。

手上的地图标注很详细,但在不断变化的森林里,你能完全信任前人的经验吗?这个时候,如果你太过于依赖特别具体的地图,一旦有错误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变化,你就可能陷入原地打转的困境。

这时候走出森林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抬头看,找到北极星,然后顺着大方向往外走,途中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应对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

这就是愿景的力量,它看起来不解决具体的问题,很遥远,很抽象,但是你就是需要时不时看看它,确定你的大方向没有跑偏。

这样你就能理解一句很拗口的话:模糊的精确,好过精确的模糊。

地图看起来很精准,看起来很有确定性,其实会让你陷入细节,失去大方向。而北极星很遥远,形象模糊,但却是确定性的永恒存在。这就是“北极星优于地图”的道理。


愿景,本质上是一种从全局出发,着眼于长期价值的算法,帮助我们穿越未知的黑暗森林。

愿景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一方面愿景会让我们获得反馈。人是一种需要反馈的动物,但是人生中大部分的事都得不到及时的具体反馈。在没有反馈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要不要继续坚持某一件事情。

愿景就给我们制造了这种反馈,让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会做成什么事情。愿景代表预见的能力,也就是把一个抽象概念,在大脑中转化成了可以看懂的图像,让大目标变得可视化。

如果你想让愿景发挥更大的力量,可以把你的愿景各种可视化,例如找到代表自己愿景的一幅图放在手机桌面上,我就是这么做的,我手机桌面上是一只奔跑的红豹子,因为我希望未来的状态就是这样的有力量有光芒的样子,而且我把我的名也叫“奔跑的红豹子”。

另一方面愿景可以引爆我们内心的小宇宙。

《精益数据分析》这本书就提到,创业者需要处于一种半妄想状态,才能直面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高潮和低谷,想想看马云1999年在家里创办阿里巴巴时对十八罗汉的许诺,在当时的人看来不是半妄想而是完全的妄想,还有软银集团掌门人孙正义,也是当年投资阿里巴巴的人,他在创业之初的有一次早会,站在水果箱上对着员工讲:“我将成为世界首富,你们跟着我也会成为最富有的人。”下面的两个员工以为老板疯了,就被吓跑了。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自我的创业,我们需要有给自己打鸡血的天赋,不管前一天多么狼狈不堪,第二天早上照样满血复活。这一点可以向18世界的法国学者傅里叶学习,他让仆人每天早上都对他说:该起床了,伟大的理想正在召唤你。

我给自己打鸡血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早上一起床就放汪峰的一首歌《怒放的生命》,例如我逢人就讲我要80岁依然站在讲台上。

愿景除了能给自己打鸡血,还可以给别人打鸡血,因为像传教士一样宣讲自己的愿景和梦想,会吸引了一群追随者。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就能走得更远。

我这些年天天给别人讲我80岁的梦想,这种半妄想状态除了引发了我自己的小宇宙之外,还引发了我学员的小宇宙,他们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梦想,他们也开始践行自己的梦想。

愿景为什么能给别人打鸡血?这是来自于一种了不起的思维方式: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就是有三个圆圈,里面那个叫WHY:为什么,是指“目的”

中间的圆圈叫HOW:如何做,是指“方法”

外面那个圆圈叫WHAT:做什么,是指“执行”

普通的思维方式是从外到内的,先考虑做什么,再想怎么做,最后才问为什么,也就是WHAT—HOW—WHY。

厉害的思维方式是由内而外的,WHY—HOW—WHAT。

就如圣雄甘地所说,找到你的目标,方法就会随之而来。

如何找到自己的愿景?

在思考自己愿景的时候,可以借鉴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三个愿景武器:发现有什么是未来十年不会变化的;最小化后悔表; “以终为始”战略。

“发现有什么是未来十年不会变化的”是指要找到自己持续坚守的事情,例如我找到的是 “自律”这件事情,每天持续的记录时间,记录自己必做的三件事“学习、运动、输出”。因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下,自律的人都会获得更多信任,自律的人都会大概率助力自己的成功,所以我会持续走在死磕自律这件事上。

“最小化后悔表”是指让自己做出最优选择,例如我在决定辞职离开原来的咨询公司独自创业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我不辞职,十年后的自己会后悔么?我当时就想明白了如果不辞职,我的职业生涯不可能有太大的进展,我最大的损失就是当下的收入,我问自己能承受这个损失么?对比未来十年有可能发生的种种美好,这个损失就是我的最小化后悔表。

“以终为始”是指从目标倒推现在的行动,例如我想要80岁时依旧可以蹬着战靴披着战袍站在讲台上,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持续地运动保持好体能,持续地学习保证80岁讲课时还能讲出新的思考。

如何写下自己的愿景?

企业家杰森•弗里德说,在他们需要头脑风暴的时候,会用尽量粗的笔。假如你用很细的笔,笔尖的分辨率太高,会促使你担心一些你不应该担心的事情,让你掉进细节里。

我们需要用尽量粗的笔写下自己的愿景,这样我们就会关注大画面,从大局出发,聚焦于少数关键想法。

然后快速地写下来或者画出来自己的想法,其实开会也好,写报告也罢,亦或是写下自己的愿景,考虑的时间越长越无法保证效果,反而是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你才会逼着自己去考虑最重要的因素。

自律100天训练营在开营前有工具包的讲解,其中“五环四层模型”、“车日路模型”“三环模型”都是为了让每个人开始去思考自己的愿景,并按照自己的愿景去倒推自己的“每日必做三件事”。

为什么我们最终没有把自己的自律计划持续下去?答案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律计划的内容和自己的愿景不符。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律相关概念之3-愿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