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安带领《唤醒孩子的自律》(4)2021.7.13

读书会结束了2天了,我还有点反应不过来,还在某种感受中,好像是是被揭老底的感觉,缓不过来劲儿似的~

原本是以电影剧情的方式来展现这次的读书会,还给这部电影起了名字叫做《长大的孩子和她未被满足的需求》。

但是,今天觉得还是用自己的口吻来讲述,自己最深的感受。

先来分享小伙伴们关于“满足需求的故事”

Part1  被满足需求的小家伙

5岁小男孩的妈妈,一直是每周一给孩子发放25元的零用钱,感觉这样可以控制孩子花钱的额度,又能避免孩子没有节制的买玩具,似乎这样的方案符合科学育儿的样子。只是,每一次儿子拿到这笔钱,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拿着钱去买很多奥特曼卡片,然后打开看一遍,新鲜劲过了,也没啥意思了。

还没到周一,小男孩问妈妈,我可以提前拿到零用钱吗?可想而知,规矩就是到周一。(这时的妈妈也是忐忑的,这样控制约束是好还是不好?如果放下控制会怎样呢?)

到了周一的时间,妈妈去接小男孩放学,妈妈说,儿子要不咱们今天不按照往常一样发25元零花钱了。

小男孩听到这里的时候,有些不开心,好不容易等到周一,怎么不发了。

妈妈说,咱们不每周固定数额了,等你需要买什么的时候,妈妈就给你买好吧。

小男孩说,真的吗,太好了!孩子很开心。

一天儿子到玩具店,选中了一个心仪了很久的玩具,妈妈给买了。孩子还表达,喜欢很久了,就是钱不够,买不了。

后来小男孩又相中了类似的玩具,妈妈问,为什么喜欢这个呀?小男孩说,我喜欢那个上面的盾牌(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哦,这样子呀。

知道了孩子的需求,妈妈从网上给孩子买了盾牌,而且花了比买那个玩具少很多的钱。

小男孩很开心,很满足,妈妈真好。

妈妈也反馈说,儿子好像是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自信阳光又很配合的样子。

协助孩子满足需求


在这之前妈妈还做过一件事,之前妈妈会担心儿子奥特曼的动作会引起其他大人的抗拒,然后说儿子或者凶儿子,这会让作为妈妈的她心疼,之前就很抗拒儿子做奥特曼的动作,就会想要管教他,控制他的行为。

有一天晚上,儿子和爸爸比划奥特曼的动作,爸爸感觉自己被打疼了,然后不玩了。这时,妈妈就上场了,和儿子玩奥特曼的打斗游戏,戏精上身的她扮演各种被打中的表情动作。儿子玩的很爽,就连旁边的奶奶也被带动了,啊,被打中了,假装摔倒。

经历这一番的游戏,孩子扮演奥特曼做各种动作的需求被满足了,孩子到外面的时候,就好像很少有这种举动了。

妈妈觉得自己放下了关于控制的疑虑,放下了儿子比划奥特曼的困扰,一切都释然了。

满足需求就是被满足的感觉,满足了就圆满了,就没有然后了,后面的担心都只是担心而已。

Part2  为自己需求负责的小大人

哇,好欣赏小伙伴分享的关于满足孩子需求的点,谢谢姐忍不住地说。

想起了自己家儿子的事情,孩子很喜欢玩卡游,之前过年抢的红包买卡游都花完了。现在还需要再买些卡游,给妈妈要钱,妈妈觉得买卡游花了很多钱,不想给他钱了,说我不想花我的钱买卡游。

儿子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举动,和姥姥沟通,获取了一部分钱,还有妈妈退的读书的卡一人一半,还拿着自己旧的或者玩够的卡片拿出去转让给小伙伴,来赚取一些钱。(老师说很欣赏孩子这一点,孩子很追求美的品质,只留下符合自己美的标准的卡片)

一开始没转让出去,他会继续想办法,一开始只是包上一张白纸,后来会在纸上去画一些画,去装饰这张纸,包的更好看些,就这样攒起来竟然有五百多块钱了。

等孩子的卡游收集齐了,很开心的给妈妈说,我现在是我们班最厉害的了。

妈妈担心孩子拿卡出去换钱会不好,担心孩子买卡游是不是攀比呀等等~

老师说,孩子没有那么多想法,只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多担心孩子攀比呀,担心孩子不受控制呀都是大人的想法和恐惧。

还有一个点就是关于【需求和欲望】的区别。

需求是指我们作为人类共同需要的,比如需要吃饭,需要社交,需要爱等等。

欲望是人为控制下的产物,人为制造的,越去控制欲望越强。

需求被满足了,就满足了,越控制,得到的欲望也越强烈。

小伙伴还分享给儿子打印卷子的事情,发现有一份卷子多打印了一份,然后把多打印的一份也放到了那些卷子中,还期待孩子能把重复的那一份也写了(母亲的小心思)。

结果一天接到儿子的电话说,妈妈,有一份卷子重了。

妈妈说,我多打了一份,钱都花了,你就做了呗

儿子说,妈妈打印这张卷子你花了多少钱,我转给你。

一会,妈妈真的收到了儿子2元的红包。

哈哈哈,好佩服小男孩的智慧。

老师说,孩子好为自己的需求负责呀,会想尽了办法去满足自己。而且听到了很多次小伙伴分享儿子为自己需求负责去想各种办法的这种交换,或许这里面隐藏着他的『天赋』。

Part3    长大的我和我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小伙伴还分享了想要改善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妈妈买了一束花,虽然妈妈嘴上说买这个干嘛,又乱花钱呀等等让自己听起来有些不舒服的话,好像在责怪自己,但也可以看的出来妈妈是开心的。

似乎说言不由衷的话是妈妈的常态,自己给妈妈表达说,想要去逛街买条裤子,妈妈说,衣橱里不是有两条裤子吗,有穿的就行呗。听着妈妈这样说,自己也是有那种受控制或者受影响的那种感觉。

等出去以后,收到妈妈的信息:其实这几年,你的状态,衣橱里就那几件衣服,妈妈看了很心疼。


【妈妈的爱-心疼】

当小伙伴把妈妈发的信息内容说出来的时候,我的眼泪忍不住的往下流,好像【心疼】打开了我的开关。

小伙伴们就这个事在说着什么,我感觉我自己在流眼泪应该没人会在意到,流过就散了。

没想到老师话锋转到了我这里,也是机缘哈,来选一个小伙伴扮演一下你的妈妈吧。

我选择了一个温柔的小伙伴当我的妈妈,她过来就抱着正在流眼泪的我,我感受到那种拥抱的同时我特别想要失声大哭,那种被拥抱的温暖,还有等了好久地委屈,随着眼泪通通都流出来。

我需要这种拥抱,这种拥抱终于来了,它来了,我一直在等待,终于等到你。我有一种感觉,就是缺少拥抱,之前不知道,不明白什么原因,我一直好想被拥抱,我很期待老公抱我。

原来是因为我从小有一个被拥抱的需求没被满足过,所以直到我长大成人,结婚,我的这个需求一直在。结婚后,这个需求我特别想要从老公那里得到,可是老公不是很会主动抱我,所以这方面的需求还是落空的。

我长大了,我想要拥抱的需求一直伴随我长大,但一直未被满足,一直想要得到。

老师说,我们期待别人做什么,是因为我们底下有个需求需要被发现,在两性关系中,在亲子关系中,在所有的关系中可以觉察,我们期待对方做什么的时候,觉察我们的内心有怎样的需求需要被满足,想办法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像我们团体的小伙伴让我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温暖的拥抱。

其实另一半和我们一样,同样带着某种需求进入到婚姻,我们也带着某种需求进入到婚姻,彼此期待,彼此索取,彼此落空,失望。期待时,不外求,看自己的需求。婚姻是1V1,两个人的共舞,我们可以1+1大于1,也可以1+1=1(一个家庭),但我们都是彼此独立的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人,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和妈妈的关系,我还有种期待就是妈妈可以看到我,可以让我感受到她爱我,心疼我,在意我,就是有存在感。没想到我的“另外一位妈妈”表达给我了,我是心疼你的,我是爱你的,只是开口表达对我来说有些难度。

妈妈是在意我的

即使此时此刻,我写到这里,都会感受到爱的流动,我得到了满足,我一直想要的妈妈的拥抱和妈妈的在意,感谢我的“两位妈妈”,让我在另外一种场合中去感受那份爱与感动。

小时候的需求,到30+才被满足,我在想,如果是从小就被满足了,我现在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应该不会再向外索取拥抱了吧。

被满足的感觉很棒,就好像内心有几个坑洞被填满了,满足了,幸福滴感觉,想要把这种感觉带给我的孩子。

老师说,灵魂“伴侣”也可以是好朋友,可以拥有几位灵魂“伴侣”。只有老公才是灵魂伴侣,是人类的制约。

突然觉得对老公可能没有那么苛刻了,也感觉到了希望,不在要求老公是我的灵魂伴侣,不在要求老公必须倾听我,懂我。也因为我们在辰安老师的妈妈圈里,我们不是一个妈妈,我们是一群妈妈,我们是需求满足互助组,有人听你说,有人肯定你,有人给你温暖。

当外界有了支持,家中的关系也就松绑了,我们彼此轻松了,家庭氛围轻松了,孩子也舒服了。

Part4    家中的生态环境---模式

我学了P.E.T.以后,对于我的孩子,尤其是女儿,我特别想要保护她,我想让她幸福,我想让她享受P.E.T.的待遇,我对她基本上是P.E.T.的方式。

同时,我特别不喜欢家人对孩子使用第一法,尤其是老公,凶孩子、威胁孩子或者强迫孩子的时候,我会觉得孩子会很难过,担心她受伤。

当老公吼孩子的时候,我会去阻止他,或者和他抗衡。比如,我之前的一个复盘,因为让孩子洗澡,我和老公互相吼,详情在链接里。

https://www.jianshu.com/p/83fe25385361

之前还觉得我很委屈,我是为了我的孩子,是他们总用第一法对我的孩子,我要保护我的孩子,我在伸张正义,没有错。

老师帮我梳理了我们家现在的模式,我惊呆了。

我画了幅简单的画来呈现。

家境模式

一直以来的我,大多数时候对女儿用的是P.E.T.,同时因为担心女儿受爸爸和奶奶的第一法的伤害,我会用第一法来阻截他们。

这就意味着,我对女儿用P.E.T.方式,对家人用第一法。我的阻截也让爸爸和奶奶没法进入孩子的世界,没法接近孩子。

老师说,教会家人对孩子使用P.E.T.的方法是,自己对家人使用P.E.T.,家人习得了新的方式才会用新的方式对待孩子。

就像红色笔迹那部分的我一样,我对老公和婆婆多多使用P.E.T.,我们站在一起肩并肩(不是站在中间阻隔他们),那我们就会同时使用P.E.T.的方式对待孩子,家人之间的关系放松了,孩子也就舒服了。

我真的好震惊,感觉我的模式被破解了,被瓦解了,被撼动了,我深刻的知道了我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知道了我应该改进的方向。

我的天哪,我被翻了个底朝天的感觉,终于发现了我一直处在那个坚固的你对我权威,我对你权威的模式。

老师戳中了最关键的点,哈哈哈,打着这几个字,身体还不由的打了个寒颤,老师的功力太深了。

关于家中无法同时学习P.E.T.,无法同时使用P.E.T.的情况,老师举了微微辣督导的一个案例,微微辣督导学并实践P.E.T.十几年,老公还是会用权威的方式吼孩子:你哭什么哭,你不能哭。

微微辣督导并没有像我那样炸了,然后吼老公,而是调整环境,把孩子带到另一个房间倾听,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且了解到老公不允许孩子哭是因为自己小时候也是不被允许哭的。

微微辣督导并没有指责老公的行为,反而能看到老公的点,理解老公,我在想这就是有智慧的女人的样子吧。

老师说 ,我在老公强迫孩子的点炸掉,是老公按到了我的开关,关于被强迫可以多去看自己,觉察自己。

每个需求背后,都有一个价值观。老师让我们去察觉自己都有哪些价值观?

我分享我的价值观:对于女儿使用P.E.T.,女儿是幸福的;家人对孩子使用第一法,是会受伤的;第二法会惯坏孩子。还有小伙伴分享的,小孩子打父母是不可以的;男人就应该照顾女人,呵护女人。

老师说,关于价值观这一部分,可以做两件事,一是大量的倾诉,一是转念。

转念问自己四句话:那是真的吗?你能百分百肯定那是真的吗?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价值观未必是真的,包括家人对孩子使用第一法,孩子会不幸福。

关于这次的读书会,我们谈论到更多的就是需求,有从不被满足需求到被妈妈满足需求感到很愉悦的5岁小男孩的故事;有为自己的需求负责,努力满足自己需求的8岁小哥哥的故事;有不被满足的需求一直伴随到成人有家庭的我的故事。这些都验证了前面说的,协助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的意义所在。

在我们的小组群里,我们也开始列出自己的需求清单,我们的需求可以找小伙伴来帮助满足,不用在家里死磕了。

哈哈哈,我的被肯定的需求,就被小伙伴给满足了,等我空了,再分享上来。

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辰安带领《唤醒孩子的自律》(4)20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