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告诉我们: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应该被指责的

近段时间,一段名叫《啥是佩奇》的视频刷屏了。大意是说,爷爷问远方的小孙子过年想要什么礼物,小孙子说想要佩奇。爷爷不知道啥是佩奇,等想问清楚的时候,老旧的老人手机因为信号不好,让爷爷跟电话那头的孙子失去了联系。

后来爷爷跑遍全村问别人啥是佩奇,请人在村里的大喇叭广播,求别人用智能手机帮他在网上搜索,但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后来有人告诉他,佩奇就是一只红色的猪。于是爷爷买了一罐红色的油漆,想把自家养的猪刷成红色。后来又有人告诉他,佩奇是长得像鼓风机一样的粉色小猪。于是爷爷想尽一切办法,自制出了一台粉色鼓风机小猪。

对于这个视频的评论,绝大多数的人慨叹老人的不易,感恩于中国式家长那种忘我的对于子孙后代的爱!但也有极少数的网友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父母这种牺牲了自己,对于子女不顾一切的爱,恰恰是对子女的一种爱的绑架,情感的勒索。

有人在质疑爷爷为什么不为自己换一部新款的智能手机,也有人在质疑儿子开着最新的轿车,为什么不给老父亲换一部新手机,还让他用那么老旧掉线的手机。

当我们分析一个人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单单看到事情的表面,而一定要把它放到地域背景中,放到时代背景中去看。否则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你也不知道别人的痛苦与苦衷。

视频中的爷爷应该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是一个缺吃少穿,物质极度匮乏,充满战争动乱的年代。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心里最缺的就是安全感。他们从小到老所秉持的生活理念就是勤俭节约,把好的留给亲人,把差的留给自己。对于生活用品来说,能用就行,不图最新最好。不管多旧多破,扔了可惜,浪费可耻。

所以,即使爷爷不缺吃不缺穿,也不缺一部智能手机的钱,即使儿子给他买了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但只要他现在的老旧手机还可以用,他就不可能去换一部智能手机来用。并且,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农村老人来说,识字的人没几个。即使给他智能手机,他也未必会输入文字,更不要提什么微信聊天,百度搜索之类的。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也许对他们来说比登天还难。

另外,爷爷为了孙子的随口一句话,就念念不忘,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孙子的愿望。这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他们对儿女,子孙后代那种浓浓的爱,是根本化都化不开的。我自己的妈妈也是如此,因为我儿子喜欢吃鸡腿。我们每次回去,她都会买好多鸡腿,有一次下着特大暴雨,70多岁的人,不顾一切地冲到暴雨中去买回鸡腿,等我们回去给孩子吃。

我非常心疼地埋怨她:“现在不缺吃不少穿的,他几乎天天都在吃鸡腿,何必冒这么大雨去给他买呢?把你淋病了可咋整呢?”妈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搓着衣角,嗫嚅着不停说:“孩子爱吃嘛,我淋点雨算什么,只要孩子开心,我就高兴。”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这就是中国式家长,他们唯恐自己做的哪一点会让子女不满意,不高兴。他们的眼里和心里只有孩子,根本就没有自己。中国传统的父母,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们并没有想去情感勒索任何人,他们也没有想到让孩子因此去愧疚,去觉得亏欠他们。他们的初衷很简单,那就是看到儿女和子孙后代高兴,他们自己就心满意足了。我姥姥在世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人的心尖往下长,一辈儿疼一辈儿”,就是说人都是爱孩子胜过爱父母,这也许就是基因传承吧!

现在时代不同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了不少西方先进的理念。希望像西方人一样父母和孩子都能够活得轻松,自由。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也以同样的理念去要求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这不现实,也不公平。因为,他们成长的时代和现在的时代,是截然不同的时代。要求他们跟上时代的理念,就像要求现在的年轻人回到吃水靠肩挑手抬,照明用蜡烛煤油灯,外出靠两条腿步行,与外界联络靠写信的日子一样,这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无论怎样,中国式家长的爱也不应该被谴责,对于他们的这种爱,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感恩与包容!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啥是佩奇》告诉我们: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应该被指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