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无用之用”,方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感悟庄子《五石之瓠》

《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它以庄子一贯的汪洋恣肆的文风,用寓言的形式为我们说明了深奥的道理,只有参悟了“无用之用”,方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忘却人世间的分分扰扰,逍遥自在地行走于天地间.。

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

“大故事”是惠子告诉庄子,他是如何处理一个容得下五石之物的大葫芦的。因为这个葫芦太大了,做不了盛水的容器,剖开做水瓢,又没有地方放,索性就把它打破了。

庄子认为,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无法发挥“大”的作用。于是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也就是著名的“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说宋国有一户人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这项工作经常要沾水,为了防止皮肤冻裂,他家有一种特效药,即“不龟手之药”。

有人以百金购买这个药方,并把它献给了吴王。吴越两国冬天水战,吴国凭借这种药,取得了胜利,献药者也因此获得了封赏。

庄子总结说,同样一种药,有人凭它获得封赏,有人用它世世代代漂洗丝绵,这是因为用法不同造成的啊!

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遨游江湖呢?你的见识真是像蓬草一样弯曲不通啊。

【感悟】

同样的一个大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是处,只能把它击碎丢弃。而在庄子这里,毫无用处的大葫芦却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两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转换思维,就能使看似无用的东西发挥它的大用。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到朋友家做客,两人相见甚欢,谈笑风生,分手是已是长灯时分,朋友送给盲人一盏灯,让他路上用,盲人很是不解。

“我又看不见,要灯有什么用,你这不是在取笑我吗?”盲人生气地说。

朋友说:“正因为你看不见,才应撑起一盏灯,让过路的车辆看到你啊!”

同样的东西,在盲人眼里毫无用处,到朋友这里,就发挥了它的大用途,这是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只关注自己。

《五石之瓠》中的小故事不正说明这一点吗?宋国这户时代以漂洗丝绵为业的人家,他们制作出“不龟手之药”只是为了防止皮肤冻裂,看中的是眼前的小用途,是站在利己的角度。

而那个以千金购买药方献给吴王的人,是看中药方的利他性,看中的是它的“大用”,在吴越两国冬天水战时,吴国能够取胜,正是这药发挥了大作用。

只从利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往往过于狭隘和短视,将眼光放远,给他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就惠及到你。“无用之用”,皆为大用。

世人眼里的有用往往更注重它的使用价值,只有注重精神的需求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们经常听人说:

“整天就知道看书,能当饭吃吗?”“楼前好好的地种点蔬菜不好吗?竟种些花花草草的,有啥用?”

昨天带老妈去郊野公园走走,然后吃过午饭把她送回家,正碰到邻居二大爷,就寒暄了几句。听说我带老妈出去了,他就说:

“要我说啊,有些人也是吃饱了没事干,好好的土地毁了,种那么多花花草草,挖那么多水坑,这得少种多少粮食啊!大热天怪累的有嘛可遛的!”

我只想借用巴金先生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人不是只靠吃米活着的”。满足温饱,只是最根本的需求,除此之外,人需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似无用的东西,才是它真正的大用。

因此在惠子看来无用的大葫芦,在庄子这里却有大用,那就是用它“浮乎江湖”,这就是一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抛弃功名利禄,忘却自我,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做真正的“至人、圣人、神人”才是真正的大用,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悟“无用之用”,方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