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而自律的四原则之一就是推迟满足。
最近参加头条的写作,每天更新微头条为期一个月。当我微头条更新到第四天写到第五条的时候,我居然收获了一条300W阅读量的爆款。自我价值感爆棚觉得自己非常厉害!
取得这份“荣誉”后,我就很少在参加群互动学习,也不在老老实实听课了。甚至“明星”包袱太重,好几天什么也写不出来。
只到现在微头条已经更新了三十多条,写作也接近尾声了我仍然没有超越之前的成绩。
而后起之秀的同学们获得写作爆款早已是家常便饭!
虽然这个案例中即使满足是被动,但让我陷入反思:写作本来就是厚积薄发的事情,我过早的得到了虚幻的回报,而轻视了“厚积”的宝贵过程。真是得不偿失!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享受及时满足带来的快感而排斥延迟满足暂时的痛苦!
比如:
工作中我们经常先把容易的工作做完,再去完成复杂的!而一直在排斥的状态里很容易形成工作拖延。
本打算要完成一项工作但总是拿出来手机看看,翻翻公众号,回复下信息,时间就悄悄溜走了!
生活中透支信用卡满足自己暂时的快乐,但每次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都非常痛苦,工作收入到帐就被信用卡划走,自己一下成了负资产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吃蛋糕先把好吃的奶油吃掉然后再吃蛋糕!
什么是推迟满足呢?推迟满足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张一鸣说: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如果你一毕业,就把目标定为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你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很大影响。你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不愿冒风险。
“延迟满足”的成功学是经过大佬们认证的
“延迟满足”的心理学概念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实验。
在一间幼儿园里,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带他们去小教室里坐15分钟。
桌子上的托盘里,摆放着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员制定了这样几条规则,开始了测试:
1、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但没有奖励。
2、如果能够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会额外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3、等不住的孩子,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会马上返回,你可以吃掉糖,但是必须放弃第二块。
实验开始后,他们发现:一少部分孩子不假思索立刻吃掉了糖;多数孩子猛盯着棉花糖,三十秒后等不下去了摇铃;只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成功等到实验者返回。
研究追踪发现,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与他们等待棉花糖的能力有关。
那些擅长等待的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容易成功,而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标,沾染毒品,成就相对很低。
延迟满足的人,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即自律力更强。我们暂时规避了诸多诱惑的打扰,从而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投资界遵循“延迟满足”更容易取得成功!
“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则是“延迟满足”最好的代言人,在2017年《每日期刊》年会上,芒格就苦口婆心地讲了一大篇:
我的生活当中,充满了许多推迟满足的人们。虽然他们的乐趣不多,但他们富有。你最终死去的时候,将和许多有钱人一样富有,这有什么好处呢?这的确有一些作用。你的坟墓将看起来富丽堂皇,并吸引很多人的羡慕。
我与美国一些地方的看法不同。我希望我们不会开采所有的天然气,化学原料也是一样,要选择慢慢地使用它们。我相信我是对的,其他 99% 的人错了。在美国,没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想法,但我相信推迟所能够带来的满足。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它的进展缓慢,但是如果你成功了,将会非常地稳固。然而实际上,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人们很难大幅改变习惯。
学医是个很好的例子。读医学院,特别苦,学医的日子里哪有什么享受。等到学成了,成为真正的医生,日子就好过了,这就是延迟满足。
在收购《布法罗新闻报》时,我们赌的是,我们将是幸存者。那段经历是比较难,很长时间都看不到收益。七年没利润,然后对手死了,天上开始掉金子。我们的利润从一分没有,跃升到税前 7000 万美元。这就是延迟满足。
被急于求成的家长们误会的“延迟满足”
然而,在育儿界却引起了关于“延迟满足”的巨大争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教育专家尹建莉也在《 正是“挫折”损害着未成年人的道德》一文说:
“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对世界的反抗萌生于某种心理受阻,每一种受阻都是一次挫折。这种挫折感会慢慢演化为内心的敌意和无力感,道德变异就从这里开始。因此,减少挫折感是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延迟满足训练,正是在人为的、故意的增加孩子的受阻和挫折感啊。
我们来看马伊琍的微博
“延迟满足”到底怎么得罪这些妈妈们了?让她们深恶痛绝!
我们看个案例:
我的儿子2岁2个月了,脾气不好,比如他要喝水,如果不马上喝到就在地上打滚大哭,还一声比一声高,好像在向我示威,逼我就范。每每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一些育儿书上提到的“延迟满足法”,说延迟满足训练出来的孩子,将来忍耐力强,更容易成功。
于是我就是不理他,任他哭喊,等他哭得差不多了再去哄哄……
看到这个案例我似乎明白了,问题根本没有出在“延迟满足”的正确与否。而是妈妈们将急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完全依赖于成功学,而抛弃亲子教育的本质——爱!
这才是问题的根结!
在棉花糖实验中,怎么选择完全取决于孩子们的本能不加干涉。而急于求成的家长们却肆意用这个方法论干涉孩子的基本需求,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怎么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以爱和尊重为前提遵守以下4个原则!
1、“延迟满足”不宜过早
一位妈妈跟我沟通“八个月的宝宝一哭闹马上就满足他,是不是会宠坏,导致孩子将来无法无天!?是不是需要培养延迟满足”。许多妈妈太急于求成盲目使用“延迟满足”。
要知道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的孩子是四五的幼儿园孩子。为什么?
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可以通过自身肢体、思想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时候父母在尊重孩子基础上,适当的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而婴儿不具备任何满足自己的能力父母,在他们有情感、饮食等需求时父母不满足他会给他们造成挫败感!
父母这个时候培养“延迟满足”也是因为孩子已经建立了自己自尊水平,可以引导他们理解“延迟满足”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从5岁开始,尝试让孩子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多一点耐心,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更多的乐趣。对于6对的孩子而言,学会吃蛋糕时不先把奶油一口气吃饭,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跟甜美的滋味。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到: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2、最好的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没有用自律要求自己。在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看电视”的同时,自己则开着电视刷着手机!
根本不用自律要求自己,孩子犯错后破口责罚甚至体罚,随意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教育往往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没有自律严泽作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3、需要爱和投入足够的时间;
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不管家庭贫困与否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原因是如果我们爱一样东西就会花时间欣赏他,照料它。
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就无法深入他们的需要,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我们根本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怎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合适。聪明的父母绝不会这样做,问题发生之前,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他们会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会自律。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什么时候该松,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
4、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
父母从小应该给予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鼓励和信任,让他们对自我价值有认可。这样的孩子即使暂时会和父母赌气但内心深处却清楚父母爱他们,并信任他们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即使暂时的的叛逆最终也会走向正轨。
《奇葩说》最佳辩手詹青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小时候她学习不好。妈妈说:给你算过命了,三年级学习不好,四年级学习就好了”。中学的她逃学、叛逆、恋爱青春期能做的坏事都做了。后来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靠自己的自律和坚持走向正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自我价值被认可的孩子不会只贪图一时的安逸,牺牲掉长期的幸福,而是甘愿以某人重方式推迟暂时满足感。他们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们的需求最终都会实现,就像父母做出的保证一样。
结尾:
百岁老人日野原先生在《活好》里说:“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
在生活培养“延迟满足”的自律习惯先苦后甜,享受这种打败困难后的喜悦。会让我们和孩子看的更长远、更有耐性、更容易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而不是退缩!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抛弃孩子最基本的需求——爱和温暖,一味的信奉“延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