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时代的逝去,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什么?来自《钢的琴》中的三大隐喻

王尔德:“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凭窗倚望的时间多了起来,时而晴朗的天,时而灰蒙的烟,使人特别容易怀旧,脑海里也一直响着秦海璐在蒙蒙细雨中,撑着黑色的雨伞演唱《三套车》的画面。

于是,我第四次打开了《钢的琴》,在重温的同时也一同看了《铁西区》,潜意识之中就萌生了一种:《钢的琴》就是文艺版的《铁西区》之感。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三省曾是全亚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它曾作为新中国的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在建国初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进入了90年代后却开始显现出颓废之势,身处国企改革之时的东北老工业区,大批的工人下岗,工人阶级深受打击,断井残垣之间,到处都是迷茫的脸庞,而《钢的琴》就是以这样的背景基础上创作的文艺轻喜剧。

该片是由张猛执导,王千源、秦海璐主演的剧情长片,主要讲述了:下岗后的钢铁工人陈桂林,在落魄之际,妻子却回来与自己离婚,并与自己争夺女儿的抚养权。由于女儿说谁给她买钢琴她就跟着谁,所以在经历了借钱、偷琴后,陈桂林决心造一架钢铁结构的钢琴挽留女儿的故事。

之前就写过一篇关于《钢的琴》的观后感,但是总有一种“话没有说尽”的感觉。许多创作者也围绕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拍摄的技巧、镜头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做了许多的解读。但是在这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便是电影中关于隐喻蒙太奇的运用。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凸显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

《钢的琴》中的隐喻蒙太奇有很多,土豆白总结了三个最明显的隐喻:烟囱、摩托车、钢琴。然后加以自己浅显而又业余的理解,谈谈这些隐喻的背后,关于时代的逝去,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什么?

烟囱:一个时代终将逝去,留下满地的无奈与辛酸

在电影中,铸造厂里的两根大烟囱一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在陈桂林一伙人计划去学校偷钢琴之前。

在酒桌上,几人讨论起关于烟囱要被定向爆破的事情。淑娴提到许多人不同意炸掉,甚至还写了联名信。

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记忆中的烟囱和过去的时代有一种留恋的心理,也为接下来汪工一行人对于烟囱的挽留埋下伏笔。

第二次,是陈桂林萌生建造钢琴后。

他拿着去图书馆找到了俄语书《钢琴制造》去找曾经留苏的汪工翻译时,汪工再次谈及铸造厂的烟囱要被炸掉的事情。

此时的汪工从之前淑娴提及的模糊的人群,变为具象的个人,而汪工就代表了不同意炸烟囱的那批人,那些留恋过去时代的人们。

陈桂林说:“你有价值,他就不能被炸。”

这价值就隐含着被社会抛弃的那群工人,他们在社会变革中从主人翁变成了弃婴。犹如烟囱一样,他们失去了价值,在夹缝中挣扎迷茫求生。

第三次,是汪工召集了以前的工人们,讨论如何保留将要被炸掉的烟囱。

此时,新旧时代的矛盾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却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我们得以想象,想象他们极力挽留的不易与辛酸。

其实在这群工人眼里,这两根烟囱不仅仅成长的记忆和回家的坐标,更像是一个被遗忘的朋友。

“我不知道该竭力地挽留,还是该默默地看着他离去。”

汪工的这句话就是当下失落的工人阶级的忧伤与无奈,体现了人们对于时代逝去的不舍。

汪工在黑板上画下了对于留下烟囱的各种设想方案。比如设计成火箭、长颈鹿、甚至蹦极的项目。看上去荒诞可笑,但是台下的人们没有一个面露轻松之色,而是表情凝重。

他们也知道时光荏苒,社会的变革之下,为了发展的进程他们必须要离开,但是他们仍旧想做点什么,暗示自己一切也许并没有改变。

第四次,是烟囱在爆破的当天。

所有人都来见证,似乎是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轰然倒塌。

可以看出,从谈论,到不舍,再到挽留,最后爆破,暗示的就是当下时代逝去后,社会上人们的心态。

时代逝去,他们无法跟上新的时代,但是又无力阻止滚滚而来的历史大潮,毕竟历史的齿轮不会为谁停留半步,一切都有告别的时候,只留下一地的辛酸与无奈。

摩托车:面对逝去的时代,至少还有无声的陪伴

“我爹给我起这个名儿,陈桂林。就是希望我能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结果,没甲了,夹生了。”

电影中的陈桂林,就像是那个逝去的时代之下的缩影,他曾经的体面如今变得一文不值,在时代浪潮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中曾经这样描写那个年代:

在一些老工业基地,往往一家两代人都在一个工厂,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自认是“工厂的主人翁”,从来没有培育自主谋生的技能。一旦失去工作,马上成了流氓无产者。

我想,陈桂林应该曾经自豪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过,有他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他曾经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产业工人,幻想着一直生活在体制之内。

他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却要承担完全不可能承受的代价,成了社会的边缘人。

在开头夫妻二人谈及离婚的场景,对立的构图之下,陈桂林旁边就是那台扎眼的蓝色小摩托,与身旁光鲜亮丽的妻子身旁的宽广马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主人公的落魄处境。

但是,在极度窘迫的情况之下,陈桂林依旧没有放弃在社会上求生的本能,一直骑着他心爱的小摩托游走在断井残垣之间。

小摩托从始至终一直陪着陈桂林,无论是去荒郊野外演出,还是去替兄弟出头。摩托车陪着他走过废弃的厂房,去接女儿下钢琴课,去载着父亲看夕阳,去找兄弟借钱,小摩托见证了陈桂林在失去体制后的所有的挣扎与颓废。

另一方面,小摩托也对应着陈桂林的父亲,和这辆蓝色的摩托车一样,隐藏在主线剧情之下,属于一种不易察觉的默默陪伴。

陈桂林的父亲全程总是一言不发,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坐在陈桂林的摩托车后座上。这样一老一少,一动一静,所代表的正是新时代的到来和新的改革的进行,并与曾经的辉煌下的残破与静寂形成对比。

在最后陈桂林进行钢琴调试的时候,摩托车毫无征兆的爆炸以及父亲的去世,印证了这一个隐喻关系,此时全影片的新旧更迭才算彻底的完成。

到这时候,一直陪在陈桂林身边的力量也消逝去,一切彻底的无可挽留。陈桂林坐在空旷的家中,怅然失落,他终究还是要去面对今后的人生。

钢琴:用钢琴演绎一个时代,余音是对人生的思考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隐喻贯穿始终,那就是钢琴。无论是正常弹奏的钢琴,还是用硬纸壳画的钢琴,还是最后陈桂林为女儿造的钢琴,钢琴演绎着那个时代。

硬纸壳的假钢琴

虽然自己没有了甲天下的希望,但是陈桂林想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位钢琴家。

女儿每周上着价值不菲的钢琴课,但由于经济的拮据,陈桂林买不起动辄就几万块的真钢琴。所以经常在晚上去女儿的学校里偷偷地练琴,导致学校的老师受到惊吓而被驱逐。

陈桂林便用破纸板给女儿做了一个假的钢琴,用这种苦中作乐的方法让女儿“云练琴”。

虽然窘迫,但是硬纸壳中隐藏着的是浓浓的父爱,他有他的执着,他把自己的梦想放在女儿身上,那是他在时代浪潮中最后的倔强。

真实的钢琴

既然没钱买钢琴,那就去学校偷钢琴,结果被保安当场抓住。在被捕的时候,导演用心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让陈桂林返身走回原地,在钢琴前的雪中独奏来替代了被捕时候的狼狈不堪。

这样刻画的目的,无疑是想保留住他仅存的尊严。

他曾经用自己的热血浇筑着人生,但到头来那些曾经无私奉献的人们开始面对生存的考验,而依靠投机倒把卖假药的商人却如鱼得水。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人生该何去何从?陈桂林开始陷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钢铁铸造的琴

但无论如何,为了留住女儿,为了曾经的梦想,为了仅存的尊严,他说服了几个哥们,在季哥承包的废弃工厂中开始一起重操旧业,开始造钢琴。

“我还是那句话,没有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就不是我们工人干的事儿!我们有困难也要上,没有困难我们创造困难也要上!”

凭着这样的信念,他的钢的琴计划正式启动,带着不服输的工人气魄,带着对那个热血年代的怀缅,他以钢的琴的名义,试图寻找自己在这个时代中的一席之地。

此时的钢琴赋予了陈桂林自我救赎的意义。他通过造钢琴,缅怀那段光辉的岁月,在不堪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救赎。

其实,陈桂林心里清楚,小元不是一架钢琴就可以留住的,就像那个辉煌的时代一样。

所以,在经历了烟囱爆破,摩托车报废,父亲去世之后,似乎他已经明白,这就是生活,再艰难也是生活。生活应该向前看,即使身在沼泽之中,他也拥有继续仰望星空的权利。

于是,整部电影在女儿演奏的《啄木鸟》的钢琴余音中落下了帷幕,导演没有交代最后女儿到底跟了谁,但是似乎一切已经不那么重要。

这一切虽然是陈桂林作为边缘人物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但也是他积极生活、顺应变迁的勇气。

时代的逝去,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一地衰败的铁西区过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过去了,两千万下岗工人的人生也都过去了。现在,只有很小很小的一点忧伤,留在一部叫做《钢的琴》的小成本电影里。——吴晓波

《钢的琴》就是一部关于逝去的时代谱出人生思考的奏鸣曲,导演张猛也曾经说过:“这是一部旨在缅怀逝去那个时代的东北电影,这也是以当时历史为依托的电影。”

电影中处处营造着机械又荒诞的氛围,以乐景写哀情,告诉我们什么叫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是张猛却做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的内核是悲的,但格调并不消极。

的确,无论是时代象征的烟囱,是无声陪伴的摩托车,还是赋予人生意义的钢琴,它们都旨在传递对于时代逝去后,关于人生的诸多思索。

导演无时无刻都在赞扬着劳动者的尊严,他们忍受着体制改革带来的阵痛,没有陷入自怜自艾的情绪里,也没有抛弃希望努力地生活着。影片反映的正是底层人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一种信念。

那就是,对那个逝去的时代,我们留恋那些值得珍贵的,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接下来昂起头继续勇敢地面对生活,就像陈桂林最后对女儿说的那样:

越简单越好。

也如同开篇在葬礼上的演奏,由悲伤的《三套车》换成喜庆又简单的《步步高》一样积极对待。

“那叫老人加快步伐吧”

“走那么快去哪儿啊?”

“你管她去哪儿呢!”

我们不知道命运和时代的大潮流向何处,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好好生活。逝去的已经逝去,虽然无力挽留,但是接下来将面对的是更广阔的世界,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凄凉。

因为,平凡有平凡的简单,只要心有目标,终有迎来人生蜕变的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时代的逝去,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什么?来自《钢的琴》中的三大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