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朋友圈——(四十六)皇太后的难言之隐

四十六皇太后的难言之隐

浣衣院的职能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多做解释了。总之,进了浣衣院的女人们遭受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能够从魔窟里逃出生天返回南宋的,一共也就两个人。一个是徽宗的第二十女柔福公主(这个公主是否回到南朝乃至是否有这么一号人,历来有争议,这里我采用有这么一个人且回到南朝来写作),一个是高宗赵构的亲娘韦贵妃。

金人攻下汴京的时候,按照皇室的户口档案拿人,凡是在册的皇家宗室成员,让太监和宫女一一指出,验明正身后捉拿关押。皇室成员几乎被一网打尽。

高宗在江南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身边没有自家人帮衬,深感没有兄弟姊妹的孤独和无助,于是非常想念亲人,就下了一道旨令,说如果民间有谁发现了他的兄弟姐妹,一定要安全护送回来,必有厚赏。

这时候,有一个女人找到临安府衙,自称柔福公主,要投奔皇兄。临安府不敢怠慢,好吃好喝款待公主,然后赶紧把情况报告上去。

高宗听说有个妹妹跑了回来,赶紧召见,兄妹俩见了面,竟然互不认识。

徽宗子女众多,且宫内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皇子、公主在各自母亲的寝宫生活,及年长便回到自己的王府或嫁作人妇。这些皇帝的老婆日常里本来就不怎么走动,他们的孩子自然难得聚在一起玩耍,虽然同是一个爹,在同样的高墙大院里,兄弟姐妹却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互相不认识也在情理之中。

高宗对这个妹妹也没有什么印象,就让以前在宫里侍候过皇帝、嫔妃的太监和宫女来辨认。他们也不敢确认这个女人就是公主,更何况过了这些年,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大姑娘,就算以前见过的,也未必能认出来。于是就问她一些以前宫中的人或事,柔福公主全部回答正确。但柔福公主一双天足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怀疑。

北宋末年,从皇家贵族到民间,女子缠足已蔚然成风。皇家的公主个个都是三寸金莲,但这位自称柔福公主的人却长着一双天足,由不得人心生怀疑。

柔福公主自己解释说,不是自己不裹脚,她被金人掠走的时候年龄还小,没有到了缠足的年龄。等到了金国被关进了浣衣院,天天挑水劈柴做工受苦,还有谁管你缠足不缠足?更何况金人也没有缠足的习惯,所以她就没有缠过足。柔福公主说,要不是这双大脚啊,她估计也逃不回来。大家觉得这个道理能讲得通,于是认定她就是柔福公主。

兄妹俩亲人相见,抱头痛哭,各自诉说国破后的境遇,高宗才知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在金国的遭遇,由不得心如刀割。高宗封柔福公主为长公主,赏了钱财宅院,还给她招了驸马。

说到柔福公主,就不得不说到她的母亲乔贵妃。乔贵妃和高宗的母亲韦贵妃都是郑皇后的侍女。当初,二人还没有发迹的时候,结拜为姐妹,以便在宫中相互有个照应,约定先贵者勿相忘。

乔贵妃本是美人坯子,且聪明伶俐。年龄稍长,便出脱为一个大美人,徽宗对于窝边草历来是毫不手软。乔贵妃被皇帝临幸,受到宠爱,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发达后的乔贵妃没有食言,也没将皇帝据为己有。而是吹枕边风,给皇帝拉皮条,将韦贵妃送到了徽宗的床上。徽宗则来者不拒,全盘吃下。

韦贵妃才能和相貌差强人意,但肚子争气,与皇帝有过床第之欢后便怀上了龙种,还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高宗赵构。

虽然受到乔贵妃多方照拂,但因韦贵妃相貌平平,且没有特别的才艺和媚主的本领,不能长期得到宠幸,姐妹俩虽然同做皇帝的女人,乔贵妃多年来一直能得到徽宗的特别宠爱,韦贵妃却常年难得一见皇帝的身影。

在佳丽云集的徽宗后宫,韦贵妃是被忽略的一类人。

赵构虽贵为皇子,但因为母亲不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他的成长过程中看尽了脸色,受尽了冷落。

正因为这样,在金人索要皇子前往金营做人质的时候,很多皇子畏缩逃避,只有赵构主动报名甘愿前往,其中大约不乏赌上一把以出人头地的考虑。

后来汴京被金兵包围,赵构因为不在京城,才逃过一劫,因缘际会成为南宋王朝的建立者。

做了皇帝的赵构,生活慢慢稳定下来,局势也发生好转,他就特别想念自己的母亲了。

韦贵妃的儿子做了皇帝,徽宗的女人已都被金人掠走,也就没有任何人可以与她抢太后的位置,韦贵妃母因子贵顺势就做了南宋朝廷的太后。但这个太后作为俘虏还关在金国上京的浣衣院里受苦呢。

高宗多方打听母亲下落,得悉母亲健在的情况后,急于要赎回母亲,不惜委曲求全,一再降低身份与金人和谈。

北宋灭亡十多年后,金兵的战斗力已大不如先,宋金两国的军事对抗处于胶着状态,金国见高宗给的条件还可以,终于松了口,答应把太后放还。

韦太后要回家了,乔太后来送行,她给护送太后的公差高居安封了一个五十两金子的红包,嘱咐他说:“薄物不成敬意,一定要好好护送我的姐姐回到江南啊!”

然后,她和韦太后说:“姐姐珍重,你回去就是皇太后,我却归还无望,将老死朔漠。”乔贵妃跟着韦太后的车队走了很久,不舍得分开。到了必须分手的时候,乔贵妃望着远去的车队嚎啕大哭。

韦太后逃出上京,生怕金人反悔,日夜兼程往南赶路。好在这次金人说话算数,并没有反悔的动作。

太后作别宋朝十七年后,又见到了故国的山水,眼看两国使者就要交接了,却在这个节骨眼发生了一个意外。

在回来的路上,金人的护送队伍磨磨蹭蹭,走得太慢,太后归心似箭,又担心金人后悔,一刻也不敢拖延,就想了个办法,和金国的使者打了三百两金子的借条,说到了地方,加倍奉还。

金使觉得有利可图,就借给太后三百两金子,还写了借据。太后把三百两金子全部用在了这支护送队伍的花销上,给他们好吃好喝,给双倍的奖金,哄着这些人星夜兼程往南方赶路。

终于到了淮河边,两国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金使拿着借条来向太后讨要双倍的金子。

宋朝的使者来的时候不知有这样的事情,没有带什么钱,就不答应给。

金使急眼了,说南人怎么这么言而无信,白纸黑字的借条都不承认,就要扣留太后,返回上京。

两国的使者在交接的地点相互指责,闹哄起来。

太后见状,急得直哭。

南宋一个副使见闹下去不像话,接不回太后肯定会被皇帝追责,就赶紧向附近的富户、商贾说明情况,打借条借钱,好歹凑齐了六百两金子交给金使,这才办理了交接手续,把太后迎回临安。

太后回到临安,高宗一个个给母亲介绍接驾的人员,当介绍到柔福公主的时候,韦太后脸色大变。

回到后宫,太后就对高宗说,这个柔福公主是假的。真的柔福公主已经死在去上京的路上了。

高宗赶紧派人把柔福公主抓起来审问。严刑拷打下,柔福公主才承认她是冒牌的,她只是以前见过柔福公主,听公主说过皇宫里的一些事情。听说皇上寻找失落的兄弟姐妹,就跑来冒认皇亲。

冒认皇亲是死罪,柔福公主被处以极刑。那个与她生活了十多年的驸马爷虽然没有定罪,却因为做了一个假驸马,成为时人的笑柄。

后世的历史学者有倾向于柔福公主不假,问题出在韦太后身上的观点。

试想,作为一个母仪天下的太后,韦太后在金人的浣衣院中呆了十多年。浣衣院中的女人人人失节,韦后能独免?

正是因为柔福公主知道韦太后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太后怕她说出去,要灭口,才指证柔福公主是冒牌货。只有死人才不会说话,柔福不死,太后难以心安。

可怜乔贵妃留存在世的骨血就这样消陨了。不知韦太后是否还记得当年誓约? 

据一些宋代笔记记载,韦太后在金国的时候,做了金将完颜宗贤的侍妾,还生了两个儿子。这事未必属实,但绝非空穴来风。

毕竟浣衣院中的女人境遇险恶,独善其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许没有给金人生过儿子,但若说没有失节,没人会信吧?

史书中关于韦太后的年龄记录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高宗时候,他生生给娘亲多加了十岁。因为他深知母亲在金国时候的遭遇说不清,只有把母亲的年龄往大里说,人老珠黄,金人看不上,就不会被凌辱。

这样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禁不起推敲,人为地年长十岁,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徽宗当年临幸韦氏的时候,韦氏要年长于徽宗近十岁,姐弟恋吗?不可能。徽宗在私生活方面可没有这样的记录,正因为履历不清晰,有改动年龄的嫌疑,所以给后人更多遐想的空间。

皇帝家里也有不为外人道的隐私,写史者有为尊者讳的主观意愿。于是,韦太后的年龄在各种史料中就发生了冲突,她的事迹简略,语焉不详处甚多。

大家都在有意回避皇太后失节这件不光彩的事情。

为了赵宋皇家的脸面,这样狗血的情节怎么可以记载下来让后世耻笑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徽宗的朋友圈——(四十六)皇太后的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