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初识古典老师源于2016年订阅的得到专栏《超级个体》,而当时的我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很热衷,心血来潮买下课程,好像买过就学过一样,买来只是新鲜的学了几课即淡忘,直到今年才再次翻出认真的学习,边学边后悔不迭,如果早学会不会不一样?但内心有个答案,不会!每个决定反应的都是当时的认知和心智,即使时间倒流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至今专栏学至54%,多次提及《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原本想着专栏学完再买几本古典老师的书来看,像《跃迁》《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等,无意间刷到古典老师的直播,在卖白金升级的签名版,顺手拍下,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整本书阅读完的感觉是让我清楚的知道那堵隐形的墙,真实存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头脑里,意犹未尽的翻到最后一页,合上书,有种写点什么的冲动。的确有些东西触动了我,有些金句我还边读边记,古典老师说,大脑对于容易输入的内容,提取的时候就很难,但较难输入的内容,提取就会很容易,我想这就是不断训练大脑,让它更多运作,让它形成更多的沟壑,这样我们大脑中的概念才会越来越多,元认知能力才能够得以提升吧。

接下来我会根据整本书的目录,共9个章节,逐个写下对我影响最深的观点和态度。

第一章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什么是有意义?这是个很难界定的词,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对于有意义的定义,就像人们常说有意义的人生,那是怎样的?是做出改变世界的举动,还是影响全人类的发明,还是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就是有意义的人生?与其纠结何为有意义,还不如去做些有意思的事,你觉得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你的热情所在,能把一件事做好的前提就是热情,因为喜爱才会有兴趣,才会产生热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也就是内部动机,内在动机的指针比外在动机更敏捷,更能指向成功。

感觉累了就躺平,放自己一条生路,不要以为躺平就是很消极的态度,躺平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就像摔倒了就在那里睡一觉,然后再起来继续,我们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紧,松弛有度才会有更好的结果。对于目标,不要高估短期的效果,也不要低估长期的力量。在自己热爱领域做个极限运动员,努力到极致,成为这个领域山尖尖上的那群人,让自己更有话语权,更有说话的资本。

这个时代的通关法则:成功=热爱*正确的方法*天赋*时间 想成为高手只是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点天赋和运气,但这些又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但如果你接受这一点,仍然愿意努力,那你离成功就不会远啦。

总之,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做就是最好的奖赏,就像杨丽萍说跳舞就是跳舞最好的奖赏,成功只是副产品,如果有就拿着,没有也已经足够快乐。

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有趣就是无条件的投入,总是充满快乐和激情,全情投入的人,如果成功收获成果,如果失败收获智慧,无论怎样都收获快乐,快乐就是做事既快又乐。

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是真的不感兴趣还是不敢感兴趣?兴趣像爱情一样是会衰退的,我们只有为生命找到长期的,更加深层的,让我们无法满足的兴趣才会持久,永不衰退,让这个永恒的乐趣带我们穿透生命的无常。

第三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我自认是缺乏安全感的那类人,在职业发展这块对我的影响比较大,为了追求安全感我已经在现有的公司工作14年,不是因为房贷的压力,而是对于新公司新职位的恐惧,没有勇气走出去尝试,只是在原有的位置上努力提升技能,即使面对委屈或是不甘心,也不想放弃熟悉的一切,但我相信任何事都是双面的,有舍有得,我舍去了新领域的尝试,得到比较安稳的环境,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演讲、培训等,有更多时间可以照顾好家庭和孩子,关键取决于看重什么吧!也许是有些自我安慰,但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不会怪任何人,每个决定都是有筹码的,愿赌服输,也是一个成年人最基本的品质。

恐惧分三层,恐惧事物本身,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真正的恐惧,是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恐惧是个虚张声势的家伙,当你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它,准备应战,恐惧便烟消云散。

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什么,而是给予这个世界什么;

安全感不是索要,而是给予!

如果你受伤了,就去帮别人减轻疼痛;如果你感到痛苦,你就去帮别人减轻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就去帮别人解决困难!

第四章 心智模式决定命运

我永远记得有位NLP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如果头脑中的模子不打破,你的行为模式将不会有任何改变。那个所谓的模子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如果我们已经在思维里筑起一堵堵墙,那么我们就只会按照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和做法去处理事情,我们认为做不到的事就怎么都做不到,可当我们拆掉这堵墙,不可能的事情也许会成为可能。这让我想到挑战不可能的电视节目中有句金句说,当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就会看到“成长”

心智模式是思维中的思维,是智慧中的智慧。有三种来源:自然世界、概念模式、认知科学。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心智成熟的特点是,拥有很多心智模式,熟悉每个心智模式的优点和限制,并随着环境娴熟地切换。

升级心智模式的必经之路: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也就是混沌-察觉-醒觉-超越

第五章 成功学不能学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每个人都成功。成功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越走越近。很喜欢这个定义,参加演讲比赛七年,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最初的梦想--英文演讲冠军,但我拿到它就成功了吗?并不是,拿冠军是想要更自信的讲英文,所以拿到冠军只是让我向真正的目标越走越近。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行动起来!当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而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第六章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

从未对自己的事业进行规划,也算不上热衷,工作对于我来说只是维持生活的必备品,我的热情在于我喜欢的演讲和培训,曾经试图把爱好转为职业,现实足够残酷,内心足够恐惧,残酷是招生很难,恐惧是专职可能就再也不爱了,就不存在兴趣爱好。最后还是工作是工作,供养我的生活,兴趣是兴趣,滋养我的生命

我一直自认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虽然偶尔也不理智,但我还是愿意叫自己是航行者,而非漂泊者,因为我知道我会绕弯路,但终点一定是我已规划好的梦想状态。

Impossible 和I’m possible只差一点,那一点,就是你心中真正的目标。

第七章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拒绝受害,掌控生命。每个人不知不觉陷入受害者模式,是因为那非常容易,还会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自己又不用吃苦,受累,在受害者模式里,事事有借口,事事可推卸,事事无责任,可这样幸运之神永不光顾。即使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的,也要学会不管遭遇什么,都能积极的面对,不断的做出努力,尽自己所能,一切由自己掌控。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不甘的因子,不管从学业到职业还是任何领域,我从不希望被除我以外的其他人掌控,也许因为机遇、能力、运气等原因搁置或放缓我前进的脚步,我依然会信誓旦旦的望向那期待的远方,并坚信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耐心再耐心一点儿。

第八章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我们生活在一种“你比我过的好”的不幸福感之中,那是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之间的战争,当社会系统每次都战胜,自我系统就会慢慢自我消亡,如果我们的幸福、关爱、快乐都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就很难获得它们。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我们优秀,比我们会赚钱,无论从哪个维度都能找到优于我们的人,可那又怎样呢?世间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我,发自内心的自信,勇敢,快乐,不在乎周遭的眼光,言语,不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幸福真的可以很简单,我常常对自己说,你真的已经很幸福了,请心存感恩!

第九章 成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坏的开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追求一个完美的开始可能永远不会发生,虽然是坏的开始但总比没有开始要好很多。

做自己比成功更重要,成功的游戏永远是排他的,一个乐团只有一个主提琴手,但是不同的乐器却可以演奏出一首交响乐;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富,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登上自己的幸福高峰;一个班级只会有一个第一名,但是成长的游戏却有很多赢家。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成为篮球界第一、摄影界第一、莫名其妙自信界第一。中国只有一个清华,一个北大,但是中国另外的3000多所大学可以有各自的精彩。

罗素说,孔雀是世界上最温顺的鸟,那是因为每一只孔雀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

摆脱对成功固有的定义,真正享受做为自己、一个独特的自己的快乐。到了那一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快乐,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对方存在的乐趣而不是竞争。

这个世界因为我而有所不同,我因为这个世界而更加精彩。

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从“我有什么”到“我是谁”的世界;

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从成功到成长的世界;

这个世界一定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自己样子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