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为遭遇的人生,因为理解而改变——读《教育人类学》

阅读《教育人类学》第五章,博尔诺夫谈了存在主义哲学和遭遇。

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二战后经济萧条经济崩溃的一种文化现象,关注人存在的本质,偶然和命运,对于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存在主义认为:“人类并不是简单的屈从和企图躲避恐惧和失落感,而是正视它,有意识的触及它,从精神上坚持到底,当人对一切事物都产生怀疑,遭受失去一切的威胁,并且不再拥有他所能依赖的东西的时刻,他就会经受一种奇特的“情绪突变”,这时他将自身中找到一种不受外界威胁的最后一个绝对可靠的支柱。

存在主义对教育界影响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也就是关于遭遇的概念,布尔诺夫认为:只有少数重大的特定经验可以称作遭遇,他们闯入了人的生活,突然的,往往令人痛苦的中断人们的生活,使之转向一个新的方向。而这种遭遇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遭遇可以从最内在的核心部分来检验一个人,从中判断什么对他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

就此,再回想昨天看的《绿皮书》,很容易看出这也是一部关于种族,阶层,背景的遭遇主题的电影。

事实上,每一部电影,都必然以一个重大的遭遇为主题。在《绿皮书》中,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博士学位和优质音乐培养的钢琴演奏家唐,始终生活在社会上层圈子中,他以优雅的钢琴演奏和举止言谈为他的标签,但是骨子里,仍然因为种族肤色而被视为低人一等,因此始终生活在压抑,孤独和绝望中。当他遭遇来自社会底层的意大利人托尼——一个用拳头沟通,满嘴脏话,为了谋生世俗而粗鄙的白人,他才从精致的牢笼中逐渐解脱出来。在美国巡回演奏的长途旅程中,他的观念始终在与托尼的较量中调整,自省。他从粗鄙的托尼身上感受到白人的傲慢,但也渐渐学会去体会生活本质的快乐。托尼不加掩饰的情感表露和做事风格,让他学会享受舔指头的纯粹的炸鸡美味,也让他在偏僻的俱乐部里即兴演奏中获得音乐的快乐,甚至还让他得以在圣诞平安夜里,第一次融入到大家庭的温暖中。如果说在遭遇托尼之前,唐是一只精致的牢笼中百灵鸟,那么之后,他得以在森林中自由翱翔。

那么托尼呢?

托尼出身社会底层,为了五十美元的房租和别人比赛吃热狗,打着流水工,吃着粗茶淡饭,但是他骨子里,仍然对黑人怀有与生俱来的厌恶和仇视——这是社会环境交给他的。因此,当他不得不为了五斗米向唐折腰时,他带着天然的傲慢和鄙视。然而此次遭遇以后,随着了解加深,唐用他的才华和正直获得了托尼的尊重——他出类拔萃的音乐天赋,赢得了托尼的击节赞叹和尊重。而他在大雨中咆哮着自己对自己身份,身世的迷茫和怀疑,又赢得了托尼的同情和理解——原来唐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他也是因为世俗偏见而备受伤害和孤独的灵魂。

在这互为遭遇的人生际遇中,两个人跨越种族,肤色,教育,职业,年龄等一切藩篱,从对方的迷茫,困境,痛苦中,看清了自己和对方的真实,并且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勇气。这才是源于理解的人性的力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为遭遇的人生,因为理解而改变——读《教育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