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年味”,只在记忆里的那个小时候。

文丨高Sir

年味是什么?

有的人说,年味是妈妈包饺子的味道;

有的人说,年味是放完鞭炮后散发出的气味;

也有的人说,年味是从头到脚一身新衣裳,手里拿着压岁钱。

上小学那会,国庆一过,我就美滋滋的开始盘算着还有多久就要放寒假了。

终于盼到了元旦,我就知道快要“过年”了。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那真的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就像那句话说的,“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心中有所期待。”

你们小时候的“年味”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小时候过年都是在外婆家,坐在开往县城的班车上,向车窗外看去,只要看到县城里那座代表性的建筑,我就知道离外婆家不远了。

老实说,乡镇上的年味就是比城市里浓,乡镇的年味从腊月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商店门外的大音箱,循环播放着那首土味贺岁音乐《恭喜发财》,给小镇增添了浓浓的过年气氛。

集市上,人头攒动,都是忙着置办年货的人们,各种各样诱人的年货,小贩们卖力的招揽着过往的路人,为即将过去的一年,作最后的甩卖,不得不说,这种热闹的场面最能点燃了人们对新年的热情。

过年时,外婆家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厨房,那时候烧的还是柴火大灶,一个人负责烧火,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往里添着柴火,另一个人负责烹制美食,煎炸蒸炒炖焖煮。

大灶升起的青烟,弥漫着整间厨房,在寒冷的冬天里显得特别温暖,现在的人们赋予这个景色一个很美的名字——“人间烟火气”。

作为男孩子,过年最热衷的就是放鞭炮,各种鞭炮,“黑蜘蛛”、“双响炮”、“大鱼雷”...村头的小卖部总能看到我们挤在柜前的身影。

玩鞭炮也有很多讲究,如果只是点着了丢在一边,然后躲得远远的看它爆炸,在空气中化作一缕青烟,那就太浪费了。

我和几个表兄弟,总是能别出心裁地玩出各种花样,塞到牛粪里,看到爆炸后的漫天飞”翔“;丢到鸭圈里,看它们扑腾着翅膀四处逃窜,比谁的胆子大,就把鞭炮塞进饮料瓶里再旋上盖子抛到天上...

这些都成了过年时乐不思蜀的趣事。

孩子喜欢过年,不仅是童贞天性得以释放,更重要的是可以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东西,自家饲养的鸡鸭,到了过年正是膘肥体壮的时候,加上一些滋补的药材炖出来的浓汤,让人垂涎。

还有各种制作繁琐的风俗小吃,在过年这一天,大人们凑在一块,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制作,张罗了一桌的美食,把每个人都撑起了饱嗝。

年夜饭后的娱乐,就是齐聚在电视前观看“春晚“,那时候本山大叔的小品成了大家的期待,直到今天,仍然可以逗得每个人笑的前俯后仰,节目进行到一半,外婆总是会拿着红包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压岁钱”一直拿到了我们长大成家之后。

除夕晚上,大厅的灯一定是开到天亮,到了12点各家都会到外面院子放一大串鞭炮,爆炸声总是震得让人提心吊胆...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年味。

微博上有很多人都说,长大后渐渐发现没有了年味。

的确,长大以后,我们发现自己对过年已经没有曾经的那种憧憬和期待。

有人说,是因为和过去对比,现在的生活条件更好了,才让我们少了期待。

其实,对匮乏的渴望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我们内心的变迁和角色的变换。

小时候,只要做完那本“寒假生活”就能无忧无虑地享受剩下的时光;长大以后,给我的体会就是,美好永远是片刻短暂的,美好也是有尽头的。

小时候,过年就是可以丢掉书包,无拘无束;长大以后,尽管放松也必须稍加克制,因为我们知道前方道阻且长。

小时候,难得见到的人,能在被窝里叽里呱啦的聊个通宵;长大以后,有些感情即使面对面都犹如隔山海。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长大象征着某种意义上的失去,失去曾经有过的天真岁月,失去成长路程里,陪伴我们走过一程的人。”

深以为然啊。

其实,年还是那个年,只不过时过境迁,少年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少年,最美好的年味,只停留在记忆里的那个小时候。

知乎上有一问题,“为什么年味不再?”

底下有条评论,读懂了才觉得戳心:

“我们总是怀念从前的年味,其实,真正怀念的是往日的时光。”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美好的“年味”,只在记忆里的那个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