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那个尚拙的曾国藩

        把书合上的时候,我的心情依旧是阴郁的,仿佛随着曾国藩的郁郁而终,内心那沉长的一声叹息,一直在胸中回荡,怎么都无法消散……

      曾国藩用一生演绎和推崇的尚拙:崇尚笨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最初,和很多读者的感受一样,看到曾国藩笨到极致,却一次次背负着家族的复兴,努力考取功名,6次秀才未中,还被列入“黑名单”,第7次考取秀才后,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不归路。立志做圣人的他,一次又一次心怀大志地隐忍,被质疑、被轻蔑、被攻击,甚至还要顶住身边挚友的牺牲为压力,训练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湘军。在自己胸有成竹,觉得可以向天下人证明的时候,他带领的第一支湘军却战败。投河未遂的他,正在交代后事的时候……突然,接到另一支湘军战胜的消息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而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也倾泪而出……一念之间,内心总有一些同频共振后的共鸣,才会为之以泪喝彩。

        什么是意志力?什么是强大的意志力?什么是顽强的意志力?当全世界都在否认你的时候,你还靠着一种无比确信的信念和力量,顽强地坚持继续做这件事情,承受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无法想象的阻碍。这是我从曾国藩身上感受到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可是这只是他一个人瞒天过海后的胜利。所以,随之而来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怀疑与陷害。随着曾国藩自身的弱点和周围颓废腐败环境的相互交织,曾国藩第二次九江大败自杀,矛盾激化到顶点。在江西困境中,被皇帝拿掉兵权,在胡林翼的鼎力帮助下,他才能蛰伏两年,最终脱胎换骨。

        这两年,他开始进行反思与自省,以下是他的自箴:
四大弱点:
(1)偏激、好名,也就是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
(2)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
(3)做事有始无终。
(4)待人接物过于怠慢。
四条办法:
(1)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
(2)更多揄扬他人,表扬他人长处。
(3)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
(4)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经历了这一番领悟后,他的仕途之路也顺利了很多。

站在我的角度,看到了他很多优点:

顾全大局,哪怕自己受到冷落,也扶持同僚把事情做好。

严于律己,他一直都过得特别清贫,生活和学习都严格要求自己。

坚守本心,后来改变为人处世的他,尽管遭人误会,但是他的本心并没有改变。

        曾国藩确实是一个非常正气的人,在那个时代他总有显得格格不入的地方,包括他为人因为秉承笨拙,而或多或少显得不够灵活。而与他一起共事的关键人物:胡林翼和李鸿章。在那个时代就显得如鱼得水很多。胡林翼懂得拉拢别人,李鸿章懂得保护自己。

        正因为如此,读曾国藩才让我内心特别地压抑,我仿佛看着他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没有太多人的支持与帮助,甚至都是阻碍和陷阱。而他却紧紧握着手上竖着“圣人”的那道盾牌,一次次顽强地抵抗,一次次不顾一切地往里跳,直到自己伤痕累累……

        最后,他在天津教案一事中,彻彻底底地幡然悔悟: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回了。所以,他郁郁而终,却含笑而去……

        我内心无法言喻的感受,曾国藩一生都在自省,可最后才悔悟,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在我眼里,他或许一开始就错了,选择了一条不归的仕途之路,那么多次可以全身而退,圣人的执念终让他一次次奋不顾身,奋斗一生的徒劳是多么痛的领悟?

        而另一方面,他来到这个世间,一开始只有最平庸的资质,非常糟糕的身体素质,没有任何背景的家世。手握最糟糕的兵器,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和立志圣人的信仰,杀出重围,站在了历史的高点,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否则,后来的我们又怎能读到曾国藩呢?

        这座用意志力竖起的丰碑,也让我在质问曾国藩的愚蠢中,朦胧地觉察到:用多长远去丈量自己的一生才算足够呢?

        感谢写作,这一深度思考,让我写到最后,才领悟到另一层精神境界,让郁郁的内心渐渐平复!也感谢曾国藩,用一生点醒我生命更长远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谢那个尚拙的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