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读书笔记(七)

      今天我阅读了《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第二章的第一节——研读教学用书。

      教师做整本书专题教学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其中,一切准备最好从研读教学用书开始。

      在研读教学用书之前,教师要先选择。作为出版物,每一部经典著作都有不同的版本。教师可以根据经验从中选定教学用书,再把它推荐给学生。选版本没有严格的标准,建议尽量选该领域权威出版社的版本。

      选定之后,教师要拿出一段时间认真研读。所谓“研读”,从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的视角看,就是要求教师摆脱休闲阅读的心态,重读、精读、细读,尽可能做一点研究,为设计教学和应对问难做好准备。

        一、熟悉文本内容

      研读的第一步是熟悉文本内容,最好抛开书本,“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因为,对专题教学来说,更是教师不得不下的功夫。有了这些功夫,我们才能在应对学生提问时随机应变,在解答学生疑惑时游刃有余,在给学生讲课时即兴发挥。

      在研读方法方面,对于小说而言,第一遍读,划分清楚大大小小的叙事单元,再把它们的中心意思概括出来。第二遍读,记诵其中关键的细节,考察作者“穿针引线”的方法。最后,尝试一遍遍去复述、去对照,三番五次下来,熟悉度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读书需要勤,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把这些“笨功夫”、“苦功夫”和“暗功夫”放在前面。

        二、记录阅读发现

        经典作品常读常新。哪怕之前读过一本书,现在去读,也会因为自身的成长而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因此,教师要及时记录阅读发现。

        具体方法,可参考中国古代常用的“圈点评注法”。“圈点”是指阅读时给自己有特殊感受的句子画上符号,“评注”是指把对内容和文字的理解、评论写在正文或行间。

        三、考察前人成果

        做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研读整本书更要如此。当书上慢慢记录了教师自己的阅读发现之后,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这些阅读发现是否经得起推敲?还有没有别人早就发现了而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考察前人的研究成果。

      【我的思考:先考证,再教学,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在现实层面,凭经验、个人理解教书,不看参考文献、不做研究,是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要鼓励学生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教师首先要有勤学博览的毅力和兼收并蓄的胸怀。

        从方法层面来说,中小学教师不必要像高校专门的研究人员一样做大量的学术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选择权威期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者的最关键的几篇文章读一读,余者读读摘要,对关键问题、关键表述做一点记录、剪贴也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第一,不要先读文献后读书。一定是先读书,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发现之后,再有目的地查找文献,以免让别人的思想先入为主。第二,要在阅读过程中消化理解文献使用的学术语言,并把它转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第三,一般的网络搜索,出处不明,可信度也不高。如果有可能,尽量使用中国知网等学术资源库。

        【我的思考:关于如何研读教学用书,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好多方法。但其实并无捷径,有的只是“笨方法”和“苦功夫”。教师想要实行整本书专题教学,实现教学突破,就必须先更新教学观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之后,才去调查学情,琢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这注定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也注定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这条路并不拥挤,因为愿意艰难求索的人太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读书笔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