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同意这句话吗

最近我的孩子很多莫名的小情绪,爱发小脾气,各种问题上面耍赖,拒绝合作,等等,似乎处于某种她自己也无法甩脱的烦躁中。

周末带她去做分享,没想到,她又起了脾气。

活动原定的流程有让她跳一段芭蕾,本来在家沟通的好好的,但到了现场,她却不愿意配合了。

问她原因,她如实答我:「舞台太小,跳不开。」

我表示我能理解,舞台确实简陋,但活动很快就要开始,时间紧张,我向她说:

「如果你爱妈妈,那就乖乖上台,就随便跳几个动作,好不好?」

原本她的情绪还是平稳的,但当我说完这句话,她突然像炸了毛的猫咪:

「说了不跳就是不跳!我就是不跳!」

嚎叫完,就躲到角落,谁喊都不出来。怎么哄都不行,最后不得不更改活动流程。

这件事让我慌张,无奈,难道我的孩子已经开始叛逆了吗?我该怎么办?

冷静只后,我慢慢细想,去体验宝宝内心的局促感和压抑,我开始慢慢体会到她也开始有些自己的想法和觉悟了。

——或许我的孩子是无法接受有条件的爱,并不是叛逆。

随着孩子的成长,其实她们开始自主,身体上需要的照顾变少,但心灵上需要的关注和尊重却越来越多。

陪伴她、支持她自己去做,比带领她或者指点她甚至代替她去做更为重要。

这次芭蕾舞事件,我说的最错误的那句话——「如果你爱妈妈,你就乖乖上台。」

一句话,孩子就被逼着去作一道绝对不人道的选择题。

难道我不上台就是不爱妈妈了吗?

妈妈是这么想我的吗?

妈妈会不会不爱我了?

比如有些人喂猫,她求回报,想要控制猫。

每次喂食物,都要跟猫说:「你要乖,你要听我的。」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自己只要养了猫,给猫吃的、喝的,就有权力把猫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不是很荒唐吗?

那用爱绑架孩子的我们,是不是同样荒唐呢?

很遗憾

爸爸妈妈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回顾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

只要你“足够优秀”,父母就会给你认可,为你骄傲。

只要你能够“足够听话”,父母就会觉得你是好孩子。

甚至只要你幸运的是男孩,你就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重视。

所以从小你就发现,更勤快、更乖、更努力、更优秀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爱。

哪怕这个人“优秀的”孩子,是邻居家的的小孩,他也能得到你爸妈更多的认可。遗憾的是,仍处于孩童时的你,无法辩驳。

就像你在沙漠里遇到一位商人,他卖的矿泉水,标价500万元一瓶,价格离谱而滑稽,你买还是不买?

这时候商家有贵的理由,但你也有买或不买的自由。

但当你处在沙漠,性命垂危,那时的你必定无法放弃对这瓶水的需要。

你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商人的条件,那时候的你没有选择的自由。

就像生病的人只能去迎合医院和医生,获得生存的药物,别无选择。对于小孩子也是这样,小孩没有选择的自由。 

他离开了父母的爱,就无法生存,所以他只能努力迎合爸妈,去听话顺从、去获得成绩、去照顾父母的感受、不给他们添麻烦,以此获得他们的爱。

这就是现实。

虽然爸妈不是故意的,但潜意识层面的确是暗流涌动,这么发生了。

也许你不愿意接受,更不愿意承认,但是:

很遗憾,爸爸妈妈的爱从来都是有条件的。

无条件的爱不是盲目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很多父母都知道的育儿心法:

我爱我的孩子,我爱她的全部,我爱她本来的样子。

但“无条件的爱”不是盲目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改变与孩子说话的方式,所以,在指正孩子不好的行为时,不要说“我不喜欢你了”,而要说“我喜欢你,但是不喜欢这个行为”。

请不要因为错误的说话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爱。

父母为孩子做的很多,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方便了自己。

就比如这次的“芭蕾舞事件”,我让她跳舞以及说出的那句「如果你爱妈妈,你就乖乖上台。」其实,都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尴尬而已。

而对于孩子来说,她的独立性是被侵犯了的。

她活在了不断地完成妈妈的任务中,活在大人的各种催促与评价中。

作为父母,也许我们太急于把孩子纳入到成人世界的秩序中。

在生命的使命这一点上,小朋友其实敏感过我们,他们还不曾被这个世界打磨。

所以当她的独立意识被侵犯,她的头脑虽然未必明白,但是她的情绪和身体会作出反应,会用种种不合作与无理取闹来甩脱这些以爱为名的控制。

每一个人、每一个意识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找回自己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陪伴孩子经历一个幼稚、粗糙、错漏百出的童年,也许远重要过她有规则地成长。

领取你的专属会员卡:


我的亲友卡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同意这句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