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这篇优秀的突发,让我在3分钟里看到了一场生动的救援

在2019年全球数据新闻奖的评选中,南华早报的《How the Thai cave rescue mission unfolded》入围了突发新闻的shortlist。我一直很喜欢南华早报的风格,之前喜欢它的设计居多。在上一篇写南华的blog中我也写到,每一张图想要的好的设计,与团队非常明确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是直接相关的。这一次看到这篇突发,我更加深刻地感觉到,这种明确不仅是明白一张图内想要传达什么,更是明白整篇作品应该有什么。尤其是对于一篇在短时间内想完成的,信息量大、读者接受快的突发新闻来说,清晰的思路真的是必不可少的。

南华早报——《泰国洞穴救援人物如何展开》

泰国洞穴救援人物如何展开

事件起点

2018年6月23日,一群来自当地足球队的12名男孩和他们的教练在泰国北部的一个洞穴中失踪。这场难度极大的救援引发了世界的关注。此时此刻,这篇报道应运而生,用信息图向读者解释了所有的事实和可能性。它也成为了《南华早报》阅读量最大的作品。

报道逻辑

梳理报道的思路,我们会发现,报道采用了我们平时给别人讲一件事情时最最常用的时间顺序:1、交代背景,厘清时间线2、分析救援方案、方案采取原因及可能发生的结果3、分析灾难对男孩的影响及救援后救助措施。

沿着这个脉络讨论下来,思路已经很完整了。而这三个大部分哪个部分更需要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呢?显然,第二个部分解释起来最复杂,也是作品要讨论的重点。这种很难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救援方案,及其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而事实上,第二部分也是这篇报道中设计最下功夫的部分。


几个优秀的part

1.地图与timeline:简洁的处理

这个地方对于地图的处理很简单很清楚。图片中字不多,但所有需要说明的点都被标注了出来,不同位置被积水淹没的程度也通过色块的区分表现的十分直观。整体看上去十分清晰。

洞穴系统
交通线路图

而下面的timeline则更为简单,完全是事件的纵向排列,没有一点东西是多余的。我记得去年自己在做作品时还对timeline的精致美丽有一种执念,并且觉得页面布局很空是排版不够细致的表现。而这种想法在今年已经烟消云散了:简洁和留白是多么高级啊。

2.适时地利用信息图辅助直观理解

首先想说的这张用来展示水的体积有多大的示意图也是十分简单而清晰的。照片做了黑白处理,水用蓝色的立方体画在了体育场的中央。可以很直观地告诉读者,这次救援一共需要排出多少水。

而后面的信息图辅助文字和图表,是这篇作品的重头戏。这里详细解释了山洞里的人被救出山洞的过程是怎样的。信息图直观地画出了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向外爬行的画面,文字同样是作为标注出现在适当的位置,图片下方还辅助有图表来解释行动方式的占比。可以说,这里的可视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让最难以理解,也是读者在阅读正常报道时可能随便一看就会跳过的部分鲜活了起来。而这个细节的放大,让新闻的真实性变得更加的真实可感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很想思考一个问题:想要完成一篇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数据新闻报道,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因此,如果不是前期有一个比较充足的筹备过程,通常突发事件的发生很难通过一个数据新闻作品及时的呈现。事实上,每天都有突发新闻发生,究竟什么样的突发新闻会让媒体决定做一个数据新闻?当读者阅读突发数据新闻时,他的心理和阅读一个普通的数据新闻作品有区别吗?

也许,此时此刻我站在读者的角度,我在大体知道有一个很轰动的突发发生了的基础上,点开这样一篇数据新闻报道。一方面想要得到对事件更系统的梳理,另一方面也是期待能看到更多细节信息,解释性信息,一些之前看过的报道里没有给我的,新的东西。但同时我会把它当作一个已有大概印象,又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来看。所以不会驻足很久,也不会留给它像探索全新事物一样充沛的好奇心。

而一篇优秀的突发数据新闻报道则需要在这样的读者心理基础上,尽可能地提供给读者他最期待的东西。这样看来是真的很难。但实际上,越多去想最直接的东西,避免一切的思路绕弯和信息冗余,数据新闻就越容易做到受众友好。


By 简璃

你可能感兴趣的:(案例分享|这篇优秀的突发,让我在3分钟里看到了一场生动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