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留住青春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这几年,老岳父受皮肤疾病影响,总是觉得珠海的气候不适宜他养老,去年清明节回黄梅祭祖后,就直接去了南昌小姨子家里。元旦回福建休假时,太太就和我商量,决定今年春节假期去南昌陪岳父岳母过年。于是,今天一大早告别大宝,直奔珠海金湾机场,开启南昌过年之旅。

        过安检,坐摆渡,来到停机坪,一架浅蓝色飞机上赫然出现“江西航空”四个大字,让我倍感亲切,这是我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和搭乘江西航空的班机,而且是直飞南昌,心情激动之中,拍下了题图这张照片作为纪念。在漂亮的江西空姐引导下,欣然登机,原以为座位41A是飞机尾部,没想到居然是第二排,平时要挤半天才能落座,今天几分钟就坦然坐定。望着窗外的停机坪,我的思绪自然而然又想起江西航空,想起了江西,想起当年拿到江西财经学院录取通知书时,良源叔叔家的婶子说的那句“你就好了,可以吃江西大米饭了”的话。小时候,在我们老家,出过远门的人都知道江西的米饭好吃,江西人有米饭吃。所以,当婶婶知道我要去江西南昌读书时,并不管读大学是否重要,而是羡慕我到了江西有米饭吃。而事实上,我到了江西,到了南昌,不仅米饭好吃,炒米粉更好吃,而且还吃到了肉包子。所以,我经常说,是江西的米饭养育了我,加上我从江西调珠海工作,很多人都认为我是江西人,我自己经常也不否定,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江西人,南昌人。因为凌晨早起,在对江西对南昌的无限思绪中,我竟然睡着了,连飞机起飞都不知道。

        一觉醒来,飞机已经开始下降,开始穿过云层并略有振动了。没几分钟,空中腑看就看到了江西大地,没多久,赣江两岸的建筑就出观在眼前,很快,生米大桥,八一桥都看到了,我试图想从空中看一下母校,却因对母校的新大楼印象不深而未果。降落,下机,提行季,坐上小姨子安排的接机专车,沿着熟悉的线路往青山湖方向行驶。

      虽然没有看到母校的校园,但明显感觉到8160同学们当年在这里学习生活的记忆味道,车过英雄大桥,从车窗外清楚的看到了赣江铁路桥,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的同学是刘涓,然后想起当年我们二组,一伙同学从江财经华东交大过赣江铁路桥到南昌市青山路,去八一广场游玩的情景。那是三十七年前的我们:难忘当年下罗村,青春作伴同学行;赣江边上铁路桥,八一广场留身影。车过青山路,往江西棉纺织印染厂行驶片刻,即转向右边的青山湖。

        南昌市青山路,这条位于赣江边上连接阳民路和八一大道的城市干道,是一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道路。当年小姨子南师毕业,相信岳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任,分配到江纺幼儿园任教,我和太太不知道多少次从下罗到江纺,都要走这条坑坑洼洼,灰尘满天,杂乱无序的青山路。印象更深的是,一九八五年毕业留校后,我经常独自一人骑着一辆破旧的凤凰二八自行车,从学校西山头经赣江铁路桥,沿青山路,八一大道在市区几家业余学校上课炒更的艰辛赚钱的甜蜜经历。

        那时候,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工资只有五十多块,但家里的人,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我毕业了,留在学校工作了,有工资领了,经常会收到要求支持或额助5块、10块或15块的信件,有时还有加急电报。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南昌电大的任老师,他介绍我去一个叫瓦子角的地方,那里有一家中华业余学校,需要老师教《会计学原理》,见一面以后,李老师就说,不用试教,第二天就可以来上课,一节课五块,一晚上15块,加3块钱交通费,共18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风气刚刚兴起,全社会对文化知识,对学历,对文凭追崇的风气盛行,除了电大,各种夜校,培训班众多。而一晚上18块钱的报酬,对当年当时的我,那是具有相当相当强的诱惑和吸引力。于是,第二天傍晚,我骑着八三级一个福建学生毕业时留给我的自行车,迎着南昌北郊凉爽的秋风,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业余老师的炒更生活。之所以难忘青山路,是因为我正常骑车线路是走八一桥,但经常为了抄近路走赣江铁路桥经青山路进市区上课。自瓦子角那天晚上后,我先后在南京市电大和省电大的很多教学点上过课,老福山,包家花园,江西船厂和江西五十铃都去过,而且都是骑自行车去。那时候的青山路坎坷不平,经常修路,不记得摔过多少次跤,更不记得被扎破多少次轮胎了。

        刚刚经过的段青山路,因为在修地铁,虽然没有当年那么大灰尘,但坑坑洼洼是典型的的南昌特色。小车很快就到了江西省税务学校,进家门,见岳父岳母,过年的节奏开始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昌——留住青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