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微博热搜,被一篇《35岁以后还有职场价值吗?》的讨论吸引了,原来35岁竟然是职场的一个大坎呢。
80后的一代人,大部分都处在了35岁左右的边缘,但有多少人想过,35岁以后你值得拥有什么,或者说你能拥用什么来交换你想要拥有的资源?
01油腻、套路的中年标签
在@36氪的深度调查中,3位资深的HR对中年人的印象是油腻、套路,能保持必要的礼貌,但对职场规则讳莫如深。
前同事老A,38岁,是我的项目经理,我大学刚毕业跟着她做审计项目,什么都不懂,被骂了多次之后学乖了。
不要老是直白地跟老板提升职薪水,不要埋怨没有年终分红,不要……
每次听他唠叨,我就静静地听着,那时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子了,一切都要静静等待,一切都会应时而来的。
谁知某天晚上,大概11点钟样子,老A约我喝酒,我没多想就去了。
刚到那里,老A仰面干了满满一杯白酒,跟我说:“兄弟,以后自己保重,我要去广州了。”
我揉了揉朦胧的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多年以后,我听其他同事讲起老A的事,说是老A跟老板5年了,终于忍不住酒后提了升职加薪的事情,被拒绝后毅然离职南漂了。
其实谈钱不可耻,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谁是为了自己活着?
中年人往往一觉醒来,发现身边都是依靠自己的人,但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却没几个。
02昂贵的身价、适当的话语权
有人说20岁的时候拼的是体力、精力和干劲,30岁以后依靠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到了30岁还在拼体力的话,那就是一个悲剧。
前一周甲骨文公司宣布职员优化计划,大幅裁撤了35岁以上的职员。
报道封面有一张图,是一个背着幼儿的父亲,站在街头无助地张望,那张有些扭曲的面孔因失望而有些变形,看着背上的幼儿,父亲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在资深HR的眼中,中年人对工作需求大概如占比下:钱50%、话语权25%,其他几项合计25%。
“其实很多人单从履历来看,符合薪资需求,但他的能力并不与之匹配。”
履职年限不等于工作年限,许多HR都有这样的感受。
许多人在岗位上工作多年,但不过是应付基本的岗位需求,工作年限在不断增长,除了圆滑事故的能力外,工作能力仅停留在入职前3年的水平。
没有将自身的工作潜力发挥出来,只满足于基本的业务需求,甚至以自己年龄偏大为理由拒绝学习和加班,这就是很多中年人被调整辞退的根本原因。
许多企业已经将招聘的条件定位为终身学习的职员,而非手握一两张大学文凭的固定能力者。
前者在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断适应着周围的工作环境;后者始终停留在工作前3年的水平。
5年以后,两者水平已天壤之别。
中年人求职者的悲哀,不是没有拿到合适的薪资和适当的话语权,而是已经没有了可以用来交换这些资源的技能。
中年人不是天生的事故和圆滑,也不是天然的弱势群体。造成他们悲剧的因素是扶老携幼的人生阶段和缺乏必要技能傍身的窘境。
因此,35岁以前不够努力的你,是配不上昂贵的身价、合适的话语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