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十二 那些年一起玩的游戏

      小时候女同学最爱玩儿的游戏是跳皮筋,欻嘎啦哈。跳皮筋要在户外玩,遇上刮风下雨,只能一声叹息。欻嘎啦哈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地方,就可以随时开战。所以它也更受大家青睐。

      嘎啦哈是由羊的后腿膝盖骨做成的,也叫羊拐,一幅四个。那个时候每家都很穷,羊膝盖骨也是很少见的,如果哪一个孩子有了一副嘎啦哈,就像明星一样,所有的小朋友都羡慕不已。

        嘎啦哈的玩儿法也是非常的有趣的。首先要了解嘎啦哈的构造,羊膝盖骨是小小的正方体,有六个面,我们只需要认识四个面,坑的那面儿呢,我们就叫坑,而对面叫做包,立起来有坑的那一面儿,我们叫做鱼,对面呢,稍微平整一点,我们叫驴。想玩嘎啦哈还需要一个小沙包,首先把沙包和一幅嘎啦哈拿在手里,将沙包高高的抛起,趁机将嘎啦哈欻的一声洒在地面上,观察一下,都是什么情况。如果坑多,我们下一步就把其他嘎啦哈都摆成坑,当然,要再次把沙包抛起来,厉害的玩家,可以一次摆弄好几个,初学者可能一个都摆不好,坏了就要轮下一个人。坑包驴鱼要摆弄一遍,才算成功。如果大家完成了所有的步骤,抛沙包次数少的为赢家。

          为了能成为欻嘎啦哈的“大能将”,每个女孩,都会央求家长给讨要嘎啦哈,因为买不到,所以特别珍贵。实在没有,就用小石头子代替,一遍遍模拟练习,甚至牺牲中午睡觉的时间。

      下课铃一响,女孩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教室防水坡上,找一块平整光滑的水泥地,仨一堆,五一伙地玩起来。手心手背决定先后次序,有的还会延续上一课间的轮次。初级段位玩一幅,高级的可以玩两幅甚至更多。大家很早就学会了共享,把嘎啦哈放在一起,挑战高级。周围也有很多围观的伙伴,大多是没有嘎啦哈的女生,来过眼瘾。偶尔还会有几个男生,他们多半是来捣乱的。

        精彩的技艺总能吸引大家的眼球。那时候有个女孩特别厉害,她手指灵巧,速度非凡,还有很多花样,让我们眼花缭乱。一般她都是玩两幅嘎啦哈。只见她把八枚嘎啦哈抓在手里,稍微摆弄一下,拇指食指中指托着沙包,向上一抛,手腕顺势翻转,欻……嘎啦哈散开。她用眼睛余光一扫,轻松接住沙包。再看地上的嘎啦哈,哇!竟然有四五枚是包,其他几枚各异。她观察一下,再抛沙包,只见中指向前搓了两下,两个坑马上就翻了个,乖乖变成了包。她再看一下剩余的两个,一个驴一个鱼。再抛一下,左一按,右一碰,也都变了包。只两次,就完成了第一步。而且嘎啦哈好像被分成了组,站队一样一字排开。沙包再次飞起,只见她的手指并拢,像揉面团一样向前搓。三个包都变了坑,两三次完成了第二步。我们都被惊到了,个个张大了嘴巴。最绝的是,嘎啦哈的队伍没有散,只见她把手掌做砍刀状,按住一侧,这些嘎啦哈像听到了命令一样,齐刷刷地立了起来,变成了驴。有那么两个调皮的鱼,也让女孩用剪刀手给夹过来,甚至一次可以夹两个。最后还要把嘎啦哈摆成两坑两包两鱼两驴,我们称之为“四样子”,一把抓起完美收关。我们都盯着她,看她手指翻飞间,嘎啦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转换,可我们还没有看明白她是怎样做到的,一局已经结束了。只剩下瞪圆的眼睛和来不及合拢的嘴。

        为了能练就女孩一样的本领,我们连晚上也不愿意睡觉了。那个时候家家炕上都铺着地板革,光滑又平整,是绝好的练习场地。有的孩子直接向家长请教,她们也曾经是高手。我的小拇指指甲在疯狂的练习下磨损严重,露出鲜红的指甲芯。这般勤学苦练之下,大家的整体水平全部提高,其中不乏“大能将”,大家聚在一起比武,犹如华山论剑,各尽所能。

        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嘎啦哈也在慢慢升级,首先改革的就是沙包,用玻璃球或者钢球代替,体积小不说,还能多蹦几下,赢得时间。后来又换了弹力球,抛一下可以蹦上三四下还能在空中停滞,只要不跑远,摆弄嘎啦哈似乎有大把的时间。再到后来,嘎啦哈也有塑料制作的了,五颜六色,黄色、红色、绿色、蓝色…水晶糖果一般绚烂。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那副羊嘎啦哈非常土气,油腻腻的,有的地方还有些发黑,闻一闻还有羊膻味,于是嫌弃地收起来,去买五颜六色的。

        等大家都有了新的嘎啦哈,玩的兴致却没有以前浓了,兴许是其它游戏吸引了我们。但也渐渐感觉到,塑料嘎啦哈有些无聊,因为塑料太轻了,没有手感,没有羊嘎啦哈结实,偶尔遇到做工粗糙的,有时站不稳,玩耍起来也不顺手。于是,大家又纷纷拿出自己的箱底货,继续土嘎啦哈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记事十二 那些年一起玩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