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其子何如?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世说新语·赏誉》
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暇,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洛中铮铮冯惠卿,名称,是播子。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及胤子顺并知名。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译文】
洛阳众多风雅人士中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刘宏,字终嘏,刘漠,字冲嘏,三人是亲兄弟,是安丰侯王戎的外甥,又都是王戎的女婿。刘宏就是刘真长的祖父。洛阳声名显赫的人士中有冯惠卿,名荪,是冯播的儿子。冯苏和邢乔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孙,两人和李胤的儿子李顺都很有名。当时的人称赞说:“冯氏才学清纯,李氏才识明达,纯正完美的是邢氏。”
三嘏,是汉语词汇,出自《晋书·刘惔传》:
晋刘宏与兄粹弟潢三人表字皆有“嘏”字,合称“三嘏”。
《晋书·刘惔传》:“ 惔祖宏,字终嘏,光禄勋; 宏兄粹,字纯嘏,侍中; 宏弟潢,字冲嘏,并有名中朝。
“嘏”字含有福的意思。
01 既有知人之明,又任自然趣的刘惔。
说起刘宏,你或许会想到宦官政治的发起者,东汉灵帝刘宏,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要人物,他的祖父也叫刘宏,却不是在那位汉灵帝刘宏,而是这位字“三嘏”之一的刘宏。
他是西晋颇有名声的刘宏之孙,他的名字叫刘惔。
刘惔,字真长,他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时清明远达,有风度才气,与母任氏寄居京口,他家中贫穷,靠编草鞋为生,刘惔虽住在荜门陋巷,但却怡然自得。
起初未被人重视,唯独王导十分器重他。后来刘惔日渐知名,被时论比作袁桥。刘惔听说后很高兴,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任氏。
任氏是个聪明的人,她说:“你无法与他相比,不要接受。”
又有人拿他与范汪比,他又很高兴,但任氏还是不许他接受。
后来,他娶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司马南弟为妻。
刘惔被视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02 自视天高,简傲不群。
王濛与刘惔两人别后重逢,王濛对刘惔说:“你更有长进了。”刘惔回答说:“这个就像天本来就那么高而已。”
孙盛曾与殷浩、王濛、谢尚等人在会稽王司马昱的府邸聚会。
殷浩和孙盛两人一起辩论《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盛把它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谈论时,显得意气高昂。满座的人都觉得孙盛说的道理不妥,可是又不能驳倒他。
司马昱很感慨地叹息道:“如果刘惔来了,自然会有办法制服他。”随即派人去接刘惔,这时孙盛料到自己会辩不过。
刘惔来后,先叫孙盛谈谈自己原先的道理。孙盛大致复述一下自己的言论,也觉得很不如刚才所讲的。刘惔便发表了二百来句话,论述和质疑都很简明、贴切,孙盛便被驳倒了。
满座的入同时拍手欢笑,赞美不已。
刘惔性格简傲高贵,如一次好友王羲之十分喜爱郗諳的一个由北方南渡的奴仆,更常向刘惔称赞他。
刘惔问:“那人比起郗愔如何?”
王羲之答:“他只是小人物,怎比起上郗愔呀!”
刘惔就说:“若果连郗愔也比不上,那不过是平凡的奴仆而已。”
又一次桓温问他:“会稽王(司马昱)他清谈技巧又更进一步吗?”
刘惔答:“大有进步,不过仍是第二流。”
桓温于是问:“第一又是谁?”
刘惔就答:“就是我这些人呀。”
可见他自视很高。更有一次殷浩到刘惔处与他清谈,但殷浩及后稍见辞屈,于是只能继续说些虚浮不实的言辞。
刘惔见此亦不再回答他。
殷浩走了后,刘惔就说:“农家子却硬要学人去清谈议论 。”
03 魏晋名士,如何教子?
鲁迅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底教科书”,那么你是不是也很子昂知道这些魏晋名士是如何教子的呢?
先来看看谢安教子的故事吧。
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的一代名相,“淝水之战”就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取得胜利的。
可能因为平时公务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时间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教导孩子的重担就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
一天,谢夫人又在对儿子耳提面命,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质问他说:“你这个当爹的也太不称职了,怎么从来都不见你教导自己的儿子?”
没想到这位平时没有时间教导儿子的父亲却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导儿子啊!”
谢夫人一听,顿时懵了。
原来,谢安教育孩子,靠的并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自己平日里的身体力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们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们呢?
魏晋名士不仅包括男名士,还包括女名士,其中就有陶侃的母亲。
陶侃是东晋时期的名将,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位列唐代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他的曾孙则是后世有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侃年轻时曾做过监管鱼梁的小官。有一次他托人送了一罐腌鱼回去给母亲尝。
谁知他的母亲把腌鱼罐封好后,又交给来人带了回去,并且回信责备他说:“你做了官,却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
正所谓“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陶母所希望的,是儿子为官清廉自守,而不是中饱私囊,甚至贪污受贿。
陶母如此深明大义,才成就了陶侃的一世清名,因此被后世称为中国四大贤母之一。
还有一个人物是东晋末年的重要将领和大臣殷仲堪,他也出生门阀世家,擅清谈,曾说三日不读《道德经》,就觉得舌根变僵硬了。
他就任荆州刺史后,正好遇上水灾,年成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此外再没有其他荤菜。
要是吃饭时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他就捡起来吃掉它。
他这样做,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本性质朴。
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了州郡的长官,就认为我抛弃了平时的操守。现在我做了刺史仍没改变这种操守。清贫俭朴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这才是真正的豪门,真正的世家大族,在富贵中仍保持着精神操守。
【评价】
冯梦龙:
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志,谓会稽王昱曰:‘温不可使居形势之地。’昱不从。及温既克蜀,昱惮其威名,乃引殷浩以抗之,由是浸成疑贰。至浩北伐无功,而温遂不可制矣。
注:部分摘自《真正的“豪门”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腾讯儒学 文/唐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