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费有一半来自花呗

图片发自App

文|希北

01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微博,心里五味杂陈。

内容是一位读物博主在银行看到一位父亲,满是老茧的手里拿着一叠很厚的零钱,十块五块甚至还有一块的面额钞票,坐在柜台前的长椅上等号存钱。

别人问他这是存钱嘛,他说:“是给读大学的儿子寄生活费”。

我们大学生大部分人每月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1000-3000的生活费,父母生怕我们在学校没吃好吃不饱,父母们却不知道,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多了一个【花呗】。

开通花呗以后,花费完父母给的生活费,可以借花呗继续“改善”生活。

02

我的朋友A姑娘,一个月的生活费一千五。

但是A姑娘经常下课就直接去驿站拿快递,有时候是口红鞋子或者裙子。

有次我陪她一起去,在路上我调侃道:“你一个月的生活费不止一千五吧?”

她丢掉手中的快递纸盒子拿出口红说:“你难道不知道花呗这个神奇东西的存在嘛?”

另外一位朋友H姑娘,因为大家都是同学,她也经常和A姑娘一起玩。经常听到她们两个讨论哪家的外卖好吃,哪种粉底好用,哪款牌子的哪个色号好看。

不过和A不同的是,H姑娘的家境比较富裕,H的生活费一个月三四千,三四千用来基本开销,比如吃饭喝饮料交宿舍水电费。

平时买化妆品或者出去玩的钱都会和父母汇报,用收据找父母要钱。

这位H姑娘,过着普通大学生羡慕的阔绰的大学生活,我却偶然听到她说:“下个月九号的那一千花呗,只能找朋友救济了。”

我一脸惊讶,到底需要多少生活费才算过上好的生活。

我后来才发现自己out了,并且一直持有一个错误的观点。

原来并不是生活费不够的人才开通花呗,更多的人是把花呗当作满足自己欲望的消费工具。

把花呗当作第二个父母,要第二次“生活费”,用花呗化妆品买球鞋买衣服鞋子,直到达到最高消费额度。

03

A姑娘的故事未完待续。

第一个学期父母给她生活费是一千五,然后她说过她的花呗额度是1000,她提前用完一千五的生活费后,用花呗继续接下来的生活。

“到月初,我爸给我打钱,我就先用几百把花呗还清”。

后来,A姑娘的爸爸因为某些原因,一个月只给她一千的生活费,还完上个月的花呗后,她只能依靠余额里三位数的金额过完一个月。

花呗用了会上瘾,即使生活费降低,她更加要好好利用花呗了,于是A姑娘经常是月头刚拿到生活费就开始愁,后面的日子一边自怨自艾一边继续用着花呗点外卖,总是因为生活费,害怕花呗逾期等问题愁眉苦脸。

04

越来越多的人开通花呗,其实是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转变。

因为我想要,所以我可以通过花呗立马卖下。

我身边也有没有开通花呗依然过着还不错的大学生活的姑娘。

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瘦瘦高高的一个女孩,和朋友一起吃饭,不会点最贵的只点最喜欢的平价食物,并且每周三次的家教兼职,是她生活费的另一来源。

专业课成绩一直是前几名,喜欢唱歌也喜欢泡图书馆看书,还喜欢上播音主持课,没有经常和有钱的同学攀比化妆品,只有每次上台演讲时,她嘴唇上涂着的那支过生日男朋友送的三百多的TF,应该是最贵的了。

她以前调侃过自己,因为生活费不够,所以她只能去图书馆看书学习。

但她依然过得快乐,没有因为钱纠结烦恼。

没有过多的生活费,安心的做个普通大学生吃饱穿好,丰腴内心会比用花呗买化妆品粉饰外表自在的多。

没有充足的生活费却想和有钱人过同步的生活,就像腿受伤的人和健康的人赛跑,越追随越痛苦。

想过得快活,就用自己能力去争取。

05

《破产姐妹》第一季开头交代了,Caroline曾经是一位亿万富翁的女儿,因为父亲欠下巨额的债,不得不脱离曾经豪阔的名媛生活,自力更生。

于是来到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家低档餐厅当服务员,Caroline因为无家可归在地铁上睡过一晚后,善良且泼辣的老员工Max收留了她。

后来Caroline利用自己的商业头脑想和Max开一家蛋糕店,因为没有钱买一个优质的烤箱,她决定低价卖掉自己留下的名贵戒指。

她说:“我和爸爸在一起时,这些戒指都是我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小礼物,现在没了爸爸的钱只剩下那些回忆,但我和你一起为了我们的蛋糕店努力赚的钱,比拥有爸爸的钱心里更踏实”。

学会自己赚钱并且感受到快乐和踏实,这是Caroline离开爸爸后学到的第一课。

我们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挣来的,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过向往的生活,依赖这种无条件的方式为我们的消费买单,会让我们对此付出代价。

以后出了社会无论是以前的挚友还是摩肩接踵的行人,除了父母,没有谁会替你过度消费的账单无条件买单。

我钦佩通过那些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经济独立的人儿,依赖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有一天我们会一无所有。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生活费有一半来自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