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和我一起站在了这50讲课程的起点,在最开始的这一刻,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你加入《自我发展心理学》这门课,希望从这门课中得到什么呢?当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其实是在思考自己和这门课的关系。
我们不妨来做一下选择题。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你会选择哪种心态来参与这门课程呢?A. 来参观的;B. 来抱怨的;C. 真正想要改变的。
来参观的学习者,只想浮光掠影地了解关于改变的知识;来抱怨的学习者,只想证明改变有多难,自己有多少理由没法改变;而真正想要改变的学习者,会把这些课程里提到的理念和方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你会把这门课当做一个工具,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希望你是第三类学习者,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你会更投入,你愿意信任我,而且,这门课也会成为连接我们彼此的桥梁。所以,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正式进入《自我发展心理学》这个课程。
一、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
我已经做了12年的心理咨询师,一直在致力于帮助我的来访者改变。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很多来访者会这么开始跟我的谈话:老师,我很痛苦,我渴望改变,但我没有选择。
为什么没有选择呢?他们把问题归为难以控制的环境,归为充满敌意的社会,世界的不公平,或者自己无法改变的家庭和过去。
这些外在因素在不停地影响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选择。所以,他们停住了发展的脚步,在原地停止不前。
这些来访者让我意识到,人生有没有选择这个问题,是开启改变的前提问题。你相信你的人生真的会陷入没有选择的绝境吗?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那么你就失去了改变的可能。
而我在咨询中要告诉来访者的第一件事,也是我在这里想告诉你的第一件事是:
关于改变,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
当你告诉自己你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待在一个只能满足温饱,没什么前途的公司时,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压力时,你同样做了选择。
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你为自己不改变所找的所有借口,像是没钱、没时间、太麻烦、没必要……它们统统都是你的选择。甚至连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你的选择。
意识到你有选择,这是我们开始改变的前提。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呢?
觉得自己没选择,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误认为只有你的选项足够理想,这才算有选择。如果你的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其实,并非如此。
选择是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理想。我们选择的,也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比如说,我现在在做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我没有办法去做一份我希望的理想的工作。因为我需要养活自己,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选择。
其实,这句话正确的表述是:你还不愿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冒险,所以选择忍受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来养活自己。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但我并非没有选择。不说别的,至少养活自己的办法,绝对不止一种。
我们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第二个原因是,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表面上,我们都希望自己有更多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却经常在逃避选择。因为有时候,强调我们有选择,并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你很容易想到另一个问题:既然我有选择,那我现在过得不好,是不是我自己错了?我希望你不要这么想。
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假想一个施害者和一个受害者。
当我们说自己没有选择时,我们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我们可以借此把责任推卸给假想中的施害者,无论这个施害者是环境还是他人。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心理负担了。
在这里,我希望你换一种思维方式,不是思考“谁对谁错”,而是思考“有用没用”。如果你强调自己受过去、环境和他人所限,自己没有选择,这对你的改变有什么用吗?你没法改变,也许不是你的错,可是,最终要为结果负责的人是谁呢?还是你自己。
二、改变需要勇气
在心理咨询里,我始终在帮助来访者承担起自己对改变的责任,帮助他们看清自己做出的选择。但是我必须说,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巨大的勇气。
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是美国著名心理医生,他有一本经典的书,叫《少有人走的路》。
在书里,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年轻的时候,因为责任心太强,他总是把工作日程表排得满满的,别的同事每天下午4点半就下班了,他却要接诊到晚上八九点。这样,他老婆抱怨他不回家,他也很疲惫,有很多怨言。
有一天,他就去找他的主任医生商量,问能否安排他几周不接来访者。主任医生听完他的抱怨,同情地说:“哦,我看到你遇到麻烦了。”他很感激地说:“谢谢您,那您认为我该怎么办呢?”那个主任医生又重复了一遍,说:“我不是告诉你了吗?你现在有麻烦了。”
派克很生气:“是啊,我是有麻烦了,所以才来找您啊,您认为我该怎么办呢?”主任却说:“好好听我说,我只和你再讲一遍,你要认真听好:我同意你的话。你现在确实有麻烦了,你的麻烦跟时间有关。是你自己的时间,不是我的时间,所以不是我的事。
如果你听到一个领导跟你讲这种莫名其妙的话,估计你也会生气。当时派克医生就气得要命,觉得这个主任简直不可理喻。可是三个月后,他忽然就认识到了:主任说得没有错。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如何安排时间应该由我自己来负责。花更多的时间接待来访者,这也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果。
那他当初为什么要去找主任说呢?他其实是在说:“为我负责吧,你可是我的上司,我没有选择,只有你能帮我选择。”
你看,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医生,都会不自觉地把选择的责任推给别人,更何况我们这些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所以,选择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很难,需要勇气。可是,没有什么比走一条很难的路更能促进人的自我发展了。
三、改变需要自省
改变需要勇气,但只有勇气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反省自己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审视自我,才能触发改变。
我有一个来访者,她的妈妈是一个非常焦虑的人,经常指责和打骂她,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感。可是,当她自己当了妈妈,有了女儿之后,她也经常指责自己女儿的种种不是。
有一天她来跟我说:“你知道吗,有时候我羡慕我妈妈。我妈妈有很多问题,可她的人格是完整的。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都是别人有问题。可是这么多年,我读了很多书,受了很好的教育,我反而分裂成了两个人。
一方面,我很像我妈妈,另一方面,我又很厌恶自己像她;一方面我不停地指责女儿,另一方面,我又在不停地指责,那个指责我女儿的自己。”
我跟她说:你跟你妈妈不同的地方,是有价值的。因为你有内省。反省并不轻松,它有时候还让人痛苦,可这正是改变的契机。
最后,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据说,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
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现在,如果你面前也有一根三面柱,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选择呢?
今日得到
1、关于改变,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而意识到自己有选择,这是我们开始改变的前提。
2、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3、总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误认为只有你的选项足够理想,这才算有选择,如果你的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第二个原因是,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4、选择是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理想。我们选择的也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5、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假想一个施害者和一个受害者。
6、改变需要勇气——掌握自己选择的权利,不把自己选择的权利推给别人。
6、改变需要自省——反省并不轻松,它有时候还让人痛苦,可这正是改变的契机。
思考与行动
1、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咨询室里放着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现在,如果你面前也有一根三面柱,我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选择呢?
答:三面柱的3 个问题: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别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我的选择是谈“怎么办?”。
“我很可怜”是受害者心态。有受害者就有施害者,那么自己不想要的结果,都是施害者的责任——施害者可能是人,是环境。当我们把责任推卸给施害者时,自己就很不用承担责任。“别人很可恶”这样的思维,和第一种思维有相似之处。它的言下之意是说,都是别人负我,我是受害者。
“我该怎么办?”的思维有至少二层意义:第一层,把选择的权利握在我(自己)的手里——主语是我而不是别人。“若要如何全凭自己”,当我承担起选择与改变的责任与权利时,我是一个勇者,我内心其实也就没有了施害者;第二层,当我问自己怎么办时,就开始在自省并带出下一步行动。正如陈老师在文章所说:选择是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我们头脑中的理想;选择也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2、“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你认可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如果不认可这个说法,也请说出你的想法。
答:“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这个观点,我非常非常认可。我认可它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他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强调:每个人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作者维克多.弗兰克,通过自己在纳粹集中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个事实。在那个恶劣的环境下,作者通过选择自己的想法,让自己虽身处那样非人的环境多年,但却活着走出了集中营,最后还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和作家。
3、“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第一次听到这段话时,是9年前从LP的导师口里听到的。当时就感觉导师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太在意;第二次再听自己的组长说起时,这段话让我感到震撼。是啊,呆在原地不选择(不作为),也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中的一种——只是过去的常识让我误以为,既然是选择,总要做点什么才叫选择。做是选择,不做是选择,做好了是选择的结果,没做好也是选择的结果……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听父母的话和谁结婚,听父母的话回老家考公务员,和负能量爆棚的家人一起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的结果——因为,你可以选择听话也可以选择不听话,你可以选择在一起生活也可以选择不在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