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或许真的是等当了父母之后才会明白

图片发自App

大年初四,老公开车跟我回娘家,虽然感冒还没好,整个人都有点昏沉沉的,但一想到一年一次的回娘家,心里还是有些期待。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寒暑假还能在家待三四个月,后来工作、结婚、生子,不知不觉把回家的次数“压榨”到三次以内,对家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了。

渐渐的,终于到家了,才发现一切都已发生细微的变化,记忆中的房子好像变得更小更破了,院子里的三棵杏树不知什么时候被砍掉了,爸妈的鬓角今年又新添了许多白发……而唯一不变的,或许就是爸妈几十年如一日的嘘寒问暖的关心。

看着妈妈忙着为我们张罗饭菜,爸爸帮我看着幼小的孩子,而我们就像小时候一样只需吃吃喝喝时,突然觉得爸妈真的老了,而我们在自己当了父母后才发现,很多道理已经不知不觉在心底开悟。

1.明白父母口中所说的“辛苦”的真正含义

小时候每当调皮捣蛋或者跟父母顶嘴的时候,妈妈总说:“我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你就这样来气我,真是养了个白眼狼”。

而我内心的潜台词往往是:“哪有你说的那么辛苦,不过是想让我服软的伎俩罢了”。

可是,当很多年以后我自己当了妈妈,并且亲身体会了喂养孩子的繁琐与辛苦,感受了教育孩子的抓狂和无助,我才明白我妈当年说那句话时的无奈心情。

其实,养育孩子除了经济压力,更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精神压力,因为养孩子有时就像种树,除了浇水施肥,还要给以阳光雨露,间或在它幼小的时候替其阻挡狂风骤雨的侵袭,在不断劳作中小心翼翼的看着它茁壮成长……

虽然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不可否认他们已经用尽所有心力教会我们善良、独立、刚强、坚韧……哪怕有些地方做的不尽如人意,却也是他们能力所及的最大限度。

或许,只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父母说一句:“爸妈,辛苦了!”

2.明白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自己晚年光景的写照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而我们如何对待父母,或许孩子将来就会如何对待我们。

看似是因果循环,其实结果如何一直取决于我们自己。

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大多数时候不会听我们说什么,而是看我们怎么做!

当我们真心善待父母时,孩子也会懂得“孝顺”二字的含义,而当我们心口不一,孩子也会变得自私自利,用实际行动成为我们教导与期待的反面教材。

所以,好好孝顺父母,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

3.对于生活挑战,不再抗拒和逃避,而是面对和解决

当了父母之后,最大的感受或许就是,变得勇敢和“不怕事儿”了。

比如,以前是一个死宅的人,有了孩子后,为了锻炼孩子的社交力,硬是把自己也逼成热爱社交的人。

比如,以前对于各种聚会完全持排斥态度,能不去就不去,但有了孩子后就开始参加各种与育儿有关的活动,瞬间变身聚会达人。

比如,以前很害怕房间凌乱,对整洁甚至有些强迫症,但有了孩子后,却能任由小家伙把房间翻的乱七八糟,只为不打扰她的探索历程。

……

总之,以前一遇到不喜欢或觉得麻烦的事情,就会习惯性的逃避,而现在做了妈妈,因为时刻想着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所以逐渐养成“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或许,这也是孩子带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指引着我们不断突破自我设限,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4.愿意真正俯下身来体谅父母

曾经,我也是抱怨父母群体的一员,总认为他们给我的成长造成太多“阴影”,所以才导致如今这么差劲的我。

于是,在这种怨恨心理下,父母的建议成了他们思想老旧的表现,父母的“为我好”全变成控制的标签,父母身上的某些特质成为造成我们“阴影”的罪魁祸首。

因此,为了摆脱父母的约束,我把回家的次数一减再减,使出浑身解数跟父母辩论甚至争吵,把埋藏在青春期的叛逆因子悉数释放,只为了证明自己说的都是对的,而他们一开始就是错的。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特别是自己也当了妈妈之后,我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有多幼稚可笑,且不说父母因为知识能力有限无法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来教育我们,单是把自己失败人生的责任推到父母身上,就已经是幼稚至极了。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但最终扭转命运的阀门一直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一开始就找错了较劲的对象,人生又怎么会发生期待的改变呢?

人无完人的道理都懂,只是我们对于关乎自己命运的人物总是要求颇高,其实父母也不是完人,也有自己的局限,体谅并理解父母,或许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人生救赎!


结束语

作为已经迈入中年行列的80后来说,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模式正是一生中压力最大的时候,因为不仅要在经济上帮扶父母、养育孩子,更要努力成为家人的精神支柱,引领家庭朝幸福的方向前进。

过程虽然艰辛,但也正因为此,让我们在压力与责任间变得成熟、睿智、有担当,并不断获得自我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事情,或许真的是等当了父母之后才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