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那又如何”效应

减肥失败的真正原因:放弃锻炼之后的罪恶感。

当你的情绪低落的时候,你会怎么让自己高兴起来呢?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就会选择奖励的承诺。

美国心理学家协会的调查显示,缓解压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那些能激活大脑奖励系统的方法——吃东西、抽烟、喝酒、购物、上网和玩游戏。


抽烟进行缓解压力

为什么不呢?

多巴胺(了解多巴胺请阅读前一篇文章)向我们承诺,我们会感觉良好的。因此,当我们想要更快乐的时候,释放大量的多巴胺是再自然不过的想法了。我们把这种反应称为“缓解压力的承诺”。

我们通常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反而让我们更有压力。

调查发现,最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恰恰是使用者觉得最没有效果的。比如,通过吃东西来缓解压力的人里面,只有16%认为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另一项调差发现,女性在感到焦虑或抑郁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去吃巧克力,但他们这一解压方法的唯一效果,就是带来更大的罪恶感。

在研究压力、焦虑、罪恶感对自控力的影响时,我们发现,情绪低落会使人屈服,而且经常是令人吃惊的方式屈服。令人恐惧的吸烟警示会让烟民更渴望香烟,经济危机让人更想购物。

为什么压力会勾起欲望?

为什么压力会带来欲望呢?

因为这是大脑救援任务的一部分。我们的人脑不仅仅会保护人的生命,它也会想维持人的心情。所以,当你感到压力时,你的大脑就会指引着你,让你去做它认为能给你带给你快乐的事情。

神经科学家证明了,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会使我们的大脑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只要你的大脑和奖励的承诺联系起来,你就会渴望得到那个“奖励”。

虽然很多流行的解压方法没什么用,但有些策略的确管用。美国心理学家协会的调查发现,最有效的解压方法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外出散步、冥想或瑜伽。


瑜伽能够缓解压力

最没效果的缓解压力(能够激活我们奖励系统的方法)的方法则包括: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和上网。

那又如何效应的真凶

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开展了这样一项研究,参与者是一群爱喝酒的人。参加实验的有144名成年人,年龄从18到50岁不等。

他们每一个人配备一台掌上电脑,记录自己的饮酒情况。每天早上8点,被试者都要登录系统,汇报他们头天晚上饮酒的感受。研究人员想知道,当被试者喝的比自己想喝的多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毫无意外,头天晚上喝了太多酒的人第二天早上会感到痛苦,会觉得头疼、恶心、疲倦。但他们的痛苦不仅仅源于宿醉。很多人还感到罪恶和羞愧。这才是真正让人感到困扰的。

当被试者因为前一天晚饮酒过量而情绪失落时,他们更可能在当天晚上或以后喝更多的酒。罪恶感驱使他们再度饮酒。


喝醉酒之后的罪恶感

第一次提出这种效应的是波利维和赫尔曼。这种效应描述了从放纵、后悔到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

研究人员注意到,很多节食者会为了自己的失误,比如多吃了一块比萨或一口蛋糕,而感到情绪失落。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整个节食计划似乎都落空了。但是,他们不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

相反,他们会说:“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把它吃光吧。”

不只是吃错东西会让节食者引起“那又如何”效应。比别人吃得多也会产生一样的罪恶感,会使节食者吃的更多。

波利维和赫尔曼让节食者想象自己增重了5斤。节食者对此感到很沮丧,产生了罪恶感,并对自己感到失望。

但他们并没有下定决心去减肥,而是立刻吃下更多的东西,以此来抚慰自己的情绪。

屈服会让你对自己失望,会让你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

那么,最廉价、最快捷的改善心情的方法是什么?往往就是做导致你情绪低落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刚开始你只想吃几片薯条,最后却连油腻的空包装底部的小碎渣都不放过。这也是为什么,在赌场输掉100美元会让你想下更大的赌注来赌一把。

你会对自己说:“反正我的减肥计划(支出计划、解救计划、各种决心)已经失败了,那又如何,我还不如好好享受人生呢。”

关键是,导致更多堕落的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放弃第一次放弃之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一旦你陷入这样的循环,似乎除了继续做下去,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打破“那又如何”效应

如果罪恶感能够会妨碍人们自控,那么罪恶感的反面则有助于人们自控。

他们用了一种看起来不太靠谱的策略。这个策略是,让一半吃甜甜圈的节食者在屈服于诱惑时感觉更快乐。

被试者要参加两项实验,第一项测试食物对心情的影响,另一项测试不同糖果的味道。

在第一项实验中,所有女性都要从原味甜甜圈和巧克力甜甜圈中选一个,并在4分钟之内吃完。她们还要喝掉一整杯水——这是研究人员的“诡计”,目的是让她们因为吃的过饱而觉得不太舒服(腰带过紧会更容易让人产生罪恶感)。

然后,她们要填写问卷,记录自己的感受。

在糖果味道测试之前,一半被试者会收到一套减轻她们罪恶感的信息。研究人员在信息中提到,被试者有时会因为吃了一整个甜甜圈产生罪恶感。同时,他们会鼓励被试者不要苛求自己,要自己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视乎。另一半被试者则没有收到这样的信息。

接下来就是测试“自我谅解”能否打破“那又如何”的循环了。研究人员给被试者发了三碗糖果,包括花生酱巧克力爆米花、水果口味的彩虹糖和约克薄荷味馅饼。

这些女性需要试吃每一种糖果,并按照好吃的程度安排。他们想吃多少都可以。如果被试者仍然吃了甜甜圈而有罪恶感,她们就会对自己说:“我的减肥计划已经失败了,所以我使劲吃彩虹糖又有什么关系呢?”

糖果味道测试之后,研究人员给每个糖果碗都称了重,看看每个被试者吃了多少东西。可以看到,“自我谅解”大获成功了!收到特别信息的女性只吃了28克糖果,而没有原谅自己的女性则吃掉了近70克糖果。

大多数人会对着发现感到惊奇,因为常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这种信息只会让节食者吃得更多。但是,摆脱罪恶感反而让他们在味道测试时不去放纵自己。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遭受挫折。既然失败无法避免,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应对失败。以下是心理学家提供的一些方法,能让我们在面对失败时同情自己。

1、你感觉如何?当你想到挫折时,花一点时间关注并描述你此刻的感觉。你现在的情绪怎么样?有什么感觉?你是否记得自己失败后的第一感觉?

2、你只是个凡人。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志力挑战,每个人都有失去自控的时候。

3、你会跟朋友说什么?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经历了童颜的的挫折,你会怎样安慰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控力——“那又如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