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家族》说的是什么

日本电影界的导演不知观众有多少熟悉的。我知道的不多,但是日本电影还是知道一些的。80年代中末期的《血疑》、《阿信》、《排球女将》、《幸福的黄手帕》、《望乡》等等,要说出来,还真是不少。那时因为年龄小,大多关注的都是演员,特别是男演员,那种硬汉的,像高仓健那种硬汉,迷倒了不少的少男少女,乃至中老年上岁数的观众。随着年龄增长,看的电影多了,更加关注的是电影的后面制作团队。编剧、导演等。

今天要说的是一部名为《东京家族》的电影。说起导演来,先说说他之前导演的电影:

从《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

这几部电影应该都很熟悉吧,太经典了!到后来的《黄昏的清兵卫》、《家族之苦》。这都是一个导演的电影。厉害吧!这也是《东京家族》的导演。

从这些片子里,不难看出这位导演的风格,更关注小人物在社会基层的生活状态,非常真实,让人观影后,引发关注思考并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找到自我的影子的精神层面的思考。他就是被称为道尽日本人心事的电影大师山田洋次。

东京家族里的家人其实并不多,但他们的生活状态却浓缩了整个东京人的生活现状


图片来自网络

《东京家族》这部片子,其实真的不是一个大的家族,有什么样的产业等着儿女们继承的家族,其实就是一个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父辈们,他们现在生活的状态以及与自己子女相处的方式的故事。

这对老夫妇一直住在日本濑户乡下,乡下生活很惬意,但也仍让老夫妇时不时地惦记自己的儿女们。他们共养育3个子女。老大是儿子,在东京开了家小诊所。这是在外人看来,最为争气的儿子,但其实很理性却又做不了主的人;老二是个女儿,看样子是最孝顺的一个,爱唠叨,实则是个很自私的人,在东京开了家理发店,每天都忙里忙外;老三又是个儿子,在老爸那儿,是怎么都看不顺眼的孩子,也没个正经工作,话里话外地都带着嫌弃,其实是位最让人感到温暖的人。

他们都生活在东京,每天都很忙,各有各的忙。

这一天老两口把自己在濑户的生活整理好,托付给邻居,一起做火车来到东京。

这一下,打破了三个小家庭的生活的秩序。

三个子女都想尽孝心,可是自己的生活还要过,自己的工作还要做。无法做到两全其美。最终,老爸抱着自己老伴儿的骨灰一起回到濑户老家,过起自己波澜不惊的平静生活。

三个子女也急匆匆从濑户的葬礼回来,又无奈的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

老爸和三个子女到此为止,各回各家,老爸道出一句心底的话:我不会再去东京了。也是意味深长。影片结束。

老爸的这一句“我不会再去东京了”,其实影射了自己的对孩子们的生活的认可、放心以及表达自己今后的生活状态的心声。


父母应该放下对孩子们的不舍与担忧

这一趟的东京之行,让他看清了一个事实:尽管做父母的都很惦念自己的孩子们,但是孩子们的羽翅已经长大,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的很好,并不是离不开父母。反而自己的贸然打扰孩子们的生活,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很局促和忙乱,孩子们既要表达孝顺之心,还要顾及自己的小家庭生活,

这一点剧中的二女儿对父母的态度就已经特别明显了。老二嘴上说让父母住在她家里,可是她的爱人一听说这个消息,马上就有点儿应付,说是爸爸不好接触,妈妈还挺好。但都是出于无奈,接受在家里住的现实。但是第二天,他们就说了很多的理由,把自己的父母支到酒店去住。而他们需要准备第二天的美发界的年会。这对于小两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不能因为自己父母的到来而改变计划。正可谓:忠孝与事业不可两全其美

可是父母是来看自己的儿女的,不是来东京享受的,他们想要的是天伦之乐,想看看孩子们生活的是否好。唤起孩子们对父母小时的依赖。但是东京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已经回不到小时的状态了。每一天都需要拼尽全力,有一点疏忽,都会让他们的利益受损。

我感觉这在中国也是很普遍的现象。远道而来的父母来到儿女家,特别愿意帮助自己的孩子们,哪怕是给孩子们买点儿菜,做点儿饭,就怕孩子们吃不好。

可是这样的想法,孩子们并不理解,就算理解了,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已经成人了,不愿意接受父母对自己的监督或者所谓的照顾,儿女们一点儿不需要。反倒希望父母享受生活,在家里不要做什么事情。不需要父母插手到自己的小家庭里的生活。

毕竟,年轻人与老人的生活理念都是不同的,两代人啊!

往往家里最让人不省心的孩子,长大成年后,却是最让父母深感温暖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原本最让爸爸担忧的是小儿子,也是最不省心的孩子。

就连到车站接父母都走错车站,电影一开始就把这个儿子的特性展现出来。

可是就是这样的儿子,却让母亲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和那种久违的温情。

当妈妈不能在二女儿家继续住下去的时候,就来到最让妈妈放不下心的小儿子家住。小儿子开心的不得了。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的女朋友来家里认识妈妈。

而且小儿子也让妈妈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那份依恋。

而这份依恋和温情,却是最不让大人省心的小儿子身上体会到了。这让妈妈感到欣慰。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不是需要孩子的安慰,而是感受到孩子还需要他们。

妈妈看到小儿子的生活其实很好,有懂事的女朋友的照顾,自己知道努力上进。一切都不是以前的样子,很是放心知足。

也正是这个儿子,在最后的日子里,给予了妈妈最好的回忆。

从小儿子家里出来,再回到大儿子家里,就突然晕到,再也没醒过来。

幸福的妈妈没有遗憾,最后的一句话是对着自己的大儿媳妇说:这次来东京,我特别开心。

妈妈说这句话的表情,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也预示生命的终点。

最终爸爸抱着妈妈的骨灰回到自己的老家。

一切回归原本的模样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自己的爸爸看到了自己儿女的本来样子。

另老父亲最为伤心的是老伴儿的突然离世,但终归能够坦然接受。这也许就是这位老爸最豁达的人生态度所致。因为他最明白世上人间事本来就无常。

随着丧礼的结束,只有他的小儿子在爸爸的住处多留宿几天,虽话少,但是帮助爸爸做了很多的事情,修缮房顶,让爸爸感到温暖。也终于得到爸爸的理解和宽容。

反倒是二女儿,看起来很孝顺,但是在丧礼刚结束,第一时间就想着要妈妈的遗物。自私与贪婪表现得淋漓尽致。

爸爸一言不发,却深深感到无奈。

爸爸慢慢接受在乡下自己过日子的时间,在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总显得那么孤寂。

但是比起在东京的日子,毕竟是自己的日子,没有打扰任何人,倒是住在很近的邻居常来照顾爸爸。真应了那句话:远亲不如近邻。

日子再次回到原本的样子,爸爸对孩子们在东京的生活的了解,让他更加明白,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自己不再那么重要,孩子们其实不需要父母了。

终于说了一句:我不会再去东京了。

那份略带心酸的心声,影片在一声叹息中结束。

这也许就是导演所谓的“道尽日本人心事”。

引人深思。

如何处理长大后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又该如何正确对待长大后孩子们的态度。

也许各自安好,也许不必互相惦记,还有更多也许…

这何止是“日本人心事”!

 这部电影里妈妈的扮演者给我的印象最深。就是她对大儿媳最后说的那句话,那表情,太到位了。以及她在小儿子家里,看到小儿子很香地吃自己做的饭,那份满足的心理,通过表情全都表达出来了。真是位优秀的演员。我在网上查到了一些关于这位演员的资料,她是吉行和子。先看看照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1935年出生,现在也都是60多岁的人了。对人生有许多的感悟。这个年纪的演员,因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非常适合演妈妈或者奶奶的角色。可以把握非常细微的心理活动。真正好的演员,就是不动声色的表演,通过眼神和动作的表达,可以将人物刻化的很深刻。更能让观众引发共鸣。

吉行和子不仅是位优秀的演员,她还有另外的身份,她还是诗人和作家。著有《幻想乐园》一书。而且她的家人也基本都是作家出身。

她还演过很多的影视作品,并且凭借这部《东京家族》获得日本电影学会奖提名。

好啦,关于这部影片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观看,估计还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京家族》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