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原因(下)- 新闻报道“老年痴呆症老人将别人打伤”的观察(3)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们从老年痴呆症的疾病自身特性角度,带大家了解了老年痴呆症老人暴力“伤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在这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将转换视角,从环境与人可 观赏所存在的施加刺激方面,继续带大家深入了解暴力“伤人”行为的背后还有哪些原因?

第一,居室条件

        在环境刺激角度,问题比较集中的是在传统型的养护机构。在这些养护机构中,老人的居室条件,一般是双人间或三人间居多。这样的居住条件,老年痴呆症老人发生暴力“伤人”事件的概率是很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多数的老年痴呆症老人,由于存在记忆障碍和定向能力障碍,对于所在的居室,和居室内同住的人,都会有辨识、判断的困难。比如睡觉前,还在和室友谈笑风生,但一觉醒来,就忘记了眼前的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的房间里?当感觉到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的房间里,老人是一定会受到刺激的,并极大可能产生应激反应,伤害别人或自己并不难理解。

第二,公共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的设置不合理,也同样产生类似的负面效果。

        首先,传统养护机构的公共活动空间普遍过小,很多时候一层楼几十个房间,只有三四十平米的公共活动空间。几十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对大量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陌生人,不安和惊恐情绪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由于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记忆障碍及判断能力障碍,物品多且杂,会很容易让老人出现拿错东西的情况,常见的有拿错水杯、餐具等等,并且疾病特性让拿错了别人东西的老人,既不认为东西是别人的,也不会想要还给别人。所以对于被拿走东西的老人来说,会觉得自己遭到了“抢夺”。因此,争执频发,对立升级的情况也很多。笔者就亲眼目睹过由于一位老人四处游走,拿走了其他老人的水杯,而被杯子的主人揪住衣领,推倒在墙边的情形。

第三,物品

        传统养护机构里对于公共和私人物品,缺乏控制意识。我们往往看到养护机构里老人的居室里大柜子、小柜子非常多,老人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基本上机构也不太会引导家属应该带什么东西给老人。笔者走访时候发现,有位老人的衣服,仅裤子就二十多条。所以,大量的收纳空间和种类繁多的物品,不仅会让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老人不停的收拾,还因为疾病—被害妄想的特点,而要担心“被偷”、“被拿走”。这就使老人们处于时刻担心、提防和警惕的状态,从而引发焦虑、不安、烦躁等问题。

第四、嘈杂

        养护机构过于狭小的公共区域,在吃饭或活动的时候,密集的人员环境,也是出现暴力“伤人”事件的原因。由于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沟通能力障碍,他们很难准确、清晰的判断他人传递的信息,也无法将自己的内心所想表达出来,所以容易出现由于曲解他人意图,而在密集和嘈杂的环境中,这样的问题会被放大。笔者接触过这样一件事:很多位老人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播放是关于解放战争的剧集,不知怎么的就开始吵吵起来,一位老人认为另一位老人是“反动派”,很大力气的将他从轮椅上推了下去。

        所以,环境嘈杂易引发老人焦虑、烦躁的情绪,不良情绪的堆积及发酵,加上大量的老人聚居在一起互相干扰和影响,暴力、冲突等事件就层出不穷。

第五,人为因素

         普通型的养护机构,从老年痴呆症老人的照护来说,照护者缺乏专业知识是  比较普遍的。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所以不容易客观、中立的去看待老年痴呆症老人,以及采用合理、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所以,当遇到老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说着有悖常理的话,或者没有按照护者的期望和想法去生活,乃至于出现幻觉、妄想、游走、失眠等其他异常、脱序的行为的时候, 照护者往往认为老人“很烦人”、“没完没了”,甚至是“故意搞事情”。因而,照护者在很大程度上会采用否定或者命令的方式对待老人。

        2020年,一户家属在咨询我们机构入住时说道:“我爸爸因为坐轮椅,行动不便,不愿意去厕所小便,又不愿意穿纸尿裤。所以总是尿裤子,搞得保姆阿姨每天要洗好多次。有一天,阿姨跟我爸说,赶紧去上厕所,不然等下尿裤子了还要我收拾。还说了好几遍,结果我爸很生气,冲她喊,还吵着要打她。”

        对于身体的隐私,老人原本就会很在意,加上老年痴呆症老人思维锐化的问题,他们会对这些问题更加敏感,并放大自己的感受。但是,如这位照护者这样,公然的提醒老人“尿裤子”的事情,无疑让老人觉得自己隐私被泄漏了,并且也是在说自己“很没用”、“总给人添麻烦”。所以老人一定会很生气。

        我们机构有位额颞叶型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对药物安全尤其敏感,总是怕被人调包、怕变质等等,我们每次帮助他服药,一定是两个人当着他的面,拿着药单对药物进行很认真的核对,然后再告诉他:“核对过了,药物没有问题。”有时,爷爷把药放进嘴里后,会说“这个药味道不对”,我们的应对是:“是这样吗?那不行,您马上吐掉,咱们重新换一颗。”大多数时候,爷爷都会说:“没事没事,就这样吧”。然后顺利将药吃下去。

        以上实例,如果照护者告诉老人:“你搞错了,怎么可能给你吃错药,药没问题,你赶紧吃。”那么,老人的的疑虑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觉得你在否定他、不在意他的健康,并且有可能“害他”。新的刺激源就形成了。

        笔者也曾经见到过:老人不愿意洗澡,照护者先是语言命令“快点去洗,不要耽误时间”,老人依旧拒绝,然后照护者就两个人架起老人就朝浴室走去,结果老人摔了浴室里的水桶,推倒了其中一个照护者,自己从浴室里跑了出来。

        这个案例说明:老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被命令,甚至是强迫,那么双方之间也有可能演化成暴力、冲突的“伤人”事件。

        综上,各类型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老人“伤人”行为的背后,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老人自身疾病特性的原因,还有老人自身之外的环境与人的原因。寻找到合理的原因,才能针对原因来应对问题。

        下期的文章,我们继续深入此次“伤人”事件,来探讨应该如何应对和避免此类问题,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后的原因(下)- 新闻报道“老年痴呆症老人将别人打伤”的观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