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的转身——新东方转型家长培训学校?

据媒体报道,北京新东方最近成立了素质教育成长中心,其中下设的优质父母智慧馆牵动了众多媒体人的目光,因为这意味着新东方很有可能借此完成一次重大转型——由培训学生转型为培训父母。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新东方就成立了针对父母的家庭教育部门。不过此次新东方的调整之所以能牵动大家的目光,还是因为前一段国家针对教培机构出台的双减政策。

据业内消息,很多在线教育机构和中小培训机构已经开始了集体办理离职。尽管这个行业曾经的辉煌让人难以割舍,但是眼下的政策环境已经不允许这些教培机构再做他想,长痛不如短痛,关门越早,损失越小。

但是新东方不是一家中小培训机构,它是中国教育培训业的龙头企业。是一家拥有数十家旗下机构和5万多名员工的企业。想要让新东方说再见很难。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新东方都必须压着牙挺下去。

这次的经营转型是新东方强烈求生意志的展现。用我们中国人的老话来说,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部分媒体在得知新东方转型家长培训后,用耸人听闻的口吻说,家长们好容易通过补课上了大学,毕业结婚生子后却还要继续补课,看来补课已经成为家长们的宿命了。

这样的玩笑对于新东方来说,显得过于残忍。事实上,我一点都不看好新东方的这次转型。

我毫不怀疑新东方在教培业务上的能力。我也明白,新东方之所以转战家长培训市场,是因为他们手中握有海量的家长资源。过去,他们的培训课程就是直接面向家长销售的,家长才是买单的决策者,而不是学生。这一次转型,他们面对的还是同一批人,买单的还是这些家长,只不过是培训的内容和对象发生变化罢了。

如果你也这样想,就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家长培训”,或者说“家庭教育”市场,不是什么新兴市场,而是一个在中国业已存在多年的陈旧市场。在新东方还没出现之前很多年,中国就有很多企业在其中深耕。新东方即将进入的,不是一片蓝海,而是红海。像新东方这种体量的企业,如果突然进入一个充分竞争的红海市场,其结果只是惨烈的竞争和内卷。这个结果无论对新东方还是该行业原有的企业,都不是什么好消息。除非有资本的力量加持,通过烧钱和免费开路,新东方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而资本介入教育,正是国家出台这次双减政策的原因。如果新东方继续依靠资本的力量在家庭教育的市场里攻城略地,失败了还好,如果成功了,很有可能会遭遇国家的下一轮精准打击。

更关键的是,家庭教育是个非常小的市场,且未来的前景也不是非常美好。可能有人会说,中国14亿人,有一多半都是家长,就算按一半算,也有7亿人,这个市场还小吗?

是的,中国的家长为数庞大。可家长多并不代表家长市场庞大。衡量一个市场的规模,要看这个市场的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有多少。我们暂且不考虑家长消费能力的问题,单纯就消费意愿讲一讲。

白天996的家长们到底什么时候能有功夫去参加培训呢?双职工的家庭连接孩子都忙得焦头烂额,你让他们去参加培训?恐怕想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过去陪孩子穿梭于各个补习班之间,家长们不也做得挺好的嘛?怎么现在给家长自己培训就没时间了?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过去家长们陪着娃参加补习班,等于变相看孩子,另一个家长可以做他想做的事。现在的家长培训就是家长纯粹的脱产培训,如果他接受培训,就没有办法同时看孩子,那么孩子势必需要另一个家长来照看。这等于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占用了家长可支配的时间。

当然,也有人可能辩解说,那我直接带着孩子去参加家长培训不就行了?

喂,朋友,醒醒,国家现在打击的是什么?你是嫌新东方死的不够快吗?瓜田李下这个成语你总听过吧?只要孩子参加了培训,即便培训的内容从头到尾都是针对家长的,也难逃变相给学生补课的嫌疑。这样的风险,新东方是绝对不会冒的。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市场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市场。新东方原有的家长资源能够转化为实际客户的数量非常有限。想要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大力开拓新的客户资源,也就是要烧钱打广告,搞促销。而这需要资本的支持,抛开国家对待资本的态度不说,这个过于小众的市场是否能够让资本心甘情愿地把银子掏出来让新东方来烧,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常说“船大难掉头”,新东方这条巨龙现在面对的正是这样的困境。转型家长培训只是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如果新东方想要继续走下去,还是要冷静下来,仔细权衡利弊,找出一条真正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巨龙的转身——新东方转型家长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