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题记
《非暴力沟通》应该归类为实用性的书,主要介绍沟通方法,豆瓣评分8.4。
看完后也许能发现为什么我们会被误解?
为什么不会友好沟通?
为什么不会表达爱?
整本书一共十三章,内容分别为:
第一章:提出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第二章:与非暴力沟通相反的概念
第三章-第六章:展开说明沟通四要素
第七章-第十三章:如何倾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一、非暴力沟通定义: 专注于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关注与倾听他人。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这是重点:后面 第三章-第六章 都是围绕这四点展开)
1、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2、感受(自己感受如何)
3、需要(什么导致那样的感受)
4、请求(具体要怎么做)
例子:
妈妈对儿子说:
看到脏袜子乱扔(观察)
我不太高兴(感受)
因为我希望家里整洁(需要)
你能不能把袜子放进洗衣机(请求)
(一般家庭应该不会这样说话,可以根据情境适当调整,只是为了便于理解上面的四个要素)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一、异化的沟通方式定义:
忽视感受和需要,导致疏远和伤害的表达方式。
二、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
1、道德批判
(1)只要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就会被我们看作是不道德的。
(2)批评、指责、辱骂、归类、评论都是在评判人,结果只会招来敌意。
(3)即使接受批评,作出让步,也是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
2、进行比较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3、回避责任淡化个人责任,忽视情感的内在根源。
4、强人所难要求中暗含威胁,暗示不配合会受到惩罚,这样只会造成心灵隔阂。
例子(主要针对道德批判):
1、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 。
(表达指责 ×)
2、如果女友想多一点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的像个木头”。
(表达别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展开说明“观察”)
一、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二、提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艰难的
三、如何判断是观察还是评论(例子说明)
例子:
1、她花钱大手大脚(评论)
2、她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观察)
3、他是个差劲的前锋(评论)
4、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他没有进一个球(观察)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展开说明“感受”)
一、表达感受能使沟通更为顺畅
二、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利于解决冲突
三、如何区分感受和想法(例子说明)
例子:
1、我觉得这不公平(想法 )
2、你真可恶(想法)
3、你要离开,我很难过(感受)
4、你帮我的忙,我很开心(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前半部分继续展开说明“感受”,后半部分说明“需要”)
展开说明“感受”部分
一、感受的根源在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我们的感受。
二、听到不中听的话,会有四种反应:
1、责备自己(导致内疚、惭愧、厌恶自己)
2、指责他人(感到恼怒)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例子:
1、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感受由他人的行为引起 )
2、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自身愿望没得到满足感到失望 )
3、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
(利用他人的内疚,把不愉快归咎于对方)
【这个例子很常见,所以稍微展开说明: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父母的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痛苦,孩子感到内疚,并调整行为来迎合父母,但并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展开说明“需要”部分
一、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但是通过批评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二、每个人的基本需要:
1. 自由选择(目标、方向)
2.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纪念)
3. 言行一致(真诚、意义)
4. 滋养身体(水、食物、休息)
5. 玩耍(乐趣、欢笑)
6. 情意相通(和谐、鼓励)
7. 相互依存(接纳、信任)
三、社会不鼓励表达需要,可能被看做是自私的,对妇女尤其如此。
四、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
五、直接说出需要,可能更容易获得积极回应。
六、个人成长一般有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对自己负责,也不能牺牲他人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 请求帮助(展开说明“请求”)
一、提出具体的请求,越具体越好,而不是让别人不做什么。
二、使用抽象的语言也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
例子:
1、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
(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结果先生把时间花在了高尔夫球比赛上 )
2、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
(具体)
三、请求反馈
无法确定对方是否明白,就需要得到反馈。
(1)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感激。
(2)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四、了解他人的反应,包括:
1、此刻感受
2、正在想什么
3、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五、分清楚请求和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就是命令。
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六、非暴力沟通的目的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探讨如何倾听他人)
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二、不要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态度
三、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给他人反馈(建议使用疑问句,语气十分重要)
五、保持关注,让对方充分表达
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充分表达:
1、气氛变得轻松。
2、对方停止谈话。
六、例外: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大声提出请求,不要指责
3、换一个环境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一、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二、倾听亲人也许极为困难
三、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第九章 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一、为什么会自责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二、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1)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就会感到沮丧、悲伤。
(2)接着就要问自己: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3)然后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
三、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苦难,然后找到解决办法。
四、自我宽恕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五、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价值观,我们就能活在对自己的爱中。
六、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深入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可能包括:
1、为了钱
2、为了得到赞同
3、为了逃避惩罚
4、不想感到羞愧
5、为了避免内疚
6、为了履行职责
想一想,你为这些事情付出的代价,是否能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要深入了解愤怒。
一、批评和指责都无法真正传达心声,不能归咎于他人,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二、表达愤怒步骤:
1、安静下来
2、想一想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一、运用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
二、不够成熟的表现:
1、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2、认识不到,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3、认为自己有“权利”去惩罚或伤害他人
4、认为有其他力量驱使自己的不理智行为
三、惩罚别人希望得到的结果是:
1、意识到过错
2、感到懊悔
3、改变行为
惩罚往往结果只会加强对方的敌意,使双方关系疏远。
四、惩罚的类型:
1、体罚(对体罚的恐惧让孩子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不能用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指责或否定
五、惩罚的代价:一旦被看作是施暴者,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六、惩罚的局限性(例子说明):
例子: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出于爱干净或对父母的关系去打扫房间。指责和威胁基本不能起作用。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情绪低落时,不要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已,不要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
而是倾听内心的声音,解决内心的冲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一、赞扬别人时,不要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
二、一旦意识到表扬的目的是为了操纵,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三、非暴力沟通如何表达感激(顺序可以打乱):
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例子:当你提到这两点时(展示具体哪两点),我很欣喜,我一直寻找和儿子的沟通办法,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四、大方接受别人的感激,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至此全书结束
还有一些觉得挺好的句子,放在哪一章节都不合适,特放在此:
1、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指责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
2、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3、一旦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
4、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5、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快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
6、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之中,无所适从。
书中还有特别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要想熟练使用,还需要长久的练习和时刻的提醒。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书影集散地。一起更了解世界,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