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童年的记忆――父母往事(一)

散文丨童年的记忆――父母往事(一)

文/城北听雪

相片来自网络

这些天一直在网上重温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勾起一些童年的回忆。那些曾经熟悉又陌生的画面,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让自己那颗小小的心,莫名的伤感,眼角莫名的湿润。

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步入到中老年行列,更容易被打动、更容易追忆那些零零碎碎的过去。

今天看的15集中,看到安杰的姐姐安欣用木长凳及长木条搭起极简易的临时床,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自己的15岁之前,那个经济物质极贫乏、精神又极易满足的八、九十年代。

那个年代的我们,饭勉强能填饱肚子,却与相邻的小伙伴们整天飞天打石(家乡语,意为顽皮不着家不着调),到处惹事生非,开心了不得。

那个时候,父亲是乡供销社的,在乡省道边上经营着一家百货店。店铺既是商店又是家,大概 有个80平方。

店铺长长的,前面一半是店里的铺柜,最里面并列着两间极小到只可以放下一张床的小房间。一间父母住,一间妹妹住。

铺柜与小房间中间是个天井,天井边沿上的空地打着土灶,放着一张破旧的方桌,那是我们全家平时吃饭的地方。

一般到晚上,方桌就拾掇起来放在角落,在同样的位置用两张木长凳和若干条木长条,搭起一张极简易的临时床。那个就是我与我哥哥每天晚上睡觉的地方。

大概从6岁到15岁,我睡了约9年这样的床。为了不 影响父亲的生意,每天早上6:30,店铺开张之前我们必须起床把床收起放在小房间内并把地面打扫干净,每晚也必须等到店铺打烊关门之后才能够铺床睡觉。

母亲没有文化,直到现在也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帮不了父亲许多。母亲每天只能够蒸些包子馒头卖,或替进店肚饿的客人煮碗面条粉丝,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每天早上6:00,土灶边“叮叮当当"的声音就会把我们3兄妹唤醒。父亲母亲一起和面,剁肉馅,掐馒头捻包子。做好的包子馒头整齐放入屉笼,灶里添柴加火,随着锅里“噗噗嘟嘟”声音响起,锅里蒸笼四周沸腾的水不断向上冒,谗人的香气逐渐在房内漫延开来,一大笼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就要出炉了。

父母亲每天忙忙碌碌,一天下来都累到极限,所以我们从小就只能自己搭床,铺床。那时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间小房间,一间只要能够放下一张小床的小房间、一张不需要每天搭拆的小床。那些时候的我,穿着破破的衣服,甚至光着脚,也是不知愁不知苦的快乐少年。

那些日子,那些时光,每天睡在那简易床上,在发黄的煤油灯下,都是看着小人书入睡的 ,而且睡的极熟极香。每天的深夜,父亲做完每天的帐,都轻轻的走过来帮我吹灭那盏散发着温馨的油灯。在沉睡中,我每天都能够隐隐约约听到父亲轻轻的脚步声,甚至还有一声轻轻的叹息。那是一种莫名的温暖。

在这样的床上我长大了,直到我离家上学,出来了工作,建了新房子才彻底改变。但父亲老了,母亲也老了。

父母老了,白发已经长满了他们的头顶,皱纹也爬满了他们的额头,步履蹒跚。他们照顾了我最早的十八年。是到了我们要来照顾他们的时候了,希望我尽可能的给父母送去一些轻轻的脚步声,一些温暖的问候。

注:城北听雪写于2019年3月01日晚上。

(本账号有专职法务,任何侵权行为,必将追究到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丨童年的记忆――父母往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