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 古今舞弊大比拼

字数:1180

人生处处是考场,自有考试以来,就有舞弊,而反舞弊机制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水涨船高。

古今考试中最常见的舞弊形为有哪些呢?

1.请托

即通过各方面关系,贿赂考官,开后门。

北宋年间,当时的翰林学士杨亿被任命为主考官,开考前,有人来拜访他,希望接受“考前辅导”。杨亿一听,拍案而起,大骂一声:“丕休哉!”掉头就进了里屋。有人悟得奥妙,那次考试,凡答卷中用了“丕休哉”一语的,都录取了。

现在,挖空心思,想打探考官是谁的,估计不在少数。

古今是如何防范的呢?

宋太宗就实行了一种“锁院”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临时委派。考官接到任命后,便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也不能接见宾客。

这一制度,当今高考等大考时,也一直沿用。最常见的,是考官被抽任后,考前一是不知道自己到将哪里去监考,二是手机等通讯设备都被没收,三是不准离开指定场所,外出接触任何人。

2.顶包

也就是找个“枪手”,替自己考试。

唐代最著名的枪手,是赫赫有名的大才子温庭筠。此人诗名与李商隐齐名,却因喜欢吃喝嫖,品行分一直被低打,且口无遮拦,得罪权贵,而无法上榜。自己考不上,他就当“枪手”,竟做出了名气,号称“枪手之王”。一次他早早交卷,让一直防范他替考的考官终于松了口气,哪知那场考试他竟帮助8人完成了考卷,可谓“一战封神”。

现在的考场上也时有“枪手”替考的事情发生。

为了防范,从宋朝开始,科举考试实行“浮票”制度,“浮票”上有考生的姓名、面形、身高、体形等特征。考生需执票才能入内,防止冒名顶替。

这和现在的“准考证”制度类似,不过现在的“准考证”上有照片了。入考场时,要进行“三对”,即准考证、身份证和本人,要三照相同,才能入场。

3.夹带

即考生夹带考试资料入内。

清朝,有一套奇书,仅火柴盒大小,却刊载了五经,共342页,30万字。这是一套给考生作弊的书。

除这样的奇书外,有些考生会用墨鱼汁把作弊内容抄在衣服上,再涂上泥巴,混入考场,入场后去掉泥巴,墨鱼汁写的字就会显露出来。过段时间,字会消褪,作弊的证据也会消失。

为了防范这一招,古今考官也是“操碎了心”。

常用的一招是“搜身”,金朝女真人则规定,考前要沐浴更衣,沐浴后,换上统一的考生礼服。

“搜身”这招,现在一直沿用,不过现在要防的更有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用到的是“电子感应”设备进行考前“搜身”。考场内会开启视频监控。

除此之外,还有“飞鸽”、手机露题等考场内外联动的舞弊行为等等。时代在进步,舞弊的方式也不断进化。

至于舞弊的处罚机制,古今都很严,古代一旦被查出,有绑在考棚外示众的,有取消考试资格的,甚至“剥夺考试权利终身”的。

这么严的处罚机制,为什么舞弊还是屡禁不止呢?因为利益啊,只要考取了,通过了,就达成了某个目标,实现了某个愿望,为此总有人不择手段,挺而走险。

只要有考试存在,有欲望存在,对舞弊的防范机制,就不可以掉以轻心,舞弊行为将会永远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05 古今舞弊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