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止损的开始

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整理我和女儿的衣柜。女儿正在长身体,衣服更换的很快,春天的衣服可能秋天就无法再穿。每次清理的时候,她的柜子里总有一层放着我的衣服。没错,就是我的衣服。一些我穿了小了或者款式偏活泼的衣服。总想着女儿长大了,可以给她继续穿,所以一直留着。

最近的一次清理,我把这些衣服统统拿了出来,送进了小区的爱心捐献箱。


其实,这是一个很小的生活场景。我想,下面的场景,应该很多人都会碰到。

场景一:商场购物时,想给自己换一种穿衣风格。买回一条OL套裙,想着尝试白领范。结果买回来,依然每天穿着牛仔裤运动鞋,进进出出。那套裙子在衣柜里放了几年,总觉得以后会有机会穿的,先放着吧。

场景二:超市水果打折,1斤8元,10斤60元。本来只想买2斤的,结果一算10斤更划算,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了10斤。回家之后,只吃了一点,觉得口感实在不好,扔了挺可惜的,想想也许放放就会好吃一些。然后堆在房间里,每次经过却再也没吃过了,最后直到烂掉扔进垃圾桶里。

场景三:听说最近上了一部大片,陪朋友一起去看电影。结果看了10分钟,发现一点都不好看,实在是想走。可是走吧,又觉得花了一百多买了票,还买了一大堆零食,现在走实在是不划算。想想还是留下来吧,来都来了,还是继续看吧。于是花了两个小时,也不知道电影究竟讲了什么内容。


在上面的场景中,虽然事件不尽相同,但共同点就是,我们消耗了时间,消耗了金钱,却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里的时间和金钱,其实就是“沉没成本”。

在衣柜里躺了一年以上的衣服、太多不喜欢吃的水果、不喜欢看的电影,这都是我们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大部分人,遇到出现“沉没成本”的时候,会有两种表现。

一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就放着吧,总有用得上的时候。比如那件衣服和那堆水果。

还会出现一种行为,叫过分眷恋。“弃之可惜,不如继续投入”。比如上面的看电影。


其实不论是哪一种表现,都是因为我们无法理性判断。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金钱上,总是难以割舍。不仅难以止损,更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更大亏损。

其实有的时候,内心不是不知道沉没成本,可能更多的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当初的决断错误吧。

于是为了弥补一个错误,进而投入更多的金钱、精力,去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但事与愿违,开头都是错误的,方向都是错误的,如何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用高效的方式,去做错误的事。


人说,不离开一座山,就不能踏进另一座山。

越来越多的人拥护断舍离。断舍离,不是去想象如果我舍掉了这些,会得到什么结果。而是要反过来想,什么结果是我不愿意得到的。


比如,有时朋友会找你帮忙,出于友谊,你帮了第一次。可是第二次,朋友再次找你帮忙,这时,其实你的内心有些不乐意了。因为第一次帮了朋友,你已经舍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忙只能是偶尔的救急,不能变成依赖。可能这时,你就会非常纠结了。帮,不乐意,不帮,怕朋友不高兴。

这时,你需要的就是断舍离,需要理智地分析问题。我不愿意失去我宝贵的时间,我也不愿意变成朋友的依赖。如果是一个事事都依赖我的朋友,那可能我也不愿意有这样一个朋友。这样,你可以很清晰地告诉朋友你的想法,得到他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为了面子,而一次次地做着不情愿的事情。


断舍离,舍是表象,止损才是本质。每个人都会试错。错过,敢于承认和放弃过去的错误,才能及时止损。

就如同,我每次清理完衣柜,心情一下子就轻松起来。这是对自己过去错误选择的一种态度,这是一种断舍离后的轻松,这是一种抉择后的畅快。

果断放弃“沉没成本”,才更有助于作出最佳决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是止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