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有感07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陈蕾老师带来的第七讲“抢权”与“挑人"的艺术。这一讲中我抓取到的关键词是“参与”。

在没有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前,包括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和学校还未真正接触和感受到信息技术为课堂带来的改变,老师能够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之一就是提出问题后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时间是宝贵的,从教学经验出发,大多数的老师首先关注到是举手的同学,请他们先回答问题,举手的同学往往能说出答案,即使有所偏离,老师从中点拨一下,学生也是能马上领悟的。有的时候老师也会挑选一些闷不吭声的学生回答问题,但这样的机会不多,老师无法真正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到底有多少同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并没有确切数据能够支撑回答这个疑问。

第七讲的共读内容关联的是王博士的第13篇文章《互动课堂的四要素》,回答问题是师生间进行课堂互动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体现。在课堂时间有限的限制条件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把回答问题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作用呢?互动四要素中,“个人抢权”可以调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随时处于兴奋的状态,跃跃欲试的想抢到回答问题的机会,那些闷不吭声的学生大多还是选择“按兵不动”,而“随机挑人”的方式则能够让“个人抢权”中的部分学生变为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在小组活动时,我们最得心应手的是“小组计分板”,即使不使用任何信息技术的辅助,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这一功能,例如最简单的画”正“字法,或是用便利贴来统计,都能够很好的让小组团结一致,为自己的队伍争取荣誉,当然这是就低学龄段的学生而言。对于高年级学生,从学生心理层面来说,我们则要设计出匹配他们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辅助让“挑人”变得更加科学,给予老师更多机会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如陈蕾老师所言“带有高度参与性和可能性的教育会促进学生的高度投入”,课堂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回答问题,他们会全身心的投入这个环节,关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可以找寻到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平日里闷不吭声的同学,有了第一次的参与感触,长此以往,他内心那扇不够自信的门是否能被敲开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共读有感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