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By 嘟妈

昨天妞的班主任张老师在群里感慨,她生病离校了一段时间返回后,发现班上的部分孩子“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学习懈怠、纪律松懈、集体观念不强”等等,希望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想法。有20余位孩子和家长在群里做出了回应,有担心、关心、无奈,也有励志,和温暖;张老师写了一首小诗“等你”和一段“等待”的文字,来回应孩子们和家长的回应,饱含柔软和温情。

正好上周我刚做了一个生命成长课程的志愿者几天,对于孩子的学习状态问题结合我所学习到的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供大家讨论。

首先,我看到的是没有孩子不想学好、没有孩子不想向善。可为什么表现出来的孩子们的状态(生命状态包括学习状态)却各不相同?除了孩子们的天性有差别之外,每个孩子都是我们教育成果的体现,这个教育是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教育的成果集合体,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培养孩子有健全的人格,这是教育的最低目标。如同我们在《弟子规》中的所学习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也就是说把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学并行好了以后,再来学习知识和学问,至少前者也要和后者一起学习。现代教育学更是把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作为教育的最低目标。想一想,的确如此。如果一个孩子的“成人”教育都没有做到,还何来谈“成才”教育呢?

一个孩子教育的成功(这儿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名利地位等等看得见的物化的标准),需要四要素:环境、榜样、自我负责、明心明志。

孩子最大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就是父母。父母的为人处世、生命状态、陪伴、和人的互动模式、夫妻关系等等,对孩子影响极大。孩子的人格模式就是在父母与他的互动中形成和造就的,且在孩子三岁时完成了50%,六岁时达到70%,女孩子18岁、男孩25岁时其人格模式完全形成。所以,你所看到的孩子基本是父母生命状态的一个呈现和缩影:有爱吗?宽容吗?乐观吗?善良吗?积极吗?体贴吗?平和吗?自在吗?真实吗?安定吗?坚持吗?爱学习吗?……如果看到孩子有需要进步的地方,那就请父母先反思一下:你的生命状态好吗?其次一个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学校最重要的环境就是老师:老师的生命状态好吗?刚才对父母的那些问题同样适用于对老师的提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孩子就会在老师这种好的状态的滋养下,对学校充满了喜爱和期待。当然,还有社区、社会的环境,相较于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环境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其作用相对要次要一些。

关于榜样。从某种意义上,环境中的那些人和事就是榜样,无形中在给孩子一个努力想要成为的方向,或者偏了或者对了,也或者根本就没有方向。家长朋友,你是孩子的榜样吗?老师,你是孩子的榜样吗?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不是要听你说什么,而是要看你是谁、你做了什么。你可以分享你的成长故事,但并不是为了教导孩子,因为纪伯伦的《论孩子》告诉我们:

你们的孩子,

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说孩子绝不是一幅可以任由大人乱涂乱画的白纸,而是一粒或草、或花、或树、或庄稼的种子,他们有自己的天赋使命和成长轨迹,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天性提供阳光、空气、水、肥料和,爱,他们就会健康地长成他们天赋的样子。

再来说说自我负责。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手、让他们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过程,所以家长们要学会不断放手,分清楚自己的责任、孩子的责任、共同的责任。当然,责任在哪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对于一个自律性较高、各科成绩都很优异的六年级孩子,学习的确是他自己的事情,但对于一个英语每次都考的比较差的孩子,学习就是需要家长的协助是一个共同责任,因为很可能是前期家长做的有不到位的地方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让孩子的心智和他的年龄一同成长,当到达18岁或二十几岁的时候,成为一个真正成熟、有爱的会负责能担当的大人,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了。

最后是关于明心明志。在昨天群里有几个孩子提到 “我们的心是迷茫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团结”,心迷了,就是太阳被云雾遮住了。为什么会这样?云雾是哪儿来的?孩子包括大人,其自性原本光明、原本具足,但在生命途中被各种腐枝烂草给遮住了光芒。明心方能见性、明志。如何明心?孩子的心明要依赖于教育他的成人的心明,尤其是父母的心明,这就需要父母学习和成长。这种学习和成长不是说你要有多高的学历和多少专业知识,而是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富足、更丰盈、更美好!如果这样,即便是不识字的农妇也可以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如果孩子的心蒙尘了,那么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灵导师、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而不是当孩子的心都失去了前行的方向了,还要来教导、批评、比较、树立榜样,让他们感觉更焦虑、更糟糕、更无助、更无力,这样对协助孩子们并没有任何的帮助。所以,助人请先助己,家长们、老师们,你们的心敞开了吗?真实了吗?有爱了吗?安定了吗?包容了吗?你们明了生命的真意了吗?当你们做到了,孩子的心才能有处安放,才能呈现出好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综上,只有当我们成人清楚地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活着最重要的人和事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才能给孩子示范生命应该如何来活。说到底,人生终究是一个起点一定、终点一定的漫漫旅程,有一个好的生命体验才是最重要的:遇见有趣的人、做些有趣的事、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旅程美好而不再孤单,人生也就很圆满了。

这一年多来,我自己上了生命成长系列课程,听完了《道德经》、《庄子》、《弟子规》、南怀瑾、《六祖坛经》、王阳明、《素书》、《保富法》、《了凡四训》、《大学》,读了一些我喜欢的特别有帮助的书,比如《告别自欺欺人的生活》,听和见证了上百个家庭孩子教育的悲喜故事,也在工作中和多位学生深入交谈了解到他们的学习和生命状态,使我坚信如果在孩子教育中能做到相互理解、合作和成长共育,那么教育孩子将是一件很简单、很美好、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你只是在活好自己、用心去活、用心去爱,心脑合一、知行合一。

你放下了、自由了,一切,都将如其所是、自然而然地,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话孩子们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