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崇尚复仇?也许复仇才是我们该有的样子

电影《怒火·重案》在中国内地总票房突破13.14亿,成为中国影史上港片票房冠军。除了不俗的票房表现之外,《怒火·重案》也在观众群体中收获了普遍好评,有观众在观影后表示:“这就是香港电影该有的样子,这就是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怒火》的故事是经典的港味美学,讲述的是警队内部,一对昔日战友反目成仇,谢霆锋饰演的邱刚敖被逐出警队,他因此变得越发暴戾,后来与跟随他的弟兄展开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甄子丹饰演的重案组督察张崇邦,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邱刚敖复仇路上的拦路虎。


在甄子丹和谢霆锋正反派交锋中,谢霆锋所饰演的角色明显大受好评,虽然他代表的是邪恶,虽然他代表的是冷酷,但他背后站着的是复仇的原始冲动,是深藏在我们骨子里,我们血脉里最纯粹最底层的逻辑。是基于进化留给我们的痕迹:复仇的心理,以及复仇带来的生存优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的交叉,我们更多的了解到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心理学本身的知识体系内,而要从各学科寻找答案,进化心理学给了心理学以启示,而神经认知科学则打开了这种基于这种行为的生物基础。

在德国经济心理学家古斯教授所设计的一个关于利己和利他的实验。叫做“最后通牒实验”。在这个游戏里,心理学家给了两个大学生一笔钱。其中一个大学生负责提出分钱方案,也就是说,他要提出倡议,说这个钱怎么分合适。另一个大学生,要决定是不是应该接受这个方案,他扮演回应者的角色。如果接受了,心理学家就按他们所提的方案,把钱发给两人。如果拒绝,那么心理学家就把钱收回来,谁也拿不到一分钱。而谁也拿不到钱,这显然算是一种对不公平的报复行为。

如果我们按照经济学里假设人是理性的。那么这个实验里,无论分钱的方案是什么样的,第二个大学生都应该接受,因为钱无论多少,都是白给的,都比鸡飞蛋打、颗粒无收要好。所以,只要给他的那份不等于零,那么接受方案就是他的最佳选择。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个研究发现,当分配的方案给回应者的钱,低于总钱数的16%时,回应者就会拒绝分配方案。他会用自己的牺牲,让提出方案的人一分钱都拿不到。

这表明在收益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是我们所看重而且愿意为之付出的,而这个更多的东西就是公平感,用自己的牺牲让谁也拿不到钱,这是一种“复仇”,用这种“复仇”来维护公平。显然,这种“复仇”是非理性的。


在人类文学艺术中,复仇是和爱情一样永恒的主题,就连复仇者联盟,听上去都要比正义联盟要带感。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法学创始人霍姆斯大法官,曾说过:法律起源于复仇。复仇实际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维护机制,在公权力不发达的时期,要打击违规的人,制止不法行为,只能通过私人复仇的方式实现震慑效果,维护社会秩序,在一些制度中复仇甚至是一种法律义务。

比如日本武士道盛行的时期,一位大臣被人杀害,他的两个儿子竟不想为父亲报仇,结果被官府抓了,不但判他们“不容士道,无理至极”,还没收房产,发配远方。在欧洲,如果有谁被杀了,凶手必须偿命;如果有谁受伤了,伤人者也必须流血。这个规则甚至对动物也是一样,如果打猎的人使动物流了血,他回到村子时也要流他的血。如果加害者或被害者属于同一部落,那么,就由这个部落和被害者来解决这件事情。如果不在同一个部落,而这个部落拒绝赔偿,被害者部落便会展开报复,针对加害者部落的任一一人进行正当报复。

在我国汉代时,朝廷也制定过《轻侮法》,杀死侮辱自己父母的仇人,可以免死。直到公权力的能够控制秩序或统治的某些需要,才结束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这是一个报复维持秩序的蒙昧时代,不具备“报复基因”的个人或部落很可能失去生存的适应器,因为摩擦无法避免,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是最佳的生存策略。

关于最佳的生存策略,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探索了经典囚徒困境情景的一个扩展,并把它称作“重复的囚徒困境”。共设计出14种策略,让每种与其他都进行200局对战,之后计算每200局的平均成绩和总的平均成绩。实验结果选出的最优者是:第一局和对方合作,此后每局的策略是对手上一局所采用的策略,我们称之为“一报还一报”策略(或者说“以牙还牙”策略)。它的平均分是504.5分,最低225分,最高600分。完全随机选择合作或者背叛的平均分最低,只有276.3分。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希望找出胜过“一报还一报”的策略,他觉得仅凭14种策略就断言“一报还一报”是最优策略有点太随意了。于是,他决定找到更多的策略来试验。他向全世界的科学家,心理学家以及高校的老师征集策略,前前后后找到了几十个策略。然后,进行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对决。但结果没有可以超越“一报还一报”的新策略。不过第二阶段测试中也发现“一报还一报”在应对“完全不管对手如何出牌,自顾自出招”时效果不好。在面对“90%一报还一报”策略时,容易出现回声效应(双方不断背叛对方)。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又进行了第三阶段的“重复囚徒困境”实验,这次让62个程序以相同比例进行混战,200局一轮战斗,最终留下的是“一报还一报”和它的微小改动版。在有自然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一报还一报”是一种稳定策略。总是背后捅人一刀的看似凶悍,但最终会被淘汰。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正是一报还一报的最佳生存策略,而这种策略淘汰了大多数不具备这种心理机制的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复仇文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它唤起的是绝大多数人本能的生理机制,而这种机制之下,没有完成复仇行为,在复仇者的内心就无法恢复内心秩序,直到驱使他完成。而为张扣扣行为开脱的理由也是人们心理非理性成分的痕迹,是自然的馈赠,是对复仇与公正基于生物学基础的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崇尚复仇?也许复仇才是我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