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流水账·Day22 大学生,我为什么不支持你去“打工”?

表妹发来微信告诉我,自己要去打工。

在询问了工作地点之后,我表示深深的不赞同。

表妹今年大专毕业,会计专业,这会儿应该正是找实习的时候。然而她告诉我要去打工的地方,竟然是一家餐馆。

“是酒店吗?”

“不是,就是一家小饭店。”

“是去财务部门实习吗?”

“不是,小饭店哪儿有财务部门?”

“那你去干嘛?”

“就是去打工啊!服务员。工资日结,很划算的。”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职业规划”这四个字重新理解了一下。

“你现在缺钱?”

“不缺啊!我妈刚给我转了生活费。”

想来也是,小姨和小姨父对表妹一向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替她置办好,在家的时候,甚至连袜子都是小姨帮着洗的。怎么可能缺钱呢?

“那你能告诉我你去端盘子的目的么?”

“没什么目的啊,就是赚钱快,我还能出去玩一趟。我以前不是从来没打过工么?想体验一下。”

嗯,大概了解了,这丫头是想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然而,这份工作,真的只能叫做“打工”。

一个会计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即使学历没那么高,也不应该浪费自己的时间在做这些只需要付诸体力就可以赚取廉价劳动报酬的事情上。除非你真的只是要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说这番话,并不是瞧不起体力劳动者,我对他们其实是十分敬重的。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而你的人生规划又是什么?

我也曾在大学期间做过类似的工作,简单,不费脑力,工资日结,当天就能拿到劳动报酬。然后呢?于我将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彼时的我是在大一,由于对旅行的热衷,去了一趟南京之后,生活费为零,而那时的我其实是十分不愿向家里人索要生活费的,总觉得“索要”是一种带有强烈羞耻感的行为。而父母出于对我的信任,每次都是将半年的生活费一次结清,当时距离下半年生活费收入,还有一个月。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在不让父母知道的情况下度过这一个月。于是便选择了发传单这个简单粗暴的工作,重点是,工资日结。

然而,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当我拿着一沓宣传彩页不停地在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上穿梭了一天的时候,第二天,我放弃了。

不仅体力上支撑不住,而且发传单、陪笑脸这个机械动作,对我而言,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于是,当我拿到那天的工资33块钱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大的喜悦,反而是深深的羞耻感。难道我已经沦落到要出卖体力了么?索性,第二天,另谋出路。

于是,我开始发挥文学院学生的特长,做家教。简历要写好,将自己的特长一一列举,尤其是自己获得的相关奖项,然后,竟然真的有家长来找我。于是我接到了我的第一个学生,小学三年级课后辅导,包括语数外。彼时,我的课时费是30块钱/小时。

当然,课时费是会随着你的教学质量好坏累积的。于是,慢慢地我开始有了第二个学生,第三个学生……课时费也从30块涨到了50块、100块。

虽然这是很多年前我在大学期间做过的一份“临时工”,并没有坚持多久(毕竟后来我对生活费的管理还算合理,没有再出现过财政赤字的情况),但是这份“临时工”却带给我很多能力上锻炼。

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甚至还有儿童心理。善于思考的人总是会总结出许多经验。这些在家教工作上得到的好处,其实也间接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恰恰与我的专业不谋而合。

所以你看,这是一脉相承的。打零工不好吗?不是不好,而是你应该从你的长远利益考虑。打零工,可以作为你缺钱时过度期的一份临时工作,那长远看来呢?从“打零工”中,你能得到什么有益于职业规划的东西,这个才是重点。

我当年在欧洲做汉语老师的时候,有这样三个外国学生让我印象深刻。来自波兰的K,来自乌克兰的M和来自斯里兰卡的W。

三个学生都是大二本科生,中文系汉语专业,语言天赋差不多,但是三个人当时对“打工”的选择,对三人的职业规划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外国人其实从差不多16岁的时候就会搬出来,不再跟父母同住,相应的,他们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负担自己的房租、生活费甚至学费。这三个中文系的小伙子分别有不同的工作要做。

K的中文很好,但是他想让自己的中文更好,加上自己喜欢旅游,于是在一家中国人开的旅行社做导游兼翻译的工作,平时接待一些中国的游客,虽然薪水很低但他很开心,可以锻炼自己的汉语口语。

W是一个十分开朗的男孩,虽然之前也在超市工作过,但后来选择推销自己国家的红茶,他跟K合作,有时候会在K的旅行团中顺便推销一下自己的红茶,当然并不是强制消费,只是会利用朋友的资源和自己的汉语专业,推销产品,赚取报酬而已。

M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学生,人也十分帅气,但是他每周有四份工作要做,所以经常跟我请假,当然理由一定是需要支付房租、学费等。每周四份工作,赚的钱当然比K和W要多,但是他的这四份工作,让人觉得相互之前没有逻辑。比如健身房的助教、超市的收银、餐厅的服务员等。虽然体谅他的辛苦,但总感觉这四份工作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三个人的实习工作完全不同,当然毕业之后的去向也大相径庭。

去年,三人都毕业了。

K因为自己在旅行社一直锻炼口语,已经考过了HSK6级,顺利拿到了大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还申请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来中国交换一年。K说自己将来想开一家旅行社,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可以到波兰玩,也希望更多的波兰人可以到中国体验中华文化。

W大概天生具有推销的天赋,毕业之后以短期访问的身份来到中国,一边在语言进修班进修汉语,一边做起了中国人的生意。他已经不推销自己国家的红茶了,这次的生意范围是珠宝。如今已经在中国成立了自己的珠宝工作室,有一条自己的生意往来通道。

而M呢?毕业之初的半年中,听说还在做一些零散的工作,每天都很忙很累。再后来,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你看,短期的“打工”虽然会带来眼前的利益,但是就长远看来,似乎是不可取的。

很多人都会问我,职业规划到底有什么用?到底什么是职业规划?

其实,我也还在摸索中。我虽然不能告诉你应该怎样规划,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至少你是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并为之努力的。

这就够了。

当然前面说的,我不支持你去“打工”,这里的“打工”是指“无用功”,是指浪费你的体力和精力,于你的脑力和未来并无任何助益的工作。

前段时间有句话很火,叫做“父母之爱之,则为之计深远”。

但是这里我想说,要对自己负责,也要为之计深远。

毕竟,没有人可以帮自己过好这一生,能长久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


2019年3月19日   晴

流利阅读Day22,U.S. accuses rich parents of college entry fraud.

Some well-heeled parents used their wealth to create a separate and unfair admissions process of the big name schools entry for their far less qualified children by doctoring their test scores or buying their way in.

23:58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本流水账·Day22 大学生,我为什么不支持你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