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11年6月22日,英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那天,比利,威廉姆斯在南威尔士的阿伯罗温下了矿井。这是他十三岁生日刚过的第二天。
英国著名小说家肯.福莱特的大作“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巨人的陨落》就从这个阴冷的早晨开始了。
这部作品以英国小镇的矿工之子比利和他的姐姐艾瑟尔、英国贵族菲茨伯爵和他的妹妹茉黛、俄罗斯工人格雷戈里和他的弟弟列夫、德国外交官沃尔特以及美国总统最年轻的顾问格斯杜瓦的经历为时间轴,细致地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以及在大战中每一个平凡的生命是如何经历这场世界浩劫的。这些小说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他(她)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经历都是历史的真实。
02
读这部伟大的作品,我首先就对作者的敢于直言钦佩不已。
肯.福莱特先生是英国人,但他却对英国的贵族和资本家之所作所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相反的,他对列宁所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倒是寄予了同情和理解。
要知道,由于冷战思维的影响,西方主流媒体一直敌视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他们的宣传中,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带领穷苦的工人和士兵所建立的政权就是洪水猛兽,就是他们那些所谓自由世界的共同敌人。所以,他们才会在苏联建国后,在不通过议会授权的情况下,就秘密派遣部队进入苏联境内,去帮助忠于沙皇的白军对抗红军,企图颠覆这个新兴的政权。
而在肯.福莱特的笔下,我们清楚地看到俄国人民在沙皇的残暴统治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饥寒交迫,穷困无比,生命如草芥,他们会因为踏坏了一小片贵族的草地就被吊死,也会因为要表达自己合理的要求而被军警开枪打死。难道这种黑暗的统治不该被推翻吗?
当然,苏联也不是件件事都对,比如说,一开始以保卫政权和领导人为目的而成立的契卡后来也成为了残害人民及打击发布不同言论者的杀人工具,对此,肯.福莱特也有揭露。
03
其次,我对书中所描写的历史细节钦佩不已。
一战的西线很长时间主要是堑壕战,双方都躲在深深的战壕里,中间是开阔地,在这样的对抗中,谁进攻谁吃亏。
英法急于改变这个现状,就准备了大量的物资于1916年7月1日展开了索姆河战役。
开战之初,英法联军先连续炮击了德军阵地达七天之久,七天后的早晨,英法联军开始攻击,长官们向士兵保证敌方阵地已被打烂了,结果,德军的堑壕居然达到7米多深,数以百万计的炮弹只是打坏了一部分地面设施,德军力量还在。于是,联军在开阔地被德军当成了靶子。
比利带着他的排一个弹坑一个弹坑地倒着前进,最后又不得不退回,而整个部队同他们一样无功而返。战斗没有胜利,但伤亡却极大,仅第一天,联军就伤亡了六万多人。到战役结束时,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德军也没有扩大一点占领区域,整个战役显得那么荒谬。
另外,在表述俄罗斯十月革命时,这本书也纠正了我的一个历史错觉,我一直以为十月革命时的一声炮响打的是沙皇所在的冬宫。而实际上,沙皇已经在二月革命后被迫退位,此时占据冬宫的是资产阶级政权。还有一点,当时,布尔什维克这边也没有费力攻打,那边守卫冬宫的六千人是自动退出的。
04
最后,我对书中所描写的人物钦佩不已。
美国线的格斯杜瓦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人情味的小伙子,他与独眼女记者罗莎的爱情故事在本书展开的不多,但他们的对话很有智慧。
俄国线的两兄弟,哥哥格雷戈里从工人走上战场成为一名战士,后来又成为一名红军的高级将领,他参与了推翻沙皇的斗争,完成了母亲的遗愿。而他的弟弟列夫则阴差阳错地到了美国,成为了一个黑社会的大佬,虽然与他善良的哥哥相比他绝对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渣男,但其与命运的抗争也有其成功之处。
德国线,贵族外交家沃尔特与英国女贵族茉黛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生死不渝,最令人动容。
英国线,矿工的儿子比利在矿山和战场的磨砺和洗礼使他成长为一名敢于与高层对抗的政治家。而他的姐姐艾瑟尔,先是给菲茨伯爵当仆人,后来又成了菲茨的情妇,并希图以此为基进入上流社会,但残酷的现实是,当菲茨得知她怀孕时,立刻抛弃了她,她从此坚强了起来,她不仅拥有了独立的人格,而且成长为一名以为妇女争取权利为己任的女政治家。
在故事的结尾,工党的女议员艾瑟尔带着九岁的儿子在去下议院的楼梯上偶遇菲茨和他的儿子,艾瑟尔没有给那个以前的主人、过去的情人低声下气地让路,而是在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以后就高高扬起头牵着她的孩子,向台阶的高处走去,这一刻的艾瑟尔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坚定,那样的神采奕奕,这是她的神采,也是英国工人阶级的神采。
而台阶下的菲茨伯爵则面色惨白,这是他的表情,也是他所代表的旧贵族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