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书乔
(ID:xqzwsz)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明明你是对的,你更清楚的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做,可就是说服不了对方。
这是怎么回事?高效的沟通有这么难吗?其实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沟通中的一个关键思路:以退为进。
沟通中,我们先退一步,看似我们失去了主动权,但往往更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让沟通更高效。
以往,我也比较喜欢直来直去,觉得沟通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气场,但最后发现除了当时比较爽快之外,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好在慢慢的不断进行调整,渐渐找到了一些更好的沟通技巧,与大家分享。
引导对方说“是”:从复述对方的观点开始
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让对方没有机会说“不”。
那么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那就是通过复述对方的话,让对方觉得你是在按照他的意思来表述,是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
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开始就会得到许多“是”的答复,这就可以引导对方进入肯定的方向。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的力量。
我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这套方法让他屡试不爽。比如在开户的过程中,有不少客户拒绝向银行提供完整的资料。一般情况下,新手都是会说这是银行要求的,要不然开不了户。
客户一听,当然不高兴,因为担心自己的信息向银行泄漏的太多。
不过我这位朋友却没有说这是银行的要求,而是对顾客的说法表示理解。
所以碰到这样的顾客,他会说“您是想开户,但又不想填这些资料对吗?”对方回答“是”。
接着他又说了,“但是假定您碰到意外,是不是愿意银行把钱转给你所指定的亲人呢?”对方回答“嗯,那肯定”。
接下来他又说“那么这位亲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是不是最好提供给我们,以便于我们到时可以核对而不至于出错或拖延呢。”对方再次回答“嗯,也是”。
所以每次的结果都是客户老老实实填写了所有的资料,有些时候,一些客户还会在他的建议下再开一个信托账户,并指定相应的受益人,当然,受益人的完整资料和信息也都按要求填写好。
再比如,芬兰有个政治家,在一场电视面对面节目中,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进而帮助他推行了自己的政策。
他的对手,是一群激进的环保主义者。节目中他是这么说的,大家是不是担心这样做会破坏环境,现场代表们表示默许。
接下来他说到,假如环保做得太过,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会引发很多副作用。就拿吃素来说,本来是好事,但是要是强制的话,就连猫猫狗狗的宠物食品,是不是都至少得跟着涨价20%。现场的代表们回答“是,但涨就涨,大不了不养不就得了”。
但是接下来,这个政治家又说了,假如家里喂不起小猫小狗,家长就不得不把这些可爱的宠物送去安乐死,这是不是会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很大的阴影呢?
这些孩子会不会带着这些阴影过一辈子,将来会怎么样,那可就难说了。
很明显,他也采用了这种方法,通过不断引导对方说“是”,进而引导对方进入肯定的方向。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激活了一个反应链:环保做的太过也不是件好事,凡事过犹不及。为了孩子的健康,以及避免其他一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还是按照他说的来比较好。
化“敌”为友:把争论变为赞赏
日常沟通中,我们会发现,刚开始氛围很好,沟通很顺畅,但随着某一个分歧没处理好,就变成了激烈的争论,讨论了很久都没有答案,双方各执一词、针尖对麦芒,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去找论据、找事实来证明对方是错的,这样只会让对方更加坚守自己的意见,而是要化敌为友,把争论变为赞赏:试着找到对方话语中的闪光点,真诚地赞赏他人。
卡内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顾问同一位政府的税收稽查员,就一笔9000元的账目产生了分歧,顾问指出:“这是一笔永远无法收回的呆账,所以不应该征人家的所得税。”而那个稽查员却反对说:“呆账?我认为这是必须要缴税的。”
双方为此争论了将近一个小时。这位顾问知道再这样争辩下去不会有结果。于是他换了个话题,真诚的赞赏了这位稽查员:
“这问题对您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你处理过很多这一类的问题。而我,虽然研究过税务,但都是一些从书上得来的知识,而你所知道的,都是从实际经验中得来的。我羡慕你有这样一个职位,通过这次交谈,使我获益不少”。
接下来,这位稽查员的语气渐渐平和下来,临走的时候说再把这个问题考虑下,过几天给顾问答复。
几天后,这位稽查员的答复是决定不征税了,那笔税按照税目办理。
当然,不是说你赞赏别人了,事情就一定能解决。只是比起无休止的争论、恶语相向的指责,赞赏要高明的多。
有趣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赞赏别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
也许是害怕别人说自己喜好投机就不愿赞美别人,要知道赞赏不是要恭维别人。假如靠恭维便可以达到目的,那么每个人都会争着去学习恭维之术了,而且我们也都可以成为人际关系专家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比起争论让人产生厌恶,赞赏带来的好感当然更容易达成沟通目的。
所以如果能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去发现他人的优点,真诚地赞赏他人,我相信你们的谈话会非常融洽。
如果后面因为一些分歧导致了争论,那没关系,运用这个方法,仍然可以扭转乾坤。
意见移植:用他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
你对你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是不是比别人代你说出的更信得过?如果是的话,那么对他人来说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观点。
所以,使人接受一种意见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经心的将你的意见移植到对方的心里,引发他的兴趣,并由对方说出来,让他感觉这是他的想法。
说到这,不得不提我们以前的一位领导,他每次给新人培训时,从来都不是他在台上滔滔不觉灌鸡汤,而是让大家自己说出他想要的答案。
比如培训时,他会怂恿大家告诉他,希望从他身上得到什么。之后,他会把大家的想法和意见都写在黑板上。
接着他说“我可以给你们所希望得到的,可是希望你们告诉我,我在你们身上,能获得些什么?”
他很快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忠心、诚实、乐观、进取、合作,每天8小时的热忱工作。
所以每次培训,他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大家的斗志,让大家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到的,而不是像其他领导一样,一到开会就是简单粗暴的洗脑大会,不仅让人厌烦,效果也不见得好。
没有人喜欢被派遣去做一件事,我们都喜欢随自己的心愿买东西,或是照着自己的意思来。
所以真正的沟通高手,都懂得把自己的意见变成对方的,这样对方执行起来时就更加积极主动。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他还是纽约州长的时候,在人事任命上就很有一套:既提拔了自己想要的人,而又不至于让其他政党人物觉得反感。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当有重要职位需要补缺时,他就请那些政党要人推荐。起初他们推荐的,是党内并不受到欢迎的人。罗斯福就跟他们说,如果要使政治有满意的表现,你们推荐的这个人并不适合,同时也会受到民众的反对。
后来他们又推选了一个出来,那人看来虽然并没有可批评的地方,可是也没有什么令人赞佩的优点。于是他就告诉他们,任用这样的人,会有负公众的期望。
这些政党人物就又进行了几次推荐,直到他们所推荐的,正是罗斯福所需要的人。
表面上看,罗斯福很费事地去征求别人的意见,浪费了时间。但实际上却是提高了政府办事的效率。
这正是罗斯福的高明之处:这个人上岗以后与其他政党首要合作时,就不会有那么多摩擦,因为那些党政首要真实地感觉到,这是他们所挑选的人,这是他们的意见。
如果罗斯福为了省事,直接一纸任命,那么后面合作的过程中反而更容易出现阻碍。
总结梳理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思路是以退为进,具体来说有三个方法:
1、化敌为友,把争论变为赞赏。当双方相持不下时,学会赞赏,先赢得他人的好感,你就成功了一半。不要做耗时耗力的争论,不要做愚蠢的指责,因为这样是没有结果的。
2、引导对方说“是”,从复述对方的观点开始,让对方觉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场说话,同时设置一些让对方回答“是”的问题,从而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3、意见移植,把你的意见移植到对方的脑海里,让对方觉得这是经过他的思考后做出的选择。
气场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能力。
生活中,你遇到哪些沟通的障碍,是如何解决的?欢迎留言
PS: 写了这么多,如果你觉得有用,请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书乔 (ID xqzwsz), 回复88,送你精心整理的大礼包,
内含知识付费课程、营销电子书、PPT模板、时间管理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