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与自杀

要说人格障碍和自杀没有关系,谁信呢?没人信!问题是,这当中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我发现,要把这关系讲清楚,挺难的!


 1.

有研究指出,人格障碍尤其是戏剧性/情绪性人格障碍(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是重要的自杀风险因素,同时也是未来自杀死亡重要的预测因素。

研究者声称,一般在患者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其自杀的风险性最高;高风险是通过当前的自杀行为、自杀威胁、自伤行为等方面反映出来的。

研究还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在尝试自杀前,遭受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比如说,经济出现问题、无永久居所、法律判决……

负性生活事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尝试自杀的推动因素。

…………

大量的研究表明,反社会型人格是个重要的自杀预测因素。

研究者们还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自杀方式(如药物),而不选择那些相对暴力的、致命性的自杀方式。

因此,有人认为,这类患者可能并不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只是想通过自杀行为去控制他人、表达某种感受,或者实现别的什么目的。

…………

要留意一下的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常有冒险行为,那么麻烦就来了:这类患者的死亡,是因为自杀还是由于冒险行为而导致的意外?

也就是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自杀风险有可能被低估了。


 2.

人格障碍患者大多数同时合并有轴I(临床疾病,比如物质滥用、双相障碍、焦虑症)精神障碍,其中以边缘型人格障碍共患重度抑郁症和物质滥用最为常见。

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自伤或自杀并不是由人格障碍本身引起的,而是与既发或共患某种轴I精神障碍有关。

此外,轴Ⅱ(人格障碍、智力缺陷)精神障碍之间的共病也是十分常见的。


 3.

除了共病,相关研究还表明,关于自杀的某些非理性信念(态度)——自杀不可预防、自杀不可自我控制、自杀不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是人格障碍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

也就是说,在人格障碍患者的信念系统中,存在较多关于自杀的非理性信念(态度)

当然,这些非理性的信念(态度)进一步导致较多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4.

事实上,目前关于人格障碍与自杀相关关系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说,关于自杀风险的研究,大多还集中在边缘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仍有待深入研究;

再比如,死后心理研究方法在回顾性诊断人格障碍时可能不太灵敏,从而可能低估了人格障碍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还比如,共病将明显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性,但这也使得研究者很难确定自杀行为是由轴I还是由轴Ⅱ障碍引起;

…………


 5.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要这么麻烦,把轴II与轴I区分开?

对此,有学者回应说,这是为了让大家注意到,疾病的原因不仅仅是轴I中的问题,还有其他长期发病的原因(轴II定义的障碍通常发病年龄在儿童期)

在一些案例中,长期问题才是病人的基本问题。

回到自杀问题本身,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参考文献:《自杀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梁华妮、郭丽;《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张建人、凌辉、谢健、熊恋、马欣仪;《DSM-IV轴II人格障碍与中国的自杀及自杀未遂》,童永胜、费立鹏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格障碍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