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中国版《百年孤独》,揭露成年人孤独的真相!

01

人,天生害怕孤独。但,人又为什么会孤独呢?也许是因为心里有些话无人可说,而对于有些人我们却无话可说吧。

毕竟,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句顶一万句》又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虽然字里行间不曾出现“孤独”一字,但却处处透露出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上人千千万万,却无说得着的人。市井百姓的寻常生活,夹杂着太多的无奈与心酸。为了一个“说得着”,有妻离子散的,有朋友翻脸的,也有六亲不认的。只要会思考,人皆有烦恼。看似没见过面的两代人,却走上了相似的路。

02

吴摩西自打能说话以来,便和自己的爹说不到一块去,在吴摩西还叫杨百顺的时候,他爹老杨就想让他留在自己身边继承自己的豆腐店,而吴摩西却想远走去上学时,两人更是彻底闹翻了,互不往来。

后来吴摩西入赘隔壁馒头铺老吴家,和自己的老婆吴香香还是说不到一块去,但吴香香和前夫有个女儿叫巧玲,吴摩西虽然和老婆说不上话,但却意外地和养女巧玲非常投缘,找着能说得话的人,让吴摩西觉得这日子也算能过了。

然而生活,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吴摩西某天外出回家,竟然碰上老婆和隔壁老高抱一块!一气之下,吴摩西操起家伙就往老高身上劈去,没劈到不要紧,这一劈倒是让老婆和别人一块跑了。跑了就跑了吧,毕竟是说不上话的人,反正养女巧玲还在。

但人言可畏,老婆跑了,镇上的人都在吴摩西背后指指点点。本想带着养女巧玲假装外出寻找老婆吴香香,却怎知在这途中,巧玲竟被人拐走了。吴摩西又没有了能说得上话的人了,于是假找变真找,吴摩西搭上了自己的后半生,出走延津去寻找巧玲,直至悄无声息又无边无际的孤独将他彻底吞没……

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写了吴摩西如何为找能说上话的巧玲出走延津的故事;下半部分,则百转千回又写到几十年后巧玲的儿子刘爱国也为了“找个能说上话”的人而重新踏上延津的故土。

跨越几代人的兜兜转转,不管是吴摩西的爹老杨、还是里面的老马、老李、老段、老孔……里面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重复着和吴摩西相似的命运。

03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出走半生,只为寻找能够说得上话懂得自己的人,这又何尝不是你不是我?

不管身处哪个时代,每个人都想努力去寻找茫茫人海中与自己契合的那另一个灵魂。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并不总在灯火阑珊处,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到那个对自己真正理解、真正感同身受的人。

有时候的我们,努力合群,害怕在众人面前说错话,害怕无法融入群体中,其实只是为了不让旁人看起来自己是孤零零一人。每个人摆脱孤独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选择挤破脑袋钻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有的人用一场又一场无效社交来充实自己,又有的人选择凑合过日子……但这世间的热闹与喧嚣并不能帮我们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这种孤独感依然会袭上心头,磨着你的神经,不舍昼夜。

但,孤独是无解的吗?

刘震云在书中给我们指出了答案:作为全书唯一不孤独的人——意大利传教士老詹,来中国传教几十年却只发展了8个信徒。但你若问老詹是否孤独,那他肯定说不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与上帝同在!相比其他人为摆脱内心孤独而将希望寄托于“找个能说上话的人”,老詹内心坚定信仰,拥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在辛苦传教一天后,却仍然从心底里感到快活。充盈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许比把摆脱内心孤独的希望寄托于变幻无常的人际关系中要靠谱得多!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句顶一万句》:中国版《百年孤独》,揭露成年人孤独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