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战最核心战略:从对手力量薄弱的地方入手

3663字不但讲透方法还有真实案例,请认真读完,因为这是商战最最最关键思维模型。

内容摘录:

与向对手的优势发起正面强攻相反,清醒而理智的高手,往往选择从对手力量薄弱的地方下手。

二战后美苏冷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国防部都是以应对苏联军事威胁为理由,向国会申请国防经费。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美国所有的战略准备都是为了针对苏联的军事优势。

在美国国防部看来,苏联的军事优势给美国带来威胁,美国当然要将战略重心放在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与苏联的均势,从而对付苏联的威胁上。

但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安迪·马歇尔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这样一种反应式的战略思维,只能导致双方硬碰硬式的两败俱伤。

马歇尔提出来,美国人应该换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不是去应对苏联的威胁,而是针对苏联的弱点。

苏联最大的弱点是其体制决定了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而美国在高技术研发领域具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研发能力。

如果美国将美苏的竞争转换到高技术领域,苏联就必须花费比美国多得多的资源、付出比美国多得多的成本,才能勉强保持与美国同等的竞争力。

这就会迫使苏联不得不投入原本就已经很稀缺的资源,去应对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压力,因此在其他领域也就没有能力增加对美国的威胁。

但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安迪·马歇尔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这样一种反应式的战略思维,只能导致双方硬碰硬式的两败俱伤。

马歇尔提出来,美国人应该换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不是去应对苏联的威胁,而是针对苏联的弱点。

苏联最大的弱点是其体制决定了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而美国在高技术研发领域具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研发能力。

如果美国将美苏的竞争转换到高技术领域,苏联就必须花费比美国多得多的资源、付出比美国多得多的成本,才能勉强保持与美国同等的竞争力。

这就会迫使苏联不得不投入原本就已经很稀缺的资源,去应对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压力,因此在其他领域也就没有能力增加对美国的威胁。

我们看,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在清晰辨析双方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以发挥自身优势、攻击对手弱点的方针,同苏联展开不对称的竞争。

马歇尔改变了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美国开始在军事高技术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包括精确度更高的导弹、静音效果更好的潜艇以及更好的水下监听技术、更好的导弹防御体系等等。

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又提出了整体性的“星球大战计划”,将双方的高技术竞争引入太空领域,从而使双方的争夺进入白热化。

这些都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苏联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资源追赶美国,为此耗尽了国力,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所以在孙子看来,在对抗的领域,一条基本的原则就是避实击虚,从对手的薄弱环节下手。

他说:“夫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用兵打仗就跟水流是一样的。

水流动过程中,永远是会避开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用兵要想取胜,一定是要避开对手强大的地方,打对手的薄弱环节。

唐太宗在谈到《孙子兵法》时曾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意思是:我读了那么多的兵书战策,没有比《孙子兵法》更好的了。《孙子兵法》十三篇,没有比《虚实篇》更重要的了。

你只要精通了虚实的应用法则,就一定可以打胜仗。

这就是高手取胜的重要法则:永远要利用对手的弱点来对付他们。

从对手弱点下手,才能高效地打开局面。

孙子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一出手对手就挡不住,为什么?因为打到了对方的薄弱环节。“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行军千里而不疲劳,为什么?因为竞争对手在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投入力量进行防御。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一进攻就能得手,为什么?因为你打在了他没有坚守的地方。

你的出手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你出手的力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对手的防御。

在对手没有办法做出有效反应的地方发起行动,在对手没有部署强大防御力量的地方行动,在对手的薄弱环节发起行动,你不需要付出大的代价,就可以稳稳地打开局面。

所以,“击虚”强调的是要尽量避免上来就正面直接进攻对手的优势,要先寻找最有利于回避对手强项并充分利用其弱点,从而选取最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最能减少自己代价的进攻路线。

避实击虚,是高手用兵的不二法门。

在商业世界,从对手的薄弱环节入手取得突破,同样是一条重要的竞争法则。

迈克尔·波特曾说:“最好的战场是那些竞争对手尚未准备充分、尚未适应、竞争力较弱的细分市场。”

商业竞争中的避实击虚,就是不与竞争对手展开硬碰硬的正面竞争,而是从对手力量薄弱的地方入手,选择对手忽视的、不愿做或者不会全力去做的业务范围作为自己的战场。

用马云的话说,一个方向,几锤子下去就要见血。

如果一个方向,几锤子下去都见不了血,团队的士气马上就没有了。

这也就不是你的突破方向。对于挑战者来说,这一条原则尤其重要。

商战中一个成功的避实击虚案例,是阿里通过钉钉在社交战场上突破了腾讯的阵地。

今天互联网社交领域的霸主,毫无疑问是腾讯。

腾讯通过推出QQ和微信这两大杀器,一举取得了社交领域绝对的霸主地位。

今天微信和QQ已经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社交市场60%的份额。

阿里也想打进社交领域。为此马云还亲自上阵,推出了一款产品,取名“来往”,来挑战腾讯的微信。

但是来往败得一塌糊涂。

阿里并不善罢甘休,接下来又希望借助在支付宝上加上社交功能,来强行打入社交领域。

结果再次铩羽而归。

阿里意识到一个现实:中国的互联网社交市场,已经被微信和QQ牢牢地控制住了。

正面的进攻,无法撕开腾讯防守严密的阵地。

显然,阿里已经无法做出另一个微信来与腾讯抗衡。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阿里推出了钉钉。

从定位上来说,钉钉这个产品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避开了与微信和QQ在个人用户市场方面的争夺,而是切入企业社交软件这块市场,将目标客户从个人用户转向了企业服务,而后者正是当时为腾讯所忽略的市场。

由此,在微信几乎已经垄断了整个社交领域的格局中,钉钉却以企业社交软件为着力点,成功打入了这一领域,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向纵深的扩张:从最早的基础性企业社交软件,进化到办公协同服务平台,进而进化到企业智能化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提供商。

当腾讯意识到企业办公这块巨大的空缺,并在一年多之后推出企业微信加以反击时,却为时已晚。

今天钉钉已经是业界公认的企业级服务领先厂商,并形成了由智能考勤、网络中心、智能会议、云打印等智能产品构成的智能办公体系,全面覆盖了企业办公中的多种场景。

截至2019年6月30日,钉钉的企业用户已经过了1 000万,个人用户已经突破2亿。

到2020年2月5日,钉钉首次超过微信,跃居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排行榜第一。

2020年全民抗击新冠疫情,中小学生下载钉钉上网课,更是让钉钉名声大振。

到3月中旬,钉钉的下载量已经超过11亿人次。另一个中国企业巨头华为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个经典的避实击虚的商业案例。

华为创立之初,面对的是技术强大的国外厂商。

如果与国外厂商在利润较高的大中城市进行正面竞争,华为很可能早已经在市场上阵亡了,更不用说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级的企业了。

华为避开了强大的竞争对手,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进入国外厂商力量薄弱的农村,利用其成本优势,在对技术要求相对不高,但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农村市场获得了生存空间,从而积聚了资金,发展了技术。

在国际市场的布局中,华为一开始也是避开竞争激烈的欧美市场,从非洲、西亚、东欧、俄罗斯等主要竞争对手力量薄弱的地带取得了突破。

以边缘突破为立足点,华为最终打入通信行业的主流市场,并成为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

华为这种避开对手优势、从对手的薄弱环节入手的策略,其实并非完全创新,在国外的企业竞争中,这样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沃尔玛刚刚创立的时候,面临的是西尔斯、凯玛特这样一些庞然大物。

弱小的沃尔玛根本不是这些巨头的对手。沃尔玛如果跟这些巨头正面冲突,就死定了。

沃尔玛的创始人采取了非常有效的策略:避免与西尔斯、凯玛特这样的强势企业发生正面竞争,不在城市发展,转而进军巨头们不愿进入的乡镇市场。

沃尔玛的竞争对手,由此就变成了乡镇的那些小杂货铺。

这些小杂货铺根本挡不住沃尔玛的强大攻势,沃尔玛攻城略地,迅速成长起来。

等到沃尔玛已经足够强大,回师城市市场,与西尔斯、凯玛特这样的竞争对手开始硬核对决。

这时候它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强大到了没有对手的地步,结果是沃尔玛开一家分店,西尔斯、凯玛特就倒一家。乡镇时期的沃尔玛,成功地避开了正面竞争;进入城市的沃尔玛,已经不需要正面竞争。

沃尔玛的历史,就是一部避开正面竞争的历史。

航空业的竞争向来以惨烈而著称。1967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时,美国的航空市场上,早就已经有了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美国联合航空等老牌巨头。

作为后来的挑战者,西南航空不是与这些巨头直接竞争,而是一开始就选择了独特的定位:为中型城市和大都市的次要机场之间,提供短程、低价和点对点的服务,从而避开了大机场及长距离的飞行。

实际上西南航空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航空公司,而是巴士或汽车。

由此西南航空成功地避开了航空业的残酷竞争,持续地享受着丰厚而稳定的利润。

西南航空公司也因此成为美国最成功的航空企业之一,甚至在航空业的低迷时期还能保持赢利。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商战最核心战略:从对手力量薄弱的地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