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郭羡英
秦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西周时的附庸国;春秋时的诸侯国;战国时的强国。
西周时的附庸国。秦国起步秦非子,嬴姓,名非子。周孝王(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嬴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这时只是个附庸国。
秦国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人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国土不断扩大并拥有较强大的军队。夏商周是部落联盟,大的部落没有强有力的军队会被吞并,小的部落在发展中,拥有强大的军队就吞并其他部落。军队主要由农民组成,农民要服兵役,为东家扩大领土去征战。
春秋时的诸侯国。公元前771年春,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废除太子姬宜臼,姬宜臼靠外公申侯借用犬戎兵力杀死周幽王。姬宜臼登基为周平王,他无能力赶走犬戎。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共率兵勤王,护送周平王东迁到洛阳。东迁后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
周平王告诉秦襄公,他如果能打败戎人,所得土地就归他。从秦襄公到秦穆公经数代国君的努力,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占有关中平原(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大片土地。
特别是秦穆公野心勃勃参与中原争霸,却斗不过晋国,就称霸西戎。秦穆公于公元前621年去世,一百七十七个战士为之殉葬。这些战士从活炮灰,到以死殉葬。秦穆公一死,秦国衰落,主要是继位者都是无能之辈。
战国时变法强国。经过长期兼并,战国时剩下七雄,这七国都经过变法运动,而以秦国最为彻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彻底变法。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车裂,但商鞅之法未变,直至统一中国。
有关商鞅变法,后世有不少争议,褒贬不一。商鞅是个极悲摧的人物。商鞅本名姬鞅,卫国人。卫国是周文王第九子姬封的诸侯国,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商鞅是正宗周王朝的后代。
周室的后代跑到秦国效劳,并且是为了消灭自己的本家,这只能怪周公旦完善礼乐制。姬鞅虽有才能,却轮不到他当天子,当诸侯,当大官。周天子与卫国都不重用他,他只得另选主人。
商鞅是周朝贵族,肯定熟知礼乐。个人经历,亲眼所见,使他痛恨礼乐。礼乐的“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使无能者、懦弱者、残暴者掌权。礼乐给了他们大特权,他们还是不满足,腐败堕落,导致王朝走向衰败。
商鞅有才干又很自私,他很在乎金钱名誉地位,要好好发挥自己的才干。卫国、魏国都不重用他,他就跑到秦国。秦孝公果然重用他。
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就是要发展生产,商鞅废除井田制,鼓励农民垦荒,实行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土地,并让邻国的农民到秦国开荒种地,生产得以大发展。
强兵就是打破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制。商鞅变法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军功爵。它打破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现状,只要你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会有功。
军功爵制度规定十分详细,称为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该法律规定,只要斩杀一个敌人一个甲士,就可以封为公士,就可获得一座住宅、一个下入、一顷土地,还有二级公爵“上造”奖励更为丰厚。
军功爵制度还规定,只要你拥有两个敌人甲士的首级,如果你的父母是囚犯,就可以直接免除刑罚。当时秦朝的法律,很是严苛,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到惩罚,被关进监狱。还有如果士兵战死,得到的爵位、土地,所有的功劳都给家人。
军功爵制度里还有降级制度。就是说你要不好好打仗,有侯爵者也会降级,成为贫农。这种军功制度,一下子把士兵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据说秦朝士兵没有军饷,却拼死拼活为秦嬴家打仗,就因为军功爵制度。我国1974年,发现西安的大批兵马俑,随之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秦朝竹筒。其中一个竹筒里,还有一封家书,大意就是皇上打仗没钱了,让母亲拿出一些钱来。
自己带钱去打打仗,就为了升迁。在礼乐制里,你是奴隶,那么你家人就祖祖辈辈该为奴隶。你是士兵,那么就算你军功再高,也是个士兵,即使战死沙场,你士兵的身份地位也不会改变。商鞅军功爵制度是根据自己切身体会,而制定出来的。他跑来秦朝,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
商鞅也是个炮灰。他改变周朝政策,即礼乐,却改不了世袭制;他改变世卿世禄,却改不了等级制。人无法走出自己所设定的思想藩篱。他极顶聪明,却心甘情愿给秦孝公当炮灰,不然就没有出路。他也制定出使农民心甘情愿为秦嬴家当炮灰,就为获得奖励,改变身份。
这样,秦嬴家为自己当王打天下,农民伯伯为自己得军功爵去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