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失去了和异性聊天的兴趣

我在朋友圈看见一个朋友的聊天截图,说是被妹纸拉黑了,还被骂了一顿。

他说,是自己的沟通有问题吗。

我那朋友全程回复就是,哈哈哈哈哈哈。

小学的时候我们会在课堂上传纸条。神神秘秘的,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最后送到她的手里。紧张兴奋的期待着。

中学的时候我们写情书,哪怕她看都不会看,收到立马就撕碎扔垃圾桶里,我们也小心翼翼的斟酌每个句子,每个字都代表自己的真心实意。

大学的时候我们发短信,一条短信才70个字。绞尽脑汁的要利用好这70个字,某个字觉得没用好,删了再重新编辑。聊天的内容被她用日记本抄了整整一本。可惜的是那个本子被我弄丢了。

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前几年我们打电话,偶尔还能聊几个小时,一般至少一个小时。

现在基本上不与异性聊天了,其实同性朋友也不怎么聊天了。

我们给自己的借口是,真真正正的朋友即使平日里不聊天,一旦联系的时候立马恢复到从前,好像从来没分开的老朋友。

如今的日常就是处理各种工作生活中的琐碎,真实的生活早已把自己弄的筋疲力尽,也小心翼翼的活着,不能犯错,也不敢犯错。每个人的后背都背负着太多用金钱支撑着的东西,不敢失误。

所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心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不断缩小自己活动的范围来保护自己。

我们变的不爱说话,不爱外出了。

本来属于日常交际的范畴,我们也担心自己说错了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看到好朋友发了朋友圈想去安慰一下,却担心会不会觉得是多管闲事,过来八卦娱乐的。所以连赞都不敢赞一下。

每天都是家,公司这两个地点切换。回家就睡觉,公司就干活。好几年不变了。本打算去哪里玩一下,可能是更加适应家与公司的切换,换一个地方反而觉得不适应了。往后的假期也缩小了围着,就宅在沙发上,即使沙发也是有活动半径的,这个半径取决于你的手机充电线有多长。

我想或许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时间的成本更高了,有了更多更快捷让我们获得身心愉悦的方式。

比如,以前我们会织毛衣,或者花一个星期织围脖,来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看到他围着自己亲手编织的围脖,自己心里觉得很满足。

而现在可以网购一条既好看,又舒适的围脖,而且最快一天这围脖就能带在喜欢的人脖子上,那种看着自己喜欢的人围着自己亲手送的围脖,那种心里获得的满足感是一样的。而且我们还节约了六天时间。

这六天,我们可以追剧看电影,甚至去旅行。

同样是一个星期,前后却大大的不同,后者让我们获得了更多更好的身心愉悦的感觉。

以前我们花几节课时间写情书,期待看到对方收到信后开心的样子。看到她开心,自己会更开心。

而我们假定这份开心是70分,而我用这几节课来打几把王者荣耀,我获得的开心也是70分,也有可能超出70分,变成80分。

那么写情书的同学里面可能就有部分会选择放弃写情书,而去打游戏。

况且写情书还有被撕碎的风险,结果不能控制。

而打游戏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可以预期。

现在各种各样的游戏社交APP,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占据你的时间,并且挑战你的心里愉悦极限。

最初,我们觉得跟家人,同学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花几个小时聚在一起,已经是人生一大乐事了。而如今刷个抖音段子,几十秒就能让你获得这种感觉。

当然来的容易,去的也会容易。

如今人们会为刷几个小时抖音过后而觉得焦虑不安,那是身体还未适应,等过个几十年以后,人类会觉得这是常态,也就不会觉得不安了。

不过一但某个东西变成常态了,那它的背面就会变的稀缺,人们会本能的追求稀缺的东西。

假如几十年后刷抖音打游戏是常态,人习惯了这样的快速获取愉悦,那人会不会去追求那种稀缺的愉悦呢?比如跟家人,同学,朋友呆在一起几个小时才能获得的愉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失去了和异性聊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