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幕府统治时期
公元1192年到1867年(相当于中国南宋到清朝末年),长达600多年,是日本历史上武士阶层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这一时期天皇权威基本丧失,国家主要由武士集团掌控,最高掌权者为征夷大将军。
1. 日本幕府政治先后有镰仓幕府(源氏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幕府)和江户幕府(德川幕府)三个阶段。
1192--1333年,镰仓幕府,建立者:源赖朝。
1336--1537年,室町幕府,建立者:足利尊氏。
1603--1867年,江户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
2. 日本南北朝(幕府政治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混乱时期,即镰仓幕府过渡到室町幕府期间56年时间。大致为中国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期间。)
1331年,96代後醍醐天皇号召推翻镰仓幕府,战败被废,镰仓幕府拥立了光厳天皇。1333年,後醍醐天皇逃出软禁地,镰仓幕府将领足利尊氏反叛,灭亡了镰仓幕府。後醍醐天皇亲政(建武新政),罢黜光厳天皇,废除幕府。1335年,足利尊氏又反叛了後醍醐天皇,1336拥立了光厳天皇的弟弟光明天皇。1336-1392这56年里出现了两个天皇对峙:後醍醐天皇(南朝),光明天皇(北朝)。1338年-1358年,足利尊氏成为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掌权20年。南朝後醍醐天皇多次被捉多次逃跑。
1367年,南朝後醍醐天皇的儿子懐良亲王前往大明,以消灭倭寇为条件,从朱元璋处讨得“日本国王”的称号,盘踞九州地区的南朝达到鼎盛期。
1378年,北朝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京都室町建设宫殿,后世称为室町幕府。
1392年,南北朝签订合约,南朝天皇把代表天皇权威的三大神器(八咫镜,草薙之剑,八坂琼曲玉)交给北天皇。100代後小松天皇成为日本唯一天皇。
1408年,足利义满去世。足利义满的时代是室町幕府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期,这一时期诞生了日本北山文化。
3. 日本战国时期(幕府政治从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的混乱时期,大致为中国明朝中后期。)
1465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继位。足利义政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公子,根本无心管理政务。为了摆脱政务,专心吃喝玩乐风流度日,又因为没生儿子,义政决定把将军之位让给弟弟义视。但义视早已出家为僧,况且当时义政才28岁。义视担心如果自己当上了将军,之后义政又有了儿子该怎么办。为此义政向义视许诺:“今后如有男孩诞生,就在婴儿时令其出家,你继承家业之事绝不更改。”义视便服从哥哥的意志,正式举行冠礼仪式。
仅仅三天之后,义政的妻子富子生下儿子义尚。富子选中最得力的幕臣山名宗全做儿子的监护人。而其竞争对手细川胜元却忠心拥护义视。于是两派各自集结阵营,终起战乱,波及全国。这一年是日本应仁元年(1467),史称应仁之乱。最后两军领袖相继去世,两方和解,义尚最终当上了将军,但和他父亲一样游手好闲,好色放荡。
战乱之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足利幕府的权利渐失。1477年京都的室町幕府的宫殿被焚毁,日本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长达一个世纪(中国明朝中后期)。
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织田信长:尾张国大名,“织田氏”的当家人。以军事和外交手段逐步将尾张国扩大到大半个日本,消灭和挫败了一系列大名。1573年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1582年6月2日,在对毛利家决战的关键节骨眼上,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遭遇叛将明智光秀的围攻,力战不敌后自焚而死,史称“本能寺之变”。其一生征战为后来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丰臣秀吉:织田家家将,1582年6月13日率军击败明智光秀,成功为主公织田信长复仇,一跃而成为织田家实际上的首领。到1590年,丰臣秀吉陆续征服四国、九州、奥羽、北海道等地,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但丰臣秀吉政权的核心“五大老”、“五奉行”等人实力强劲,如若联合起来将不堪设想,如因争权夺利也有再起战乱的危险。因此,丰臣秀吉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消耗对手实力,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丰臣秀吉两次派兵大举入侵朝鲜,明朝万历皇帝派兵入朝,日本惨败。丰臣秀吉于1598年病死。丰臣秀吉敢于侵略朝鲜甚至中国明朝,有一个原因是对其武器的迷之自信,即火绳枪和日本刀。日本首次出现火绳枪的记录是在1543年,当时日本人首次从葡萄牙商人购得火绳枪,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仿制和改进,火绳枪成了日本战国时期互相厮杀的主力兵器之一。嘉靖年间,日制火绳枪随着倭寇的入侵而传入中国,日式火枪要比明朝自产的火器精良得多。戚继光随即命人仿造,称为鸟铳。日本制刀技术由中国传入,到宋代时日本刀就极为精良。元代蒙古人不允许汉人铸剑,到了明朝,日本刀已远超中国。倭寇的日本刀优于当时明军装备的中国刀,在作战中处于上风。后来戚继光模仿日本刀创制了戚家刀,才逐步扭转局面。
德川家康:丰臣秀吉政权下的五大老之首。丰臣秀吉病逝后,和伊达政宗、加藤清正等大名联姻,并介入丰臣家文武两派冲突,1600年率领武斗派在关原决战中击败石田三成,石田三成、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被捕后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了丰臣氏的政权。1603年接受后阳成天皇谕旨,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创德川幕府(江户时代)。1615年5月,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攻陷大阪城,丰臣秀赖母子自杀身亡 ,丰臣氏灭亡。至此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彻底终结了应仁之乱以来150年战乱纷纷的战国时代。日本在这一年改元“元和”,此后200多年日本再无战乱,史称"元和偃武"。
4. 德川幕府的倒台(1603--1867年)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消息传到日本后举国震惊,有识之士即呼吁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向欧美列强学习。1854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德川幕府相继同美、英、荷、俄、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幕府末期,日本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867年11月8日,明治天皇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
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棱郭(在函馆),戊辰战争结束,日本全境统一。
二、 明治维新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
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皇室亲缘关系者改称为"皇族",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幕府的幕僚,大名的门客等改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
经济产业体制方面,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日本学习欧美大力开展教育、交通、司法、军事等体制改革。明治维新取得了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截然不同的效果。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
日本的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1894年甲午战争击败大清帝国,1904年日俄战争击败强大的沙皇俄国,1910年吞并朝鲜,逐步跻身于世界列强的行列。
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推崇武士道精神、土地兼并严重、广大农民及下层武士生活贫困。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存在大量封建残余势力,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1880年开始,小川又次两次受日本军部指派,前往中国刺探情报,并于1887年向日本军部提交“清国征讨方略”,极大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其后在日本军政界逐渐演化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到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送给天皇的《田中奏折》,毫不掩饰其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一步是侵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三、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理论基础
有关“征”与“战”:自古中原王朝自视为天朝上国,周边小国均是外夷。中原皇帝和诸藩藩王之间是君臣关系,由此演化出古代最重要的秩序——“天子之兵有征无战”(出自《汉书》)。《孟子》也说“征者,上伐下也”。所以“征讨”二字只能用于中原王朝对臣下藩国的战争。两个藩国间的武力对抗才用“战”这个字。
再看日本的这一份《清国征讨方略》,日本此时在心态上已经将自己置于清朝之上了。其实从明朝被清朝灭亡后,日本、朝鲜、越南对清朝就抱着轻蔑的态度,认为是蛮夷,不再认同中国是华夏文明的正统。日本和朝鲜都自称为“中华”,甚至为谁才是华夏文明的正统继承者而争论。越南则自称“中夏”,并对中南半岛执行“改土归流”和“以夏变夷”,认为越南是“中国”而周边国家都是“蛮夷”。日本疯狂地宣传“华夷变态”,认为中国已经变为蛮夷之地,中国文化精华保留在日本,日本才是中华正统。后来经德川光圀《大日本史》的操作,明确将中国列为“藩部”。到小川的时代,就明确了日本侵华是“征讨”,日本是天下中心,天皇征讨中国天经地义。
日本近代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认为宋亡后华夏文明在中国逐渐衰亡,回天乏力。华夏文明的中心将会移到日本,日本有责任和义务来实现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个观点后来又进一步催生出“大东亚共荣圈”政治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日本应该在东亚承担起领袖的责任,带领东亚中华文化圈走向现代文明,最终把东方文明发扬光大。这些理论基础让日本人在自我感觉上占了大义名分,从此对外侵略扩张之心越发膨胀。
日本人对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出许多中国人的想象,甚至让中国学者蒙羞。陈寅恪在1929年时就为此感叹不已,说“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从1899年到1933年,内藤湖南先后九次来中国考察、学习、交流,足迹遍及中国各地,与中国众多知名人士接触交流。《燕山楚水》一书记叙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涉及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其中也对中国社会的诸多积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内藤湖南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从清末到民国的动荡时期,他在军事、政治上十分蔑视满清和民国,认为中国是已经腐朽的僵尸,极力主张日本取而代之,甚至不惜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内藤湖南还有一个争议很大的理论,即“文明的中毒与解毒说”,认为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就会产生毒素,需要外来文化的冲击来“解毒”。这一理论后来也成为日本侵华的一个理论依据。
甲午海战爆发后,日本发布缴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文中说:满清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此语否认了清政府的合法性。整篇缴文其实就是说,中日都是中华,同种、同文、同伦理。但中国被满清非法占领了,我们是来解放你们,解放后兄弟我就回日本去。当时许多汉族知识分子和军民抗日热情不高,反而期待日本战胜,希望借此推翻清政府。战争结束签署马关条约,日本人不承认这是中日战争,而是称为“日清战争”。清朝只是夷狄,他们只是对清作战,而不是对中国作战。这个理论对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许多人对日本抱有好感,甚至有希望日本帮助中国重新复兴的美好期望。旅日的革命党人更是深受影响,这可能也是抗日时期汉奸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孙中山在日本期间就与日本右翼组织“黑龙会”关系密切。1901年2月23日,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在东京组织成立黑龙会,目的在于谋取黑龙江流域为日本领土,其会名即从黑龙江而来。
内田良平1898年就与孙中山相识,1900年到新加坡帮助孙中山组织广东惠州起义。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再到日本,中国同盟会成立筹备会就是于7月30日在东京内田良平的家中召开,会上内田良平正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不久,当时的黑龙会会员、后来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灵魂人物北一辉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黑龙会是一个凶恶的侵略组织,其目标是击退俄国势力,进而吞并东北三省、蒙古和俄国的西伯利亚。当时孙中山提出的革命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双方并无冲突,因此结成同盟。也许在当时的革命党人看来,东北三省是满人之地,丢不丢与汉人江山无关。放在现在来看,这是有一定历史局限性的,这其中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精心伪装的侵略理论的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