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英雄崛起
(一)英雄的崛起之朱温
长安城能够失而复得并不能说明黄巢要比大唐皇帝李儇得民心,只是运气比李儇好了点而已,这样的天赐良机应该最懂得珍惜才是,可再入长安的黄巢除了把怒火发泄到手无寸铁的百姓身上,完全没有一丁点自省的意思,依旧是沉浸在温柔富贵乡里,这些行为引起了一位年轻将领的不满,并最终招致了这位年轻将领对黄巢以及新生的大齐政权的不忠,并亲手灭掉了自己曾经忠心耿耿的组织。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饱受争议的朱温。
一个人的思想和态度绝大多数受制于自己的经历,想要深入了解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就必须要对他的人生轨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朱温的不满就要从他的身世和年轻时的境遇上去找寻。
公元85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大雪纷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宋州砀山县午沟里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正在忙碌,突然一声啼哭,一个男孩儿出生了,这家的主人朱诚却唉声叹气,因为这已经是全家第三个男孩儿,“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饿死全家了”,本来已经是上顿不接下顿的拮据生活更让人一筹莫展。这个不招人待见的男婴按照自己的排序被家人取了朱三的小名,此人也正是日后红红火火的朱温、朱全忠、朱晃。
史书上关于草莽出生的帝王都有异象的描写,朱三同志也不例外,传说他出生的时候整个朱家散出一片红光,周围邻居把染红了半边天的朱家当成是失火,纷纷提着水桶前来救火,可来了一看居然是虚警,就悻悻然的回家睡大觉去了。虽然这种异象是后来人编出来的,不过火光冲天诞生的朱三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救火队员”的天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朱温同志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都印证了这段话的内涵。父亲朱诚很快在贫病交加中撒手人寰,留下了母子四人孤苦伶仃。迫于生计,母子四人流落到萧县刘崇家打长工,刘崇此人属于以压榨百姓劳动力著称的地主阶级,不过这至少暂时解决一家人的吃穿问题。
朱温的父亲、祖父都是教书的,可这些文人气息除了在大哥朱全昱身上有所体现以外,二哥朱存和朱温身上完全没有传承。到了刘崇家后,兄弟三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地主刘崇种地放牛,可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又岂是年少轻狂的朱温所能忍受的,很快他的叛逆和放纵就招来了地主刘崇的不满,甚至是拳脚相向。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调皮捣蛋、泯顽不化的朱温,只有一个人例外——刘崇的母亲,刘老太太。
刘老太太特别喜欢朱温身上的叛逆劲,还不停的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对朱温好点,并说朱温是富贵相,将来刘家还要靠他来发扬光大,刘崇碍着母亲的教诲才对朱温的态度稍稍有所转变。几十年后,刘老太太的话得到了印证,刘崇以一个土财主的身份官至刺史,可谓称得上是光宗耀祖。
如果朱温像大哥朱全昱一样,满脑子都是仁义礼智信的话,可能这辈子的生活就是放牛、娶媳妇、生娃、接着放牛,显然朱温同志是不甘心过这种平凡无味的生活,他在放牛之余练就了骑马射箭的功夫,经常和二哥朱存一起去打猎改善生活,时不时还会和街坊里的小混子打上一架,虽然每次都会招致刘崇和母亲的责骂,可朱温并不在意。故事要是这么发展下去估计朱温同志也就发展成为泼皮无赖而已,可命运之神实在是太过眷顾朱温,一个绝佳的机会正悄然而至。
黄巢起义部队很快发展到宋州一带,得知这个消息的朱温喜不能寐,之前只是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并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理性的规划,看到王仙芝、黄巢等人率领贫苦大众走上了武装反抗大唐王朝的道路,朱温似乎有所感悟,与其在这里受刘崇和窝囊气,倒不如跟着起义军推翻腐朽的朝廷,这可能才是自己的最终归宿,如果运气不好,战死在沙场上也不枉男儿一腔热血,运气好的话,将来起义成功拜将封侯,也可光宗耀祖,何不大胆去闯一闯呢?
同样辗转反侧的还有二哥朱存,所以当朱温找他商量加入黄巢起义军的时候,朱存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母亲王氏也拦不住他们追逐功名大业的雄心,只得放二人离去,留下大哥朱全昱照顾老母亲。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两兄弟参加起义军之后,作战十分英勇,很快就在起义军中崭露头角,不幸的是二哥朱存在转战岭南的时候战死,只剩得朱温一人,没了依靠的朱温作战更加勇敢,逐渐树立起自己的部众中的威信,并得到了黄巢的赏识,从此走上了优秀将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