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校长:
早上好!
前些日子我从书本上看到一句诗:“有福的人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很优美且易懂的诗句让我想到了阅读所带给我们的有益帮助。想想自己参与学校共读苏老师所写《给教师的建议》,已有一段时间了。苏老师不时站在儿童与教师的角度阐述问题,并慷慨给予深思熟虑后的专业建议。所以每次拿起它来总能从中受益匪浅。
第二十六条建议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孩子天性喜欢玩,也需要自由的时间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但孩子前进的每一步路上,都有新的、未知的东西使他着迷并忘记时间。所以教师要教会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那如何教呢?
硬性规定?不让玩?显然不是。苏老师说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并且这些事又能发展孩子的思维,丰富知识与技能。
对小学生来说,现状是手机游戏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我们老师应当组织活动,示范如何利用闲暇做有益的事。比如开展魔方课程、数学游戏、科学小游戏、阅读、英语沙龙……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手、眼、脑、口的协调能力以及空间想像能力都得到培养。
第二十七条建议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本章接上一章话题,谈论孩子如何合理利用他的自由支配时间去做最喜欢的事。 答案是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第一,老师应当在每个班级单独建立一个“书籍之角”。里面放老师所推荐的经典书籍。喜爱读书应当是孩子的第一件爱好。
第二,老师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爱好的发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成立学科小组、设立“难题室”,挑战学生去探究。
我们桐浦小学非常注重阅读,不但有图书室,教室里有图书角,甚至窗户、走栏上都摆满了书。孩子们随时随地可以自由看书,中午食堂排队时每个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到功能室上课时,手里也捧着一本书,书已经与我们的孩子形影不离。我想这与我们老师的观念转变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十八条建议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苏老师认为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对于那些思维缓慢而混乱的学生,老师们都是叫苦连天。苏老师分析这些后进生学习上碰到的困难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离开“事实”就不能思考。而劳动则让它直观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为了促进智力发展,劳动形式应当如下:
(1) 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
(2) 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
(3) 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
(4) 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
最后,除了劳动,还应当经常阅读,因为阅读能造就聪明的头脑,培养灵巧的双手 。
我想,当我的儿子在拼积木时,这就是在进行简单的装配劳动,然而他比较缺少的是苏老师所建议的后几种形式的劳动。所以接下来我会尽量让他接触,也让自己的班级孩子提供一些类似的建议。
第二十九条建议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为何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分散?苏老师分析教师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让孩子保持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如何做到这一点?必须推荐学生读一些想着的有趣的书,让学生有一些知识准备“思维的导火索”,每一节课要基于学生的已知,探索未知。
苏老师的理念结合教学,就是数学里常提到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而这个最近必展区,需要靠大量阅读相关书籍,为学生提供知识准备。
第三十条建议
谈谈直观性问题
书中提到使用直观手段这件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选取以下两点来谈:
一、必须考虑到如何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不少老师强调直观的好处,但直观不过是手段。所以做为老师应当明确在课的哪一个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要小心直观所带来的弊端。苏老师也提供了自己上课时失败的案例。
二、应当由实物的直观向绘画的直观过渡。运用绘画的直观手段时,应当逐步地向越来越复杂的概括过渡 。
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过渡。一年级1到10的认识教学看似很简单,实际上里面包含从实物到图片,再到象征图,最后到抽象的阿拉伯数字的过程。
读完这5条建议,我想每个教学经验的背后都应当有理论的支撑,如同一棵茂盛的大树,源源不断地从地水汲取水分,叶子常青,结果不止。
做一名经验型的教师很简单,大家也都在做。而做一个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专家型教师却正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做到的。如何做到,从阅读开始,从提升自己开始。
这就是我本次阅读的一点收获。
祝周校长周末愉快!
溪边一棵树 陈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