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心中的苏轼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一首词来形容,你会选择哪首?

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然而,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苏轼的盛名之下,是他一生几历生死,不断遭到贬谪的苦难人生。然而,苦难没有打垮苏轼,反而成就了苏轼。

苏轼用他天赋的才情和乐观的天性在苦难中用诗词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生命的赞歌。如果要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来形容他的一生,你会选择哪首了?我选这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首词。

定风波 苏轼 (北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根据史料记载,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所作。当时,苏轼和同行的几个朋友醉酒归来,途中遇到了一场春雨。同行之人都狼狈地多雨,可是苏轼却边歌边慢慢走,毫不在意。凉雨侵人,春雨尚寒,苏轼没有雨具却步履从容。春雨虽然很平常,但突如其来的春雨不就像人生的诸多变故嘛,在命运的风吹雨打中,苏轼不都是一直泰然前行嘛?

关于“雨”,诗词中描写的种类很多,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有“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凉哀婉,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润泽。然而,苏轼这首《定风波》中的“雨”却似有似无,无形无声,只是成了一副背景画,画里有一个人在雨中缓缓独行,且行且歌。它没有明确的情绪和想法,它只是静静地下着。

全词即景抒情,借雨中缓缓而行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旷达的心胸。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首句就交代了此时正是风狂雨骤,而作者却用了一个“莫听”,在雨中,不听雨声风声,听什么了?第二句“何妨吟啸且徐行”,为何不边歌边徐行了?此句中,“何妨”与前句中的“莫听”前后呼应,把一个旷达自适的东坡先生就刻画了出来。

然而,“徐行”的前路在哪里了?苏轼没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天气不用着急,一根竹杖,一双芒鞋,浑身轻松就像在骑着一匹马一样。所以,谁会害怕狂风暴雨了?披一蓑衣也可以在风雨中逍遥快活地过一生。在如此乐观旷达的心境,任何狂风暴雨都会像“江南烟雨“一样叫人赏心悦目。

可是,这”平生“究竟是悲是喜了作者没说,只是说了一个“任”字,何其潇洒,何其开阔!这就是苏轼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才得以在风雨飘荡的人生中,虽然几经生死却始终将人生过得有滋有味。这个“任”字即是任性,也是纵情,更是狂放不羁。

下阕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阵料峭的春风吹来,酒醒了,让人感觉有点微微的寒意。一抬头,山头一轮斜阳正好迎着我,像是要欢迎我似的,充满了意趣;这里的“微冷”是多冷了?是凉爽多一些,还是寒意多一些?苏轼没有指明,但是却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酒醒后心境的踏实与宁静。作者虽然有些醉了,行为好像放荡不羁,但内心却是清醒的。

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段行程到这里就算结束了,作者准备回去了,回头看看来时风雨泥泞的路,风雨已经停了,但却还没天晴。这一句与上一句中的“微冷”“斜阳”看似矛盾:既有斜阳就说明天晴了,这里为何又说“无晴”?其实这是寓意了一种人生的境界:人生就像这一路的行程,有寒冷有温暖,有风有雨有天晴,有顺境有逆境。外在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的内心我们却可以控制。

苏轼一生作词无数,而且佳作很多。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和苏轼的诗词都是一道无法忽视的美丽的风景线:有人喜欢他“大江东去”的豪放,有人喜欢他“十年生死两茫茫”凄婉,有人喜欢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飘逸。可是若非要选一首词作为他一生的写照,那就非这首《定风波》莫属了!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您心中的苏轼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一首词来形容,你会选择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