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智渊《高手教师-纪律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昨天晚上阅读了这篇文章。76页到102页内容比较长,虽然读了但内在联系并不清楚,今天早上先回忆了一遍,然后再次阅读画思维导图练习复盘。

本篇文章分五个章节:一、与纪律管理有关的核心观念;二、如何编制程序?三、以课堂为例,应该确立哪些规则?四、课堂规则的形成与巩固(以一年级为例);五、为什么班级纪律往往很难管好?

魏老师以找衣服因为切入点使我们明白生活要有秩序感,实际上班级管理或者说学生管理也是这个道理,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院,也是一门值得深挖的教师培训课程。

一、归类。老师每天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事情,要把学生的问题解决掉就要对问题进行归类,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这种归类就像把不同的日常用品放在不同的格子里一样,这些格子就是我们的观念或概念,我们用这些概念来把握现实,把握学生中纷繁复杂的问题,有时候一个问题涉及几个概念,就像一件衣服可以放在不同的格子里,把问题放在不同的概念里,就是确定问题的不同性质根据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接下来魏老师就对生活中最核心,最重要,最底层的观念格子,帮助我们把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类,指出一些最常犯的错误。

(一)以利字引入,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问题放在两个观念格子里,一个叫教育或者说人格教育,一个叫管理或者叫行为管理,人格只能教育行为只能管理。比如前面的问题,学生谈恋爱属于私人生活,需要引导,弹引导不是干涉,引导是指导,指导是非常破的,要用教育的手段,不能用管理的手段,哪怕我们觉得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我们也只能说服,而不能去管理他们。

但是学生的恋爱行为可以进行管理,比如在公共场合有拥抱接吻等行为,就演变成一个需要管理的公共问题,当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份是导师,类似于牧师,当我们管理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份是教导员或教练,类似于警察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老师经常要在不同的身份之间熟练的切换,学生打架了既要管理也要教育。在这里管理意味着分清楚是非,分配好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教育意味着把打架这件事当成教育资源,建议训练学生理解和应对冲突的能力,学校的特点就是学校里发生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教育意义,都可以当成教育资源来利用。学生考试不及格是教学问题,我们要搞清楚学生考试不及格的原因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是知识点有漏洞还是学习动机降低了,学生需要的往往是具体的帮助,如果我们用教育和管理的手段来对待就会出现问题,学校不应该因为学生学习不好惩罚学生,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二)在管理中又有两个格子,一个叫规则,一个叫程序。饭前要洗手是规则,按7个步骤来洗手,叫程序规则和程序的区别在哪里?规则是行动的法则,其规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例如我们规定不能体罚和羞辱学生,不能收受家长的礼物或宴请,这都是规则,因为这些规则行为才有了边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也是原则,不要乱翻别人的东西,就不是原则而是规则原则与规则的关系,类似于宪法与其他法规之间的关系,无论什么法律都不能违宪,无论什么规则都不能违背原则,相反基于原则规则可以被违法甚至被修改。

二、如何编制程序

(一)程序为什么是重要的,纪律管理中80%的混乱是有秩序不当导致的,一旦设定好程序问题就可以解决。以前两辆汽车发生刮蹭,除了吵架双方还会叫一帮人最后调解说事,现在大家情绪都很稳稳定,是因为现在道路交通管理非常成熟和规范,用程序直接就可以解决在教室里或校园里,学生的行为能不能也用这种办法来管理呢,当然能。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在礼堂集合开会,各个班级准时到达哪个班级管理的好,哪个管理管理不上领导在台上一目了然,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乱糟糟,我们会非常生气,可能会吼学生,问题是真的怪学生吗?怪学生什么没眼色没教养,没有班级荣誉感,如果有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是我们没有明确的指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行动,这时候基于本能的行动就会增加,基于理智的行动就会减少,如果我们教学生在礼堂应该如何表现,那么学生在礼堂就会变得有秩序和有教养,至少概率会大大的提升,我们不能说我们去礼堂要有秩序,要保持安静和整洁,要有礼貌因为这些事规则相对来说有些抽象必须具体可见的秩序才行。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否则就要教。这里面不仅要有训练提纲,还要派人值守并进行反馈。一句话:管理行为,不要管理学生。

(二)程序编制难不难?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一个人形成了编程思维。他就会思维缜密,甚至老谋深算,这个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在编程思维的背后有两条法则,第一条法则叫m一c一原则也跟麦肯锡方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第2条法则叫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物增实体通俗一点思考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关键跟伏击敌人一样,不能让埋伏圈有缺口,要全面,但兵力有限,要布置在关键的位置,就像我们机场的安检或者高铁站川流不息的人流,靠什么确保安全且秩序井然,肯定不是靠大喇叭或者教育而是靠一套程序这套程序确保了没有安全漏洞也确保了进口能节约人力七步洗手法。工厂里面的流水线也是一样都致力于程序的改进,举个例子,学生必须交作业是一条规则,这条规则如何得到执行就需要程序来确保。我们要编制一套程序考虑哪些因素?程序上要注意什么?任务是什么?怎么完成?提交如何监控反馈,直至形成自动化。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很管用。

(三)对事不对人。出现问题我们首先是责怪人还是检查程序,这是一个问题会先责怪人,是因为我们首先涌现的是情绪,这个情绪需要一个发泄对象,但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伤了学生的自尊,制造了对抗,正确的是首先检查程序仍旧受到尊重,但是又没有纵容事情的失败。以学生没交作业为例正确的反应是什么?借着学生的理由把程序上的漏洞补上,并且教学生相应的方法技巧,可以说我布置作业你没听清楚,那说明程序有问题,我以后把作业写在黑板上你就没问题了吧,不知道作业提交日期,那我下次把提交日期写上你就没问题了吧,老师不是警察,不是一定要在这一次跟学生纠结不妨放学生一马,我们要的是面对未来,降低他未来不提交作业的概率,而且这样处理学生更容易接受冲突更少,我们要建立程序意识,要在校园生活中不断建立各种程序,确保生活有序,确保事情的顺利实现首先要搭建好工作平台这就是所谓的要致富。先修路。

3,以课堂为例,应该确立哪些规则?首先方法仍然有用,即麦肯锡方法和奥卡姆剃刀规则要覆盖所期待的行为规则必须简化,保留核心的部分或者说关键的部分就像公路系统规则像红绿灯没有红绿灯公路就乱套了,但红绿灯太多车子也跑不起来,规则的确定也是一门学问。班级里也一样,如果有同学迟到,你不要在班上公开讲,除非集体迟到或者迟到成了风气才要当成严重问题对待并公开解决,否则公开讲平时不迟到的学生也跟着听不公平而且公开讲问题,经常会让学生看到班上不好的一面并不是好事情,有时候还会引发宪法让被批评的人成为英雄,这里有4条课堂管理的黄金规则,一上课铃声落下之前应该做好课前准备,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打扰他人,三沟通时要学会倾听,并采用同伴声音是发生冲突时,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这4条规则是确保课堂顺利运行的底层逻辑他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的教育使之具象化,也就是将这些行为清单化。

四课堂规则的形成与巩固。1.利用假期写下关于制定执行和捍卫游戏规则的计划;2.为制定游戏规则创造条件。(1)走进教室,控制纪律,并自我介绍。演示,表扬,纠正不规范的地方,直到达到标准。(2)建立学生保持注意力的基本程序。这里制定规则是为了给学生检查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或参照,当违反既定规则的行为发生时,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来讨论如何处理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行为的动机和产生的后果。过分的强调处罚会掩盖动机和态度方面的问题,以处罚为主的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高尚的更具社会价值的道德水准。3.制定和解释游戏规则。(1)初试课堂规则。(2)举手表决,通过游戏规则。(3)现场演习。(4)反复练习。4.通过反馈强化游戏规则。第2天等学生上节下课后,老师开始在教室里不动声色的检查和拍照,并记下姓名,课上对照的姓名表开始表扬一批学生,一个一个的读出名字,这些同学表现很好,在上课前做好了课前准备大家为这些同学鼓掌,然后特别表扬另一批学生一个一个的读出名字,为什么要特别表扬?因为这些孩子在下课后做的第1件事就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切记不要批评没做好准备的学生,而是说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没做好课前准备,老师不批评大家,因为刚刚确立的游戏规则很容易忘记,要给大家学习的机会那么老实现在时下这些同学能站着做好课前准备买等这些同学做好课前准备请所有同学或下再检查一遍课前准备,然后表扬所有人,说坚持下去,大家都会成为出色的孩子,第三天继续反馈,直到所有孩子达到目标为止。5.维护游戏规则。维护阶段实际上是不要让这个规则成为焦点,而是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

五、为什么班级纪律往往很难管好?班级纪律很难管好的原因,不外乎几条:1.缺乏合宜而稳定的程序与规则。2.有程序与规则,但缺乏执行力,不能很好的落实。3.遇到疑难问题,缺乏问题解决能力。(一)最难的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们从来没告诉他们教过他们应该做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以为告诉过他们教过他们,其实不然我们只是讲了一通道理而已。我们需要:1.清晰的告诉他们进入教室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告诉他们在行为上要怎么做。2.和学科老师一起给孩子列举适合早上完成的任务并进行反馈,这是在学习内容上告诉他们要怎么做。3.坚持提供反馈,直到形成习惯。比如进入教室整理好桌椅,拿出书立即进入学习,这是程序不允许彼此聊天,不允许无所事事的发呆,甚至睡觉不允许在教室打闹,这是规则,然后语文和英语都有过关任务做好过关统计谁快谁慢,一目了然,这样早晨的零碎时间就被充分利用起来5分钟也好,10分钟也好,20分钟也好,非常高效,至少一段时间内班主任坚持最早到教室观察和督促每一个学生,直到形成风气,然后进行巩固,这些都是细节技巧,因人而异。老师在这里要非常清晰的进行规划,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讲道理,甚至指责。(二)为什么老师要明确让学生做什么是最难的呢?因为专家提供的意见属于公共的意见,只能作为参照,最终在处境中到底应该做什么?是需要老师作出判断的。我们的大脑应该是这样运行的:1.我理想中的班级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行为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教育哲学层面的推敲。2.为了实现这样的途径,我需要确立怎样的原则与价值观?这是伦理学层面的推敲。3.基于这些原则与价值观,我需要确定哪些关键目标?这是管理目标层面的推敲。4.为了让这些目标得以实现,我需要确立哪些程序与规则?这是管理内容层面的推敲。5.为了确立这些程序与规则,我需要采用哪些措施,这是管理执行层面的推敲。这些程序与规则要扎根于我们的心智,土壤转化为我们的本能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关于理想班级的真正途径,做班级规划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对班级生活有一个全局的思考。(三)执行力。是否存在着普遍的执行力及在什么事情上都高知性的人可以说是有的,这跟生命类型有关,执行力强的人焦虑指数比一般人高,日常生活中也总是保持着紧张感,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保持着适度的紧张感,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这种差别来自于三个因素一医援二对事情内在结构的洞察,三意志力,这3点就是在问我们想不想做这件事,知不知道在做什么,能不能坚持不懈?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10封信中,有这样的话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他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内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要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碎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你要像一个猿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每一个日子平凡,每一道工序琐碎,这是一个愿望,问题是个动机问题也是个勇气问题。里尔克讲的不再是职业而是事业,乃至于职业,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汗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想要一间秩序井然的教室,我们只想要一间不给自己添麻烦的教室,因此我们追问的也不是教育的真谛,而是控制的简单法门。我们的坐标在哪个点上,愿意为之支付多少?这是前提,其实也是关键。把你认为关键的事放在优先位置,你就有时间去做,并且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魏智渊《高手教师-纪律管理的原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