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消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诗是元稹所写。既写出了入夏渐深的风景之变,更交代了出小暑三候的物候特点,寓知识于形象设计中,融合得又很自然。

小暑一候温风至,小暑二候蟋蟀居宇,小暑三候鹰始鸷。夏日到小暑节气,气温越来越高,刮风也是热风。草木禽兽都聪明,蟋蟀从野地里跳到屋檐下避凉。小时候家在山里,夏天是伴着门外的蛐蛐儿声入眠的。夏天的地面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又往外反射,很是烤人,鹰也受不了地面的炙烤,飞到高空纳凉。而鹰家长则开始训练小鹰学习捕猎本领。夏练三伏的道理,禽鸟也懂。

自小暑开始入伏。暑热难耐,又多雷电大雨,三伏是夏天最难熬的日子。人们也不甘寂寞,古人就总结出了无数避暑的方法。水边乘凉,庭院里用饭,睡竹席,摇扇子,多睡午觉,富贵人家还有皇帝赏的冰或者自己买的大量冰可用,北宋民间也有冰卖,据《东京梦华录》中“是月巷陌杂卖”所记,“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但是最主要的避暑法是通过食物来实现的。“手红冰碗藕”,“沉李浮瓜冰雪凉”,还有绿豆汤、酸梅汤、杨梅汁儿、冰雪凉水荔枝膏、水木瓜以及各种水果,一般都是用井水拔凉,凉洼洼的一口下肚,遍体清爽。科技进步,今天许多人可以开空调吹风扇避暑,但是传统的食物避暑法仍然有最大的市场和最多的受众,不过井水是得不到了,也没有关系,在冰箱里冷藏一下,还更方便。

暑热虽然难熬,却最不能拒绝。“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盛夏日长,暑以养物。”宋人戴复古《大热》诗有句:“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最热的时候也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难耐中孕育着希望。这个道理何止农事,推而广之,亦是生活之理。只是在生活的泥泞中前行,人们往往被疲乏拖着,被困难困住,总想有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忘了艰难也能促进本领生长这个本来很明白易懂的道理,而对困难生出许多不良情绪,没有打到困难,反而被困难拌住,影响了自己前行的脚步。当此暑热,喝着解暑的赤豆汤,想想“暑以养物”之理,应该找回乐观的心态,恢复自己身上本来就有的生长力,如三夏作物般,努力生长。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心静,自然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暑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