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想想她这一生,说好点是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弄,说直白点是不甘心。
不甘心来世上一遭,受尽万千苦难,却还是不能如愿以偿。
母亲说过,万事最怕决心二字。
一个下定决心的人,无人能敌。
因为够狠。
【二】
她从前也不似现在这般事事小心工于算计。
遇了委屈只管钻进母亲怀抱,哭得眼泪鼻涕掉一地。
天大的事,母亲都能应付自如。
后来父亲宠妾灭妻,小妾竟然买通外公家家仆陷害母亲,上门说外公病重,临终想见女儿一面。
母亲关心则乱,随家仆出门,半途却被贼人掳走,事后横尸平江。
再后来,小妾趁父亲尚未归来,连哄带骗,让她与妹妹换了身份。
说是母亲失了名节,父亲回来定会迁怒于她,此番换了名字与身份,好歹能保住她。
她邹如慧与妹妹邹如安并不像。
可父亲常年在外,五年来见女儿的次数屈指可数,女儿家本就一年一个样……
小妾诸如此类荒诞的理由,竟也让父亲信了。
就这样,邹如慧成了邹如安,嫡女成了庶女。
起初她以为小妾是个心善的,事事顺着她,不想上学就不上,不想吃饭就不吃,不学礼仪也可以……
被娇纵惯了,逃课打架逛茶馆听说书学了个遍,自然引起父亲不满。
每每这时小妾总会求情。
可不知道为何,只要小妾一求情,父亲反而会更生气。
若不是偶然间从小妾那儿偷学到一个词,她怕是这辈子都会被蒙在鼓里。
捧杀。
消灭敌人的办法有很多种。
将敌人捧得越高,则跌之越重。
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才是最狠的。
察觉不对劲,她开始暗中调查往事。
千百年来,为了主君宠爱,内院的腌臜事从未停止。
得知真相后,她决定除掉小妾同如今的邹如慧,以慰母亲在天之灵。
于是她一切如常,背地却买通一个洋人骗子,诱导他意识到邹家嫡女的价值,洋人自然使出浑身解数勾引邹如慧。
听到柳邹两家要联姻的消息,便请朋友把邹家查了个地朝天。
得知柳崇月是个性子软的,又听闻有个爱人,更是决心利用柳家权势扳倒邹家。
于是邹如慧才上演了一出为恋爱自由私奔的荒唐闹剧,邹如安成功替嫁。
【三】
大婚之夜,见到的却是庶子柳崇山。
若柳崇月如明月皎洁无暇,柳崇山就是明灭闪烁的星星。
光芒虽不强烈,但让人安心。
这人的情况她自然再了解不过。
二人身世极其相似,当下便决定开诚布公,约定同盟。
一切都按她预想的进行。
唯一的例外,是她从柳崇山身上获得了安全感。
其实到如今她都不敢告诉柳崇山,什么母凭子贵都是骗人的,她只是在权衡利弊后,给了自己放纵一次的机会。
后来如愿以偿,她自然要遵守诺言寻回阮宁。
可她不甘心。
好不容易爱上一个人,还有了孩子,怎么可能傻到拱手让人。
这招以退为进,也是当初从小妾身上学的。
呵,其实她也不算什么好人,最后还不是以暴制暴。
可没有办法,父亲不会相信嫡女变庶女的荒唐说法,尤其始作俑者还是他心中的白月光。
阮宁同杜仲的相识是偶然,后来的感情深温却多少有几分套路在。
其实对阮宁下手,她刚开始有所不忍,派人将杜仲查了个干净,偷偷跟过几次,知道是个值得托付的良人,这才敢继续布局。
说到底,她不是不知道阮宁当初对柳崇山是别有用心,可柳崇山那个死脑筋,明明被人算计,却还以为是自己的错。
若不让他自己明白其中曲折,阮宁便会是一直扎在他心上的刺,他心里也永远会有另一个女人存在。
爱,责任,愧疚……
不管是什么原因,她都无法接受。
自小被人冷落讥讽的婢女,骨子里认定众生平等的药痴,只消几场意外,一切水到渠成。
后来所谓的娃娃亲,阮宁负气回平城,邹阮大婚……
一切也在计划之中。
她自然知道柳崇山舍不得自己,方敢如此冒险。
本来大可不必如此,可不处理好阮宁的事,柳崇山心里总会惦记。
久而久之,说不准就成了第二个邹父和小妾。
她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等柳崇山做决定的日子,她忍不住胡思乱想。
柳崇山看起来是个温柔善良的人,骨子里却极是固执和骄傲。
若知道一切都是她的设计,会不会反而弄巧成拙?
可柳崇山找到她时,只说了一句话。
“回家了。”
不知道为什么,从前经历风风雨雨时她没哭,多少次濒临死境她也没哭。
独独因为柳崇山这短短的三个字,扑倒他怀里哭得肆无忌惮。
她不悔。
因为若不靠自己谋划,幸福不可能平白到来。
没了仇恨,她终于能做个洗手作羹汤的平常妇人,帮持丈夫生意,在家教导儿子。
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无论多大风雨都不能将她打败。
可老天爷真狠,转眼便给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
【四】
生活中的离别,从来没有故事里精心描绘的铺垫。
可能就是一个无风无雨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丈夫带儿子出门拜访故友,妻子因病在家静养。
过了饭点,丈夫没回来,等来战乱的消息。
然后便是缘分到此尽,终生不得见。
可当他们老了回顾这段记忆时,确实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以至于他们都来不及好好道别,就要在无限悔恨中颠沛流离。
她在仆人的护送下,暂时逃到了安全地界,稍微安顿下来,便托以前的朋友查探消息。
听说柳崇山带着广儿逃至南京,邹如安赶紧托人给丈夫去信,约在南京团聚。
南京啊,就是古时候的金陵,书上说是极好的地方。
还是姑娘时,邹如安便起愿这辈子一定得去南京瞧瞧,看书里所言是真是假。
如今她要赶去,还是同丈夫儿子团聚,自然生出万千憧憬。
可战场上瞬息万变,前往南京的路都被日军占领。
思前想后,邹如安只得去求途中认识的随军护士许长安,求让她混在军队里,同去南京。
不想途中连遇战事,一来二去耽误了时间。
邹如安一直没能赶去南京,反而随着军队撤往其他地方。
一路上,邹如安跟许长安学习如何照顾伤员,偶尔休息时,才有空念着丈夫和儿子。
邹如安始终相信,人定胜天,一切苦难过后,往往伴随着希望。
可在战争面前,人命薄如纸,一扯什么都没了。
很久之后,邹如安才从逃难百姓口中得知南京变成了人间炼狱。
那是1937年冬。
那一年,对南京而言只有无休无止的杀戮与痛苦。
南京飘下三十万片雪。
十里秦淮欢歌不复。
只有被雪染红的河水静静流淌。
这消息近乎摧毁了邹如安一直坚信不疑的东西。
她的人生,谁也毁不掉。
到底还是天真了,以为磨难无非天灾人祸,总会过去。
日子再难,她也总会找到丈夫儿子。
可自诩看透人性的她,这次失算了。
外敌是群比魔鬼可怕的东西,根本没有人性可言。
她听着难民描绘当时惨状,一连好几日都不敢合眼。
因为只要一闭眼,她就能看见丈夫死在日军的刺刀下,儿子的头则当作皮球,在一群穿军装的魔鬼间穿梭,小鹿般的眼睛死死瞪着她,似乎不明白自己遭遇了什么。
那些日子,许长安一直陪在她身边。
怕她想起不好的事,总会说些笑话逗趣。
说起这丫头,曾经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只因山贼作乱,没了家园,后被过路军官所救,这才随军辗转。
从前她并不明白军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总觉得不过是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
可随军这些日子,那个年轻军官常说的一段话,倒是深深印在她心里。
“亡国奴是没有尊严的,同志们,为了咱们身后千千万万的家庭,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能退!我们若是退了,那他们该怎么办!”
后来她时常在想这句话。
想着也许真正的军人,当是有热血有信仰,更重要的是心里有无辜百姓。
至于那群在南京城里犯下滔天罪恶的日军,别说不配做军人,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人。
她的后半生,毁于1937年的南京。
【五】
多年后,当邹如安已经白发苍苍,只能终日坐在窗边,看门口花开花谢。
电视里正放着抗日神剧,每每让她看了只觉好笑。
要是战争真的这么儿戏,哪还会有这么多的流血牺牲。
孙儿们在院子里玩闹嬉戏。
一切都归于宁静。
这些年早已放下执念,不再思念第一任丈夫。
可近来不知为何,总爱想起往事。
以前老人们说,人如果快死了,生前发生的一切就会飞快流转在记忆里重现。
她翻来覆去一直回忆的,是那年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烛摇曳。
新郎过来轻声说:“累了一天,早些歇息吧。”
而她并不领情,咄咄逼人:
“你不是柳崇月,我也不是邹如慧,以后携手并进,夺回自己想要的如何?”
只记得新郎笑了。
过了许久方点头:“你是我妻,我有责任完成你所想要的。”
转眼画面一变,南京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连天都被染成了暗红色。
柳崇山和广儿跟随在人群里,被日军驱赶,朝一个方向前进着。
无辜的百姓并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比死亡还要残忍千百倍的……
虐杀。
邹如安最疼爱的小孙子玩累了,走到祖母身边,想要祖母给他讲故事,可是请求半天都没反应。
懵懂的小孙子跑去找大人们告状,说祖母坐着也能睡着。
接着家里大乱,哭声一片。
邹家的小外孙第一次直面死亡。
关于邹如安的故事
斟酌许久
原本该是大团圆的
可惜写提纲时加了个时代背景
1937
故事走向便不受控制了
故事前情:
我的人生,谁也毁不掉
攻心计